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含有一壳体;一可挠式屏幕,该可挠式屏幕设于该壳体上;以及至少一按键装置,该至少一按键装置设于该壳体中且位于该可挠式屏幕之下,用来产生至少一触发信号;其中,在该可挠式屏幕上对应于该至少一按键装置的位置受外力按压时,该可挠式屏幕产生形变并按压该至少一按键装置,使该至少一按键装置产生该至少一触发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低成本、低耗电量且可轻易支持多点触控及大尺寸应用的触控显示装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尤指一种低成本、低耗电量且可 轻易支持多点触控及大尺寸应用的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反应速度快及节省空间的优点,能提供使用者更直 观与便利的操控方式,因而成为重要的输入界面,而广泛地用于各式的消费性电子产品 中,例如电子书、个人数字助理、智能型移动通信装置、笔记本型计算机以及销售管理系统 (POS)等电子产品。具体而言,触控显示装置由一显示器及一透明触控板所组成,更详细来 说,是将透明触控板贴合于(液晶或冷阴极管)显示器上,以同时实现触控及显示功能。其 中,触控板的工作原理为业界所熟知,目前以兼具性能稳定、灵敏度佳且耐用的电容式触控 技术最受欢迎。请参考图IA及图1B,图IA为公知的一触控显示装置10的示意图,图IB为触控 显示装置10沿点A至A’的剖面图。触控显示装置10由一液晶显示面板100及一透明触 控板102所组成,液晶显示面板100与透明触控板102间则以胶合等方式固定在一起。透 明触控板102为以透明材质实现的电容式触控板,可因外在物体的静电结合而产生电容变 化,以供后端控制模块来判断触控事件。透明触控板102的组成架构可以图2表示,其主要 由设置于一基板200上的感应电容串列和串行X1 X1^Y1 Yn所组成,每一感应电容串列 和串行是由多个感应电容所串接成的一维结构。公知的触控检测方式为检测每一感应电容 串列和串行的电容值,来判断是否有触控事件发生。假设感应电容串列&有3个感应电容, 每一感应电容的电容值为C,则正常情况下,感应电容串列X3的电容值为aC。若人体(例 如手指)接触到感应电容串列X3上的某一感应电容时的电容变化量为△(,当检测到感应 电容串列X3的电容值为(aC+AC)时,即表示目前手指正接触于感应电容串列X3上的某处。 藉此,如图2所示,当手指接触到感应电容串列和串行X3与Y3的交界处时,感应电容串列和 串行&及乙的电容值会同时发生变化,则后端控制模块可判断触控感应点在(X3,Y3)处。要检测透明触控板102上电容值的变化,通常是计算每一感应电容串列和串行的 放电时间,以判断对应感应电容串列和串行是否有触控事件。举例来说,当要检测感应电容 串列X3的电容是否发生变动时,先发出一高电平(逻辑1)的信号至感应电容串列X3,并持 续检测高电平信号的电平变化。接着,计算感应电容串列X3上高电平信号的电平降至一预 设低电平所需的时间;若计算出的时间超过一预设时间,则表示感应电容串列X3的电容已 增加,即有触控事件的发生;反之,则无触控事件的发生。重复此检测过程,即可判断出是否 有触控事件或触控事件的位置及时间。因此,针对透明触控板102的触控事件检测方式,公知技术需对每一感应电容串 列和串行进行检测操作。在此情形下,随着触控板的尺寸增加,如应用于大尺寸的触控显示 装置,环境电容的影响或变化幅度也会变大,造成实践上的困难。同时,触控板尺寸的增加 也会使得每一检测循环(即完整检测触控板)所需的时间跟着增加,可能造成无法即时反映触控事件的变化,影响使用时的便利性。除此之外,由于透明触控板102依序对每一感应电容串列和串行进行检测,当一 感应电容串列或串行上有两个触碰点时,公知的电容式触控技术通常仅能检测出该感应电 容串列或串行有触控事件,但比较难以得知有两个触碰点及其位置。换言之,公知的电容式 触控技术通常仅适用于单点触控应用,若要进一步扩展至多点触控应用,则需增加复杂的 检测及演算过程,不利于成本效益。再者,某些应用并非所有显示位置皆需触控功能。举例来说,请参考图3,图3为 一电子书30的示意图。电子书30包含有一电容式触控显示器300,用以同时实现触控及 显示功能。当使用者通过电子书30阅读数字化数据时,触控显示器300会显示按键302及 304,用来控制页面的切换。然而,囿于电容式触控技术的检测方式,即使在阅读数字化数据 的过程中使用者仅可能点选按键302、304以进行换页,但触控显示器300仍会周期性地检 测所有触控位置的电容变化,造成电力浪费,特别不利于如电子书30之类的便携式电子装 置。当然,电子书30可经由适当的变化,使其在显示数字化数据时仅检测按键302、304的 触控情形,然而此种变化涉及算法的改变,非轻易可达到。针对电子书或类似仅需较少控制功能的应用,亦可以传统机械式按键取代触控式 按键,但传统机械式按键仅能在有限面积下,显示固定的按键对应功能。为了改善此缺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专利第CN200720155342.6号公开带有显示屏幕的按键,其将电 子墨水显示屏幕设置于机械式按键上,使按键所能显示的信息可改变并有效增加。然而, 实际上,其中的电子墨水显示屏幕无法作为手机(该专利的适用对象为手机)显示屏幕的 一部分,且其结构仍是传统机械式按键,亦即包含键帽、弹片等,因此,整体成本仍会大幅增 加。