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5904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1
一种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S10、提供通道供长管状玻璃管插入,并在通道内将玻璃管加热至软化点温度以上以使玻璃管软化变形;S20、向玻璃管内注入气体进行气胀处理,使软化的玻璃管直径胀大变薄而形成管状玻璃带;S30、将管状玻璃带压扁成扁平状玻璃带;S40、通过剪切装置将扁平状玻璃带的一侧或两侧剪开以形成平板玻璃带。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玻璃管进行加工,可降低企业投资,且成品玻璃管可提前检查缺陷,防止玻璃中的结石和气泡导致后期气胀减薄失败事件的发生。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改变现有技术中通过窑炉生产超薄玻璃时必须连续的特点,这对于产品配方验证、测试产品工艺指标、小批量生产具有很大的优势,其可大大节约成本,减轻启动资金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薄玻璃制造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超薄玻璃由于具有一定的透光特性和厚度薄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液晶电视等显示面板,同时还广泛应用于微电子技术和薄膜太阳能等领。

2、现有的超薄玻璃一般采用浮法生产工艺或tft-玻璃基板成型工艺进行制备。然而,两种常规的玻璃板生产工艺均是采用平板法,玻璃成型时就是平板;平板法制备的玻璃板都存在边部比中间玻璃带厚,在后期成品中边部必须去掉;此外,随着玻璃板成型后玻璃板厚度越来越薄,边部厚度受液体表面张作用,很难进一步降低厚度,边部和中间玻璃板厚度差的倍率会显著提高,边部所占玻璃液出料量比重也越来越大,导致出品率越来越低。

3、为解决这一问题,申请人提出了气胀成型法,如专利号为zl202110372121.9一种超薄玻璃气胀成型方法,这种技术方案中,玻璃液从环型出料口流出,呈内部中空圆柱,然后通过吹气和辊压,使其由圆环形玻璃带转变成横截面呈长条形的玻璃带,随后在玻璃未完全硬化前将长条形玻璃带剪开一侧或两侧,将玻璃带变成玻璃板,再进入退火窑退火冷却,生产出合格的、超薄的玻璃基板;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玻璃基板,边部和中间玻璃板厚度基本一致,即使后期为了去除边部变形导致的缺陷,其出品率也大大超过浮法生产和tft成型工艺,其解决了超博玻璃生产难以生产超宽大板以及玻璃均化难度大、玻璃超薄拉升的工艺难题,打破了国内外tft玻璃基板生产的技术壁垒。

4、但是,这种工艺及现有的工艺,都是通过窑炉输出的玻璃液来加工超薄玻璃,而窑炉生产的总投资非常高,企业的资金压力会非常大,不利于降低企业投资。而且,这种窑炉生产的工艺,玻璃必须连续生产,这对于产品配方验证、测试产品未确定工艺指标、小批量试产并不友好。此外,202110372121.9所公开的气胀成型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存在一个难点:在充气和辊压过程中使圆环形玻璃带转变成横断面为长条形的玻璃带时,若玻璃液中出现结石,在气胀摊薄的过程中,玻璃带便会破裂,从而导致整个工艺中断,需清除后再重新启动。因此,先前的采用玻璃液进行气胀成型的工艺,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采用玻璃管进行加工,可减少投资、生产灵活,并可提高工艺稳定性的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及装置。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3、s10、提供通道供长管状玻璃管插入,并在所述通道内将所述玻璃管加热至软化点温度以上以使所述玻璃管软化变形;

4、s20、向所述玻璃管内注入气体进行气胀处理,使软化的玻璃管直径胀大变薄而形成管状玻璃带;

5、s30、将管状玻璃带压扁成扁平状玻璃带;

6、s40、通过剪切装置将扁平状玻璃带的一侧或两侧剪开以形成平板玻璃带。

7、进一步地,步骤s30中,将管状玻璃带压扁成扁平状玻璃带时包括:

8、通过对辊装置将管状玻璃带压扁成扁平状玻璃带,且所述对辊装置通过其表面摩擦力牵引所述管状玻璃带而使所述管状玻璃带拉伸变薄。

9、进一步地,将管状玻璃带压扁成扁平状玻璃带之前,先通过导向装置使管状玻璃带逐渐收口呈扁平状。

10、进一步地,步骤s10中,在所述通道内将所述玻璃管加热至软化点温度以上时,包括以下步骤:

