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369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17
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包括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连通地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液管,筒体内设置有吸收冷却段,吸收冷却段包括混合管、缓冲板、第一喷淋组件和第二喷淋组件,混合管的两端分别于进气管和出液管相通,缓冲板设置于混合管的内腔中,第一喷淋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喷淋头,第二喷淋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喷淋头,缓冲板靠近进气管的端部包括尖端部,尖端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导向面,两个导向面分别靠近第一喷淋组件和第二喷淋组件倾斜设置,第一喷淋头和第二喷淋头均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的外侧壁靠近缓冲板倾斜设置。本技术在使用时,制冷剂蒸汽与吸收剂浓溶液混合较为充分,接触率较高,散热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装置,特别涉及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


技术介绍

1、车载制冷装置的蒸发器、吸收器一般采用管子进行其中,吸收器是要完全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汽,还要排出制冷剂在吸收过程所释放的吸收热,通常吸收器换热面积占整个机组总换热面积40%以上,其性能直接制约制冷机组的整体结构和性能。现有的吸收器大多通过将吸收剂浓溶液输入至内腔,制冷剂蒸汽与吸收剂浓溶液接触并混合成稀溶液,聚集在吸收器底部液囊中,再由发生器泵送到发生器。

2、然而,现有的吸收器在使用时,吸收剂溶液与制冷剂蒸汽接触的效率较低,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在使用时,制冷剂蒸汽与吸收剂浓溶液混合较为充分,接触率较高,散热效果较好。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连通地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液管,所述筒体内对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液管之间处设置有吸收冷却段,吸收冷却段包括混合管、缓冲板、第一喷淋组件和第二喷淋组件,所述混合管的两端分别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液管相通,所述缓冲板设置于所述混合管的内腔中,第一喷淋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喷淋头,第二喷淋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喷淋头,各所述第一喷淋头均与所述缓冲板的第一侧对应,各所述第二喷淋头均与所述缓冲板的第二侧对应;

3、所述缓冲板靠近所述进气管的端部包括尖端部,所述尖端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导向面,两个所述导向面分别靠近第一喷淋组件和第二喷淋组件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喷淋头和所述第二喷淋头均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外侧壁靠近所述缓冲板倾斜设置。

4、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由多个并列设置对的微型管组成,各微型管的两端开口分别对应第一喷淋组件和第二喷淋组件。

5、优选的,所述混合管的两端口的内壁均形成有内锥腔。

6、优选的,第一喷淋组件还包括相通的第一输出管和第一管接件,第一管接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侧,所述第一输出管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并与各所述第一喷淋头相通。

7、优选的,第二喷淋组件还包括相通的第二输出管和第二管接件,第二管接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侧,所述第二输出管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并与各所述第二喷淋头相通。

8、优选的,吸收冷却段还包括呈螺旋状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缠绕于所述混合管的外侧,所述第一输出管和所述第二输出管均设置于所述冷却管的外侧,所述冷却管的进、出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外侧。

9、优选的,所述筒体内腔与吸收冷却段之间的空间处设置有海绵层。

10、优选的,海绵层由开孔式铝泡沫组成。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本技术在使用时,制冷剂蒸汽通过进气管进入混合管内,在导向面的引导下,制冷剂蒸汽填充至缓冲板的第一侧和各第一喷淋头之间处、以及缓冲板的第二侧和各第二喷淋头之间处,各第一喷淋头和各第二喷淋头分别将吸收剂浓溶液喷洒至缓冲板的两侧,安装部的外侧壁发生碰撞的制冷剂蒸汽与吸收剂浓溶液混合较为充分,接触率较高,散热效果较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包括筒体(1),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的两端分别连通地设置有进气管(2)和出液管(3),所述筒体(1)内对应所述进气管(2)和所述出液管(3)之间处设置有吸收冷却段,吸收冷却段包括混合管(4)、缓冲板(5)、第一喷淋组件和第二喷淋组件,所述混合管(4)的两端分别于所述进气管(2)和所述出液管(3)相通,所述缓冲板(5)设置于所述混合管(4)的内腔中,第一喷淋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喷淋头(6),第二喷淋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喷淋头(7),各所述第一喷淋头(6)均与所述缓冲板(5)的第一侧对应,各所述第二喷淋头(7)均与所述缓冲板(5)的第二侧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其特征是:所述缓冲板(5)由多个并列设置对的微型管组成,各微型管的两端开口分别对应第一喷淋组件和第二喷淋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其特征是:所述混合管(4)的两端口的内壁均形成有内锥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其特征是:第一喷淋组件还包括相通的第一输出管(12)和第一管接件(13),第一管接件(13)设置于所述筒体(1)的外侧,所述第一输出管(12)设置于所述筒体(1)内并与各所述第一喷淋头(6)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其特征是:第二喷淋组件还包括相通的第二输出管(14)和第二管接件(15),第二管接件(15)设置于所述筒体(1)的外侧,所述第二输出管(14)设置于所述筒体(1)内并与各所述第二喷淋头(7)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其特征是:吸收冷却段还包括呈螺旋状的冷却管(16),所述冷却管(16)缠绕于所述混合管(4)的外侧,所述第一输出管(12)和所述第二输出管(14)均设置于所述冷却管(16)的外侧,所述冷却管(16)的进、出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1)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内腔与吸收冷却段之间的空间处设置有海绵层(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其特征是:海绵层(17)由开孔式铝泡沫组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包括筒体(1),其特征是:所述筒体(1)的两端分别连通地设置有进气管(2)和出液管(3),所述筒体(1)内对应所述进气管(2)和所述出液管(3)之间处设置有吸收冷却段,吸收冷却段包括混合管(4)、缓冲板(5)、第一喷淋组件和第二喷淋组件,所述混合管(4)的两端分别于所述进气管(2)和所述出液管(3)相通,所述缓冲板(5)设置于所述混合管(4)的内腔中,第一喷淋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喷淋头(6),第二喷淋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喷淋头(7),各所述第一喷淋头(6)均与所述缓冲板(5)的第一侧对应,各所述第二喷淋头(7)均与所述缓冲板(5)的第二侧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其特征是:所述缓冲板(5)由多个并列设置对的微型管组成,各微型管的两端开口分别对应第一喷淋组件和第二喷淋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其特征是:所述混合管(4)的两端口的内壁均形成有内锥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其特征是:第一喷淋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赢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