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轨道车辆防滑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轨道车辆防滑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5263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防滑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轨道车辆上设置有第一行走轮,所述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包括:基体部、第二行走轮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行走轮与所述基体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行走轮与所述基体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行走轮与所述第二行走轮之间,所述驱动装置可选择地驱动所述第一行走轮与所述第二行走轮朝向彼此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轨道车辆与轨道梁之间的摩擦力大幅增加,可满足轨道车辆不同路况的防滑需求。同时,防滑组件组装简单,装卸方便,重量轻,可适用大部分轨道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防滑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1、云巴是具有独立路权的立体交通系统,云巴车辆为胶轮电车,云巴轨道梁为专为云巴车辆设计的钢梁。随着云巴项目在全国范围的逐步建设,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雨雪结冰的气候将对云巴运营产生挑战。因云巴车辆采用胶轮,轨道梁采用钢梁,加之车体本身自重小,雨雪天气由于摩擦系数减小,不能满足车辆转弯需向心力及行进所需摩擦力需求。市面上的道路防滑装置一般仅对轮胎及轨道面进行表面处理,只针对摩擦系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摩擦力无法满足轨道车辆的需求。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轨道车辆防滑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车辆防滑组件。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压力、增大轨道车辆与轨道梁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大幅增加,可满足轨道车辆不同路况的防滑需求。同时,防滑组件组装简单,装卸方便,重量轻,可适用大部分轨道车辆。

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轨道车辆,具有前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

3、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前述的轨道车辆。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轨道车辆上设置有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在轨道梁的第一行走面上移动,所述轨道梁车辆防滑组件包括:基体部,所述基体部适于与所述第一行走轮连接;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二行走轮与所述基体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轨道梁的第二行走面;其中,所述第一行走面与所述第二行走面构造为朝向背离彼此的表面;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行走轮与所述基体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行走轮与所述基体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行走轮与所述第二行走轮之间,所述驱动装置可选择地驱动所述第一行走轮与所述第二行走轮朝向彼此移动。

5、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轨道车辆通过第一行走轮在轨道梁的第一行走面上行驶,第二行走轮在轨道梁的第二行走面行驶,驱动装置可驱动第一行走轮与第二行走轮朝向彼此移动,移动过程中第一行走轮与第一行走面之间和/或第二行走轮与第二行走面之前的压力增大,进而使轨道车辆与轨道梁之间的压力增大,轨道车辆与轨道梁之间的摩擦力大幅增加,即使雨雪天气,亦可满足轨道车辆转弯时的向心力需求,防止轨道车辆打滑。同时,该轨道车辆防滑组件组装简单,装卸方便,重量轻。除此之外,由于轨道梁是轨道车辆行驶的载体,本申请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直接与轨道梁发生作用,所以可适用大部分轨道车辆。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基体部与所述第一行走轮之间,所述驱动装置的长度可调以可选择地驱动所述基体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行走轮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行走轮靠近所述第一行走轮。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体部与所述第二行走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行走轮的两侧,所述轨道车辆防滑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基体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行走面并与所述第二行走轮连接。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行走轮构造为多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行走轮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行走轮行进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第一子连接杆和第二子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行走轮两侧的所述第二行走轮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子连接杆和所述第二子连接杆与所述基体部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子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0°<α<180°。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轨道车辆防滑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子连接杆之间。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行走轮还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行走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的端部。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轨道车辆防滑组件还包括: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一端与所述基体部连接,所述限位套内形成有适于收容所述驱动装置的限位空间。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体部,所述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行走轮连接,所述气缸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可调;气泵,所述气泵具有气体输出口,所述气体输出口适于与所述气缸的内腔连通以控制所述气缸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距离。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行走轮和所述基体部连接;和/或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行走轮和所述基体部连接;和/或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行走轮和所述第一行走轮连接。

14、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底盘基座;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与所述底盘基座连接并可转动地行走于轨道梁的第一行走面;防滑装置,所述防滑装置构造为前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所述基体部与所述底盘基座连接。由此,该车辆具有前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防滑效果好、安全性更高的优点。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盘基座上形成有安装滑槽,所述基体部适于与所述安装滑槽插接配合。

16、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构造为前述的轨道车辆。由此,该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前述的轨道车辆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至少具有防滑性能好、安全性更高的优点。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轨道包括:行走板,所述行走板水平布置且所述行走板上设置有在高度方向上背离彼此的所述第一行走面和所述第二行走面。

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防滑组件,轨道车辆上设置有第一行走轮(1200),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在轨道梁(2000)的第一行走面上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400)连接于所述基体部(1100)与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之间,所述驱动装置(1400)的长度可调以可选择地驱动所述基体部(1100)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行走轮(1300)靠近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1100)与所述第二行走轮(130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的两侧,所述轨道车辆防滑组件(1000)还包括:第一连接杆(1510),所述第一连接杆(1510)的一端与所述基体部(110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51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行走面并与所述第二行走轮(130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走轮(1300)构造为多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行走轮(1300)设置于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行进方向上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杆(1520),所述第二连接杆(1520)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连接杆(1511)与所述第二子连接杆(15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还包括第一连接轴(1210),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121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1400)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套(1600),所述限位套(1600)的一端与所述基体部(1100)连接,所述限位套(1600)内形成有适于收容所述驱动装置(1400)的限位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400)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400)包括: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基座(3000)上形成有安装滑槽(3100),所述基体部(1100)适于与所述安装滑槽(3100)插接配合,所述基体部(1100)与所述安装滑槽(3100)的底壁间隔设置。

12.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行走板,所述行走板水平布置且所述行走板上设置有在高度方向上背离彼此的所述第一行走面和所述第二行走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防滑组件,轨道车辆上设置有第一行走轮(1200),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在轨道梁(2000)的第一行走面上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400)连接于所述基体部(1100)与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之间,所述驱动装置(1400)的长度可调以可选择地驱动所述基体部(1100)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行走轮(1300)靠近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1100)与所述第二行走轮(130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的两侧,所述轨道车辆防滑组件(1000)还包括:第一连接杆(1510),所述第一连接杆(1510)的一端与所述基体部(110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51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行走面并与所述第二行走轮(130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走轮(1300)构造为多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行走轮(1300)设置于所述第一行走轮(1200)行进方向上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防滑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杆(1520),所述第二连接杆(1520)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连接杆(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攀辉阮惠强邹庆林李强王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