11、s101、在所述通道的第一段中,对所述玻璃管进行预热,使所述玻璃管被预热至软化点温度以下;

12、s102、在所述通道的第二段中,对所述玻璃管进行加热,使预热的玻璃管被加热至软化点温度以上;

13、s103、在所述通道的第三段中,对所述玻璃管补充热量,以维持所述玻璃管处于软化状态。

14、进一步地,步骤s10还包括:

15、s104、向所述通道的第一段和第三段中通入压缩气体,向所述通道的第二段中通入压缩气体或泄出压缩气体以控制处于第二段中的玻璃管的内外压力差而控制软化的玻璃管的形变。

16、进一步地,步骤s20中,软化的玻璃管胀大变薄形成管状玻璃带后,通过所述通道的温度由上至下逐渐下降的第四段进行逐步定型和退火。

17、进一步地,加热装置,设有通道可供玻璃管插入,并可将玻璃管加热至软化点温度以上而使所述玻璃管软化变形;

18、吹气装置,可朝所述玻璃管内吹气而使软化的玻璃管直径胀大变薄形成管状玻璃带;

19、压扁装置,用于将管状玻璃带压扁成扁平状玻璃带;

20、剪切装置,用于将扁平状玻璃带的一侧或两侧剪开以形成平板玻璃带。

21、进一步地,所述压扁装置包括:

22、对辊装置,用于通过相对设置的接触辊将管状玻璃带压扁成扁平状玻璃带,以及用于通过接触辊的表面摩擦力牵引所述管状玻璃带而使所述管状玻璃带拉伸变薄。

23、进一步地,所述压扁装置包括导向装置,用于对所述管状玻璃带进行导向而逐渐收口呈扁平状。

24、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10包括:

25、加热体,设有所述通道,所述通道包括由上至下的直行段和胀大段,所述胀大段与所述直行段贯通,且所述胀大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直行段的直径;

26、加热腔,设于所述加热体的外围;

27、加热源,设于所述加热腔中,所述加热源可将所述加热体加热至所需温度。

2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一加热腔、第二加热腔和第三加热腔;

29、所述第一加热腔、第二加热腔、第三加热腔彼此隔开并呈密闭状;

30、所述加热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段部、第二段部、第三段部,

31、在所述第一段部上设有第一孔部,所述第一孔部贯通所述第一加热腔与所述通道的直行段;

32、在所述第二段部上设有第二孔部,所述第二孔部贯通所述第二加热腔和所述通道的直行段;

33、在所述第三段部上设有第三孔部,所述第三孔部贯通所述第三加热腔和所述通道的胀大段。

34、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设有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

35、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一加热腔贯通;

36、所述第二气孔与所使第二加热腔贯通;

37、所述第三气孔与所述第三加热腔贯通。

3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导向架,所述导向架的对称中心与所述通道的中心线重合;

39、所述导向架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胀大段出口的直径,所述导向架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胀大段出口的直径;

40、在所述导向架上设有若干吹气孔。

41、进一步地,其还包括控形装置,所述控形装置呈环状,其设于所述胀大段的出口与导向装置之间,在所述控形装置上设有若干吹气孔。

4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及装置采用玻璃管进行气胀成型,以加工出超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管状玻璃带(50)压扁成扁平状玻璃带(60)之前,先通过导向装置(22)使管状玻璃带(50)逐渐收口呈扁平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在所述通道(14)内将所述玻璃管(40)加热至软化点温度以上时,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还包括:

6.一种玻璃气胀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气胀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扁装置(20)包括: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玻璃气胀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扁装置(20)包括用于对所述管状玻璃带(50)进行导向而逐渐收口呈扁平状的导向装置(22),所述导向装置(22)包括对称设置的导向架(221),在所述导向架(221)上设有若干吹气孔。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玻璃气胀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10)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气胀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管状玻璃带(50)压扁成扁平状玻璃带(60)之前,先通过导向装置(22)使管状玻璃带(50)逐渐收口呈扁平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在所述通道(14)内将所述玻璃管(40)加热至软化点温度以上时,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气胀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还包括: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嘉欢侯小军蒋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超薄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