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件和包括其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5840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1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和包括其的电池,包括:壳体和极柱,在壳体内放置电芯后,壳体连接于电芯的负极集流体,极柱连接于电芯的正极集流体;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极柱穿设于壳体的两端中的第一端,极柱与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绝缘密封件;在第一端上设置至少一处刻槽区,刻槽区的壁厚小于第一端的壁厚。本技术解决了电池装配工艺复杂以及防爆阀的设置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和包括其的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市场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能量密度的提升要求电池壳及正负极端盖越来越薄,同时为提升能量密度,电芯的负极加入越来越多的硅基负极材料,而硅基负极材料在循环及使用过程中伴有很大的膨胀与收缩,因此对壳体施加极大的压力。现有的锂电池通常包括两端开口的外壳。电芯组件、正极端盖和负极端盖,电芯组件设于外壳内,负极端盖与电芯组件的负极端连接并焊接设置于外壳一端的开口处,而正极端盖与电芯组件的正极端连接并焊接设置于外壳另一端的开口处。这种设计造成制作工艺及其复杂。同时,为增加能量密度,电池端盖越来越薄,当采用较薄的不锈钢作为电池端盖材料时,防爆阀的设置将变得极其困难,采用膜片式的防爆阀需要较大的空间,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和包括其的电池,以解决电池装配工艺复杂以及防爆阀的设置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问题。

2、为了解决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包括:壳体和极柱,在所述壳体内放置电芯后,所述壳体连接于电芯的负极集流体,所述极柱连接于所述电芯的正极集流体;

3、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两端中的第一端,所述极柱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绝缘密封件;

4、在所述第一端上设置至少一处刻槽区,所述刻槽区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一端的壁厚。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一处削薄区,所述刻槽区设置于所述削薄区内,所述削薄区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一端的壁厚,所述削薄区的壁厚大于所述刻槽区的壁厚。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刻槽区位于所述第一端的外边沿与所述极柱之间,所述刻槽区设置为绕所述极柱的弧形结构。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密封件与所述刻槽区的对应处设置为镂空结构。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刻槽区的压力承受值为0.8兆帕~3兆帕,和/或所述刻槽区的壁厚为5微米~50微米。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刻槽区的压力承受值为1兆帕~2兆帕,和/或所述刻槽区的壁厚为10微米~30微米。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柱朝向所述壳体外侧的一端朝向所述壳体方向凹陷以形成凹陷部,所述极柱朝向所述壳体内侧的一端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方向凸出以形成凸出部。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柱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出部的注液孔;所述极柱上还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置于所述凹陷部内,以封堵所述注液孔。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密封件包括绝缘件和至少一个密封件;

13、所述极柱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端面伸入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且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所述绝缘件设置于壳体内部,且所述绝缘件的部分伸入所述环形凹槽,处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极柱之间。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组件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池组件;

15、其中,所述电芯组件放置于所述壳体内,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绕而成的卷芯、置于所述卷芯中心的中心轴、连接于所述正极极片的正极集流体和连接于所述负极极片的负极集流体;

16、所述正极集流体连接于所述电池组件的所述极柱,所述负极集流体连接于所述电池组件的所述壳体。

17、本技术的电池组件和包括其的电池,极柱直接穿设于壳体的第一端,并使得极柱连接于正极集流体,作为电池的正极,壳体则连接于负极集流体,将壳体作为电池的负极,解决了需单独设置电池的负极的情况,提高了电池的集成度,简化了电池组装工艺流程,并且在壳体的第一端通过刻槽的方式实现电池的防爆功能,解决了需占用空间单独设置防爆件而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的问题。

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极柱,在所述壳体内放置电芯后,所述壳体连接于电芯的负极集流体,所述极柱连接于所述电芯的正极集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一处削薄区,所述刻槽区设置于所述削薄区内,所述削薄区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一端的壁厚,所述削薄区的壁厚大于所述刻槽区的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刻槽区位于所述第一端的外边沿与所述极柱之间,所述刻槽区设置为绕所述极柱的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件与所述刻槽区的对应处设置为镂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刻槽区的压力承受值为0.8兆帕~3兆帕,和/或所述刻槽区的壁厚为5微米~5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刻槽区的压力承受值为1兆帕~2兆帕,和/或所述刻槽区的壁厚为10微米~3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朝向所述壳体外侧的一端朝向所述壳体方向凹陷以形成凹陷部,所述极柱朝向所述壳体内侧的一端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方向凸出以形成凸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出部的注液孔;所述极柱上还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置于所述凹陷部内,以封堵所述注液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件包括绝缘件和至少一个密封件;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件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极柱,在所述壳体内放置电芯后,所述壳体连接于电芯的负极集流体,所述极柱连接于所述电芯的正极集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一处削薄区,所述刻槽区设置于所述削薄区内,所述削薄区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一端的壁厚,所述削薄区的壁厚大于所述刻槽区的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刻槽区位于所述第一端的外边沿与所述极柱之间,所述刻槽区设置为绕所述极柱的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件与所述刻槽区的对应处设置为镂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刻槽区的压力承受值为0.8兆帕~3兆帕,和/或所述刻槽区的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勇陈国仲奕颖邱家成杨志华郝守卫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