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水泥基材料内养护的轻骨料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3907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泥基材料内养护所用的轻骨料预处理方法,其特点在于:将准备用于内养护的轻骨料先完全浸入减缩剂溶液中并达到饱和后,最后将轻骨料从减缩剂溶液中滤出,再将其作为混凝土内养护材料。相比于现有减缩剂内掺和饱水轻骨料内养护技术,本方法不仅避免了减缩剂直接掺入对水泥水化和强度的不利影响,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轻骨料内养护的减缩效果,从而可以用较低掺量的轻骨料获得效果更好的减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泥基材料内养护用的轻骨料使用前的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高性能混凝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它以结构耐久性为首要设计目标,具有高强度、较好的施工工作 性能,以及高耐久等诸多优点。区别于传统混凝土,为了获得较高强度、较为致密的结构和 较好的工作性能,高性能混凝土在材料方面具有以下特点胶凝材料用量较高,大量使用矿 物掺和料(粉煤灰、矿渣或硅灰);高效减水剂的应用使混凝土获得更低的水胶比已成为现 实。但正是由于这些材料方面的特点导致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现象十分显著,在有外界约 束的条件下容易产生收缩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故高性能混凝土在材 料、配比及浇注施工时往往需考虑采用某种技术手段防止收缩开裂。上述自收缩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水泥水化后的固相体积比原来反应的水泥及液相 体积之和小8 10%,随着水泥的进一步水化,原来填充在水泥颗粒周围孔隙中的水被不断 消耗,这些孔隙开始趋于不饱和,溶液在毛细孔中会形成弯月面,进而溶液对孔壁产生拉应 力(即毛细管应力),这种拉应力不断产生和积累,宏观上就表现为混凝土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水泥基材料内养护的轻骨料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准备用于内养护的轻骨料完全浸入减缩剂溶液中24小时使其达到饱和后,将轻骨料从减缩剂溶液中滤出备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觉时党玉栋乔墩范云燕徐月龙贾兴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