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2031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8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用于与电芯口相配合向电池中注入电解液,所述注液嘴开设有相互连通的与电芯口相配合的注液口与用于通入电解液的进液口,注液口与电芯口相配合的一端为圆弧形开口,向着电芯口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所述注液嘴位于注液口处的一端还设置有一个环绕注液口设置的圆形槽。本技术提供的注液嘴与电芯口更加贴合,并且兼容注液嘴与电芯口存在的微小偏差,与圆形槽配合,可以有效的防止注液时冒液飞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


技术介绍

1、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较长的充放电寿命、低自放电率和较小的体积与重量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设备、储能系统和其他电子设备中。

2、锂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锂离子在电池的正负极之间来回迁移,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它由一个或多个锂离子电池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在锂电池中,正极通常由锂化合物(如锰酸锂、钴酸锂或磷酸铁锂)构成,负极通常由碳材料(如石墨)构成。两者之间通过电解液(通常是有机溶液)和隔膜隔开,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充电时,外部电源将电流通过锂电池,使得电解液中的锂离子从正极解离并移动到负极,同时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动,完成电池的充电过程。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释放出来,通过电解液和隔膜,移动到正极,同时电子再次通过外部电路流回负极,实现电能的释放。

3、锂电池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涉及工艺技术、生产设备类型较多。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可将锂电池生产分为前段电芯制片、中段电芯装配、后段化成分容环节。注液作为锂离子电池制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注液效果的好坏不但影响电池性能,并且也会制约生产效率。锂电池注液可分两步:(1)注液:将电解液注入电池内部;(2)浸润:将注入的电解液吸收到电芯。其中锂电注液机是锂电池中段环节核心设备之一,是指在电芯组装后,将电池电解液定量注入电芯中的设备。锂电注液机注液工艺可分为两大步骤,一是实现向电芯内部注入电解液目的环节,二是实现电芯内极片、隔膜在电解液中充分浸润目的环节。

4、在现有的电池注液工序中,存在着注液耗时长、注液嘴密封不严、真空低漏率高、注液精度不高等问题,其中,在使用注液嘴对电池注液口注射电解液的过程中,由于注液嘴不能完全兼容治具的活动量,会出现电解液冒液以及飞溅的现象,电解液污染注液口周围的电池壳体,直接影响注液口的焊接密封,并且注液嘴与电芯注液口存在微小偏差造成压差报废电芯,严重影响电池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注液时电解液冒液飞溅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以克服上述缺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用于与电芯口相配合向电池中注入电解液,所述注液嘴开设有相互连通的与电芯口相配合的注液口与用于通入电解液的进液口,注液口与电芯口相配合的一端为圆弧形开口,注液口的圆弧形开口向着电芯口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2、在本技术中,将与电芯口相配合的注液口设置为向着电芯口方向直径逐渐增大的圆弧形开口,可以兼容注液嘴与电芯口存在的微小偏差,与电芯口的配合程度更佳,以防止电解液冒液以及飞溅。并且因圆弧形的设计使得注液嘴留有一定的旷量,可以防止因注液嘴与电芯口存在的微小偏差使电芯内外出现压差造成电芯报废,提升了电芯注液良率以及生产的安全性。

3、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嘴位于注液口处的一端还设置有一个环绕注液口设置的圆形槽。

4、在本技术中,环绕注液口设置的圆形槽可以起到在电解液冒液时暂时存留少量冒出的电解液,防止冒出的电解液污染电池的壳体。

5、进一步地,所述圆形槽将注液嘴分为两层,使注液嘴在注液口一端为双层结构。

6、本技术中将通过设置有一个圆形槽使注液嘴一端形成一个双层结构,增加了注液嘴的柔性,使注液嘴可以承受更大的氮气压力,更大的氮气压力可以使注液时单次注液注入电芯中的电解液量更大,可以降低注液循环次数,节约工作时间,提高产能。

7、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嘴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柱体、第二柱体、第三柱体,第一柱体一端开有注液口,第三柱体一端开有进液口。

8、现有的注液嘴其形状多采用锥形,不易保证与电芯口位置的垂直,会使注液嘴与电芯口贴合时出现微小偏差,造成电解液冒液以及飞溅,而本技术中的注液嘴为圆柱型,可以更好的与电芯口贴合,防止电解液冒液以及飞溅而污染壳体,降低了人工擦拭成本,提升了电芯注液良率以及生产的安全性。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柱体直径小于第二柱体,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之间平滑过渡相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柱体直径大于第二柱体。

11、本技术中的第三柱体用于将注液嘴安装在电解液进料的机器之上,使生产可以顺利进行。

12、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口贯通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所述进液口贯通第二柱体与第三柱体。

13、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直径大于注液口。

14、在本技术中,设置进液口直径大于注液口,注液时注液口中电解液流速大于进液口,使得注液时保证电芯内外压力充足,防止电芯内外产生压差造成电芯报废。并且,注液时进液口压力小于注液口压力,而注液嘴在注液口一端为双层结构,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使得进液口直径大于注液口的设置不会对注液嘴的使用安全以及寿命产生影响。

15、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口与进液口连通处为圆柱阶梯型设置。

16、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口与进液口连通处为平滑过渡设置。

17、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提供的注液嘴与电芯口更加贴合,并且兼容注液嘴与电芯口存在的微小偏差,与圆形槽配合,可以有效的防止注液时冒液飞溅;

19、(2)本技术的双层结构可以承受更大氮气压力减少注液循环次数,节约时间提高产能;

20、(3)本技术中设置进液口直径大于注液口,可以保证注液时电芯不会产生压差造成电芯报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用于与电芯口相配合向电池中注入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嘴(01)开设有相互连通的与电芯口相配合的注液口(1)与用于通入电解液的进液口(2),注液口(1)与电芯口相配合的一端为圆弧形开口,注液口(1)的圆弧形开口向着电芯口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嘴(01)位于注液口(1)处的一端还设置有一个环绕注液口(1)设置的圆形槽(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槽(3)将注液嘴(01)分为两层,使注液嘴(01)在注液口(1)一端为双层结构(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嘴(01)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柱体(5)、第二柱体(6)、第三柱体(7),第一柱体(5)一端开有注液口(1),第三柱体(7)一端开有进液口(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5)直径小于第二柱体(6),第一柱体(5)与第二柱体(6)之间平滑过渡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柱体(7)直径大于第二柱体(6)。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口(1)贯穿第一柱体(5)与第二柱体(6),所述进液口(2)贯穿第二柱体(6)与第三柱体(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2)直径大于注液口(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口(1)与进液口(2)连通处为圆柱阶梯型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口(1)与进液口(2)连通处为平滑过渡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用于与电芯口相配合向电池中注入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嘴(01)开设有相互连通的与电芯口相配合的注液口(1)与用于通入电解液的进液口(2),注液口(1)与电芯口相配合的一端为圆弧形开口,注液口(1)的圆弧形开口向着电芯口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嘴(01)位于注液口(1)处的一端还设置有一个环绕注液口(1)设置的圆形槽(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槽(3)将注液嘴(01)分为两层,使注液嘴(01)在注液口(1)一端为双层结构(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用方形铝壳电池注液机注液嘴(0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嘴(01)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柱体(5)、第二柱体(6)、第三柱体(7),第一柱体(5)一端开有注液口(1),第三柱体(7)一端开有进液口(2)。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炎炎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新能源湖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