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407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1
本技术设计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及动力电池,包括顶盖基板,其上设有安装孔;绝缘盖,其连接顶盖基板且设有与安装孔同轴的第一通孔;顶盖底板,其连接顶盖基板且设有与安装孔同轴的第二通孔;极柱,极柱穿设于安装孔、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内;密封圈,密封圈套设于极柱上,密封圈的一端抵接极柱侧壁,另一端抵接第一通孔内壁;极柱设有限位结构,极柱设有限位结构,用于周向抵接密封圈,相较于现有电池顶盖,本技术设置限位结构密封圈进行周向限位,进而避免密封圈受振动作用而相对极柱发生周向扭动,使绝缘盖与极柱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防止绝缘盖脱离极柱,有助于改善极柱的气密性,提高电池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及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增长,动力电池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顶盖作为构成动力电池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密封性及连接稳定性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2、当前市场上动力电池的顶盖通常采用铆接或卡簧的防扭结构,而当使用铆接结构时,极柱和绝缘盖之间往往通过挤压密封圈实现密封及连接,如目前公开号为“cn21803948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方形铝壳电池顶盖,其顶盖基板的极柱孔与极柱的底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通过径向抵接正负极柱的侧壁以及绝缘盖的侧壁,进而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电池,阻挡电解液的泄漏,为电池内部的反应提供良好的密封环境,同时起到减压缓冲的作用。

3、然而,现有技术方案中,密封圈只能与极柱表面形成单一的密封面,使得当汽车承载动力电池行驶于复杂、颠簸路况时,密封圈受汽车振动作用容易相对极柱发生周向扭动,导致绝缘盖松动、脱落,从而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及动力电池,以解决现有电池顶盖动气密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电池顶盖,包括顶盖基板,其上设有安装孔;绝缘盖,其连接所述顶盖基板且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同轴的第一通孔;顶盖底板,其连接所述顶盖基板且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同轴的第二通孔;极柱,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内;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极柱上,所述密封圈的一端抵接极柱侧壁,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通孔内壁;所述极柱设有限位结构,所述极柱设有限位结构,用于对密封圈进行周向限位。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结构密封圈进行周向限位,进而避免密封圈受振动作用而相对极柱发生周向扭动,使绝缘盖与极柱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防止绝缘盖脱离极柱,有助于改善极柱的气密性,提高电池安全性能。

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若干凸齿,所述若干凸齿环绕设置于所述极柱的侧表面,所述凸齿远离极柱的一端抵接所述密封圈。

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极柱侧壁的环形凹槽,所述若干凸齿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所述环形凹槽的一侧槽壁抵接所述密封圈的一端面,所述环形凹槽的另一侧槽壁抵接所述密封圈的另一端面。

7、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盖底部设有定位柱,所述顶盖基板上设有对应所述定位柱的定位孔,用于对绝缘盖进行定位。

8、进一步地,所述极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柱体的一端设有定位底座,所述第二通孔外沿处设有对应所述定位底座的定位凸台。

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底座及定位凸台的外沿都设有第一倒角。

10、进一步地,还包括防爆阀组件,所述防爆组件包括防爆阀片和保护贴胶,所述顶盖基板上设有防爆阀孔,所述防爆阀片装配于所述防爆阀孔内,所述保护片连接于所述防爆阀片上并覆盖所述防爆阀孔。

11、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基板设有第一注液孔,所述顶盖底板设有与所述第一注液孔同轴对应的第二注液孔,所述第一注液孔包括注液段,所述注液段的一端设有注液凹槽,所述注液段连接所述注液凹槽的一端开口设有第二倒角。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倒角为倒圆角或倒钝角。

1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其包括有如上述的电池顶盖。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15、1、于极柱上设置限位结构,实现对密封圈的周向限位,使极柱与绝缘盖的连接更为紧密,同时改善了电池顶盖的气密性;

16、2、第一注液孔设置倒角结构,避免注液时边角毛边或批锋磨损塑料密封钉,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17、3、设置有保护贴胶,阻碍异物直接碰触防爆阀,保证防爆阀正常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基板(1),其上设有安装孔(11);绝缘盖(2),其连接所述顶盖基板(1)且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1)同轴的第一通孔(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43)包括若干凸齿(431),所述若干凸齿(431)环绕设置于所述极柱(4)的侧表面,所述凸齿(431)远离极柱(4)的一端抵接密封圈(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4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极柱(4)侧壁的环形凹槽(432),所述若干凸齿(431)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432)的槽底,所述环形凹槽(432)的一侧槽壁抵接所述密封圈(5)的一端面,所述环形凹槽(432)的另一侧槽壁抵接所述密封圈(5)的另一端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2)底部设有定位柱(22),所述顶盖基板(1)上设有对应所述定位柱(22)的定位孔(12),用于对绝缘盖(2)进行定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4)包括柱体(41),所述柱体(41)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1)、所述第一通孔(21)以及所述第二通孔(31)内,所述柱体(41)的一端设有底座(42),所述第二通孔(31)外沿处设有对应所述底座(42)的定位凸台(3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2)及定位凸台(32)的外沿都设有第一倒角(3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爆阀组件(6),所述防爆阀组件(6)包括防爆阀片(61)和保护贴胶(62),所述顶盖基板(1)上设有防爆阀孔(13),所述防爆阀片(61)装配于所述防爆阀孔(13)内,所述保护贴胶(62)连接于所述防爆阀片(61)上并覆盖