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低成本、低耗电量且可轻易支持多点触控及大尺寸应用的触 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本技术公开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含有一壳体;一可挠式屏 幕,该可挠式屏幕设于该壳体上;以及至少一按键装置,该至少一按键装置设于该壳体中且 位于该可挠式屏幕之下,用来产生至少一触发信号;其中,在该可挠式屏幕上对应于该至少 一按键装置的位置受外力按压时,该可挠式屏幕产生形变并按压该至少一按键装置,使该 至少一按键装置产生该至少一触发信号。本技术还公开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含有一工作电路,该工作电路用 来产生一影像信号;一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含有一壳体;一可挠式屏幕,该可 挠式屏幕设于该壳体上,用来显示该影像信号的内容;以及至少一按键装置,该至少一按键 装置设于该壳体中且位于该可挠式屏幕之下,用来产生至少一触发信号至该工作电路,以 控制该工作电路;其中,在该可挠式屏幕上对应于该至少一按键装置的位置受外力按压时, 该可挠式屏幕产生形变并按压该至少一按键装置,使该至少一按键装置产生该至少一触发 信号。本技术利用可挠式屏幕的特性,实现低成本、低耗电量且可轻易支持多点触控及大尺寸应用的触控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IA为习知的一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IB为图IA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图IA中一透明触控板的示意图。图3为公知的一电子书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4C为图4A中一按键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电子书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40、60触控显示装置A、A,、B、B,占100液晶显示面板102透明触控板200,406基板H Y1 Yn感应电容串列和串行30,50电子书300电容式触控显示器302,304按键400壳体402、500、600可挠式屏幕404、506、508、KP_11 ΚΡ_ΜΝ按键装置408上盖410导电膜412触发电路414检测单元TR触发信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改善公知触控显示装置的缺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 一壳体; 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 一可挠式屏幕,该可挠式屏幕设于该壳体上;以及 至少一按键装置,该至少一按键装置设于该壳体中且位于该可挠式屏幕之下,用来产生至少一触发信号; 其中,在该可挠式屏幕上对应于该至少一按键装置的位置受外力按压时,该可挠式屏幕产生形变并按压该至少一按键装置,使该至少一按键装置产生该至少一触发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可挠式屏幕,该可挠式屏幕设于该壳体上;以及至少一按键装置,该至少一按键装置设于该壳体中且位于该可挠式屏幕之下,用来产生至少一触发信号;其中,在该可挠式屏幕上对应于该至少一按键装置的位置受外力按压时,该可挠式屏幕产生形变并按压该至少一按键装置,使该至少一按键装置产生该至少一触发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按键装置的任一按键装 置包括一基板;一触发电路,该触发电路形成于该基板上,包括不导通的一第一金属线段及一第二金 属线段;一上盖,该上盖设置于该基板上,该上盖底部布有一导电膜,并与该触发电路保持一特 定距离;以及一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耦接于该触发电路,用来根据该第一金属线段及该第二金属 线段的导通情形,产生一触发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上盖受外力按压时,该导电 膜接触该触发电路以导通该第一金属线段及该第二金属线段,使该检测单元产生该触发信号。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盖为弹性材质上盖。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挠式屏幕为一电子纸。6.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工作电路,该工作电路用来产生一影像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昱甫,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