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月存专利>正文

安全放环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2330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置有与避孕环相配合的上钳头与下钳头的安全放环钳,包括手柄、使用时伸入子宫内的钳杆和设置于钳杆顶端的钳头,所述的钳头包括上钳头和下钳头,所述的上钳头和下钳头通过设置于钳杆上的机械结构与手柄相连接;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的上钳头和下钳头的相对面为弧形面;当钳头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的上钳头和下钳头之间组成一与避孕环相配合的空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与避孕环相配合的上钳头和下钳头,有效的避免了避孕环穿破子宫壁而遗留在人体中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全放环钳在放置避孕环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和安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放环钳,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与避孕环相 配合的上钳头与下钳头的安全放环钳。
技术介绍
避孕环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器具,可由金属,塑料或硅橡胶制成。目前, 全世界约有8000万妇女使用避孕环,其中中国妇女占多数。我国避孕环的使用者约占采取 避孕措施的育龄夫妇的40%。避孕环作为非永久性的避孕方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在已 经发展成为有效的避孕工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和推广。采用避孕环避孕过程中,避孕环的放置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通过现有的放置 工具和放置方法放置避孕环时,可造成避孕环异位,避孕环异位即避孕环穿破子宫壁或穿 出子宫壁。现有放置避孕环的工具有无套管的放环叉或起引导和保护作用的套管和设置于 套管内的移动杆组成,套管内部为空腔,使用的过程中,避孕环放置在放环叉或套管的内部 空腔中。在放置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避孕环穿破了子宫壁或穿出了子宫壁,由于现有放置避 孕环的工具已经与避孕环相脱离,故不能将其取出,只有依靠别的辅助工具或是通过手术 才能将避孕环取出,这就增加了避孕环使用的风险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设置有与避孕环相配合的 上钳头与下钳头的安全放环钳。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包括手柄、使用时伸入子宫内的钳杆和设置于钳杆顶 端的钳头,所述的钳头包括上钳头和下钳头,所述的上钳头和下钳头通过设置于钳杆上的 机械结构与手柄相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活动手柄可实现钳头的张开和闭合,其特别 之处在于所述的上钳头和下钳头的相对面为弧形面;当钳头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的上 钳头和下钳头之间组成一与避孕环相配合的空腔体。所述的上钳头和下钳头的相对面为弧 形面,即上钳头和下钳头与避孕环相接触的面为弧形面;所述的上钳头和下钳头之间组成 一与避孕环相配合的空腔体,即上钳头和下钳头形成的空腔体可把放置在其中的避孕环牢 固固定又不对其造成损伤,从而保证放置到子宫内的避孕环具有良好使用性能。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所述的上钳头和下钳头形成的空腔体的截面为圆形或 椭圆形,所述空腔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避孕环横截面的直径。所述的空腔体的截面为圆形 或椭圆形,确切地说,应该是平行于钳杆轴线的平面所截取的空腔体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 形。这种结构形式的上钳头和下钳头适于与环形避孕环相配合,在使用的过程中,把环形避 孕环放置在上钳头和下钳头组成的空腔体中,由于空腔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避孕环横截面 的直径,因此空腔体可把环形避孕环稳固固定又不会对其造成损伤。进一步地,为了增大上述安全放环钳的上钳头和下钳头与避孕环之间的摩擦力, 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所述的上钳头和下钳头的相对面上均设置有条形纹。这样上钳头和下钳头夹持着避孕环送往子宫腔的过程中,避孕环可以稳固的固定在钳体上,使得使 用更加方便。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所述的上钳头和下钳头分别为筒形上钳头和筒形下钳 头;所述的筒形上钳头和筒形下钳头在闭合状态下组成一圆柱形空腔体,该圆柱形空腔的 轴线与钳杆所在直线相平行。所述的筒形上钳头和筒形下钳头在闭合状态下,即在夹持避 孕环的状态下,圆柱形空腔体的内径小于或等于T形避孕环纵臂横截面的直径,以便对T形 避孕环的夹持固定。把上钳头和下钳头分别设置成筒形上钳头和筒形下钳头的目的是为了 与T形避孕环的纵臂相配合,由于T形避孕环的结构独特,如采用上面所述的空腔体轴线与 钳杆所在直线相垂直的放环钳,将达不到放置避孕环的效果,还可能对T形避孕环造成损 坏。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所述的筒形上钳头的内表面和筒形下钳头的内表面上 均设置有条形螺纹。在筒形上钳头和筒形下钳头的内表面均设置条形螺纹之后,放置其中 的T形避孕环就十分的稳固,不易脱落。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所述钳杆的外围设置有套管,该套管的内径大于钳杆 的外径。设置套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的使用,如果不设置套管,在 放置避孕环的过程中,整个钳杆和避孕环将以运动的形式与女性的生殖道相接触,会对子 宫颈管、宫腔和阴道造成摩擦和损伤,并污染避孕环;在放环钳退出的过程中亦如此。设置 了套管之后,可把钳杆和避孕环均放置在套管的内部空腔中,在钳杆和避孕环移动的过程 中,只是与套管的内壁相接触,有效的避免了对女性生殖器的损伤及对避孕环的污染。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的使用过程首先,移动套管,使放环钳的上钳头和下钳头从套管之中裸露出来;通过活动手 柄,使上钳头和下钳头处于张开状态,把避孕环放置到上钳头和下钳头之间。然后,活动手柄,使上钳头和下钳头处于闭合状态,此时,避孕环被上钳头和下钳 头所组成的空腔夹持住;移动套管,使上钳头、下钳头和避孕环均处于移动套管的内部空腔 中。接着,把钳杆和套管缓慢的送入女性的子宫腔内,在送入的过程中,应保证套管固 定于钳杆上;把避孕环送入到子宫内合适的位置并确定对子宫没有造成损害后,向后移动 套管,使上钳头和下钳头露出,活动手柄,使避孕环与上钳头和下钳头脱离后进入到子宫腔 内的合适位置。最后,缓慢的移出钳杆和套管即可。在上述安全放环钳使用的过程中,在钳杆和套管伸入子宫腔时,如果发现避孕环 已经对子宫壁造成损伤,这时已经不易放置避孕环,那么就不活动手柄,将避孕环移出即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与避孕环相配合的上钳头和下钳头,使得本 技术的安全放环钳可在夹持住避孕环的情况下,把避孕环送入到子宫腔的合适位置, 有效的避免了避孕环穿破子宫壁而遗留在人体中情况的发生;在钳杆的外围设置一个套 管,也就有效的避免了钳杆和避孕环与女性生殖器的摩擦及接触,使得本技术的安全 放环钳更加的方便和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T形避孕环放置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环形避孕环放置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环形避孕环放置器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在送到子宫腔过程中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在放入子宫腔后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在放入子宫腔后上钳头和下钳头打开过程中的 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安全放环钳从钳头侧沿钳杆所在直线方向的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上钳头和下钳头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端手柄,2后端手柄,3钳杆,4上钳头,5下钳头,6套管,7移动杆,8套 管,9T形避孕环,10环形避孕环,11条形纹,12筒形上钳头,13筒形下钳头,14叉形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图2和图3给出了现有避孕环放置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T形避孕 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避孕环已经放置好,所示的套管8为两端开口内部为空腔的筒状 结构,移动杆7为实心杆,使用过程中,移动杆7放置在套管8的内部空腔中,T形避孕环9 放置在移动杆7的顶端。在放入女性子宫腔的过程中,移动杆7和T形避孕环9均置于套 管8的内部空腔中,由于套管8的限制作用,使得T形避孕环9与移动杆7不相脱离。当移 动到子宫腔的合适位置时,通过移动移动杆7把T形避孕环9顶出套管8后,T形避孕环9 与移动杆7相脱离,进入到子宫腔的合适位置。如果发生T形避孕环对子宫壁造成损伤或 是T形避孕环从子宫内部穿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放环钳,包括手柄、使用时伸入子宫内的钳杆(3)和设置于钳杆(3)顶端的钳头,所述的钳头包括上钳头(4)和下钳头(5),所述的上钳头(4)和下钳头(5)通过设置于钳杆(3)上的机械结构与手柄相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活动手柄可实现钳头的张开和闭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钳头(4)和下钳头(5)的相对面为弧形面;当钳头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的上钳头(4)和下钳头(5)之间组成一与避孕环相配合的空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月存
申请(专利权)人:张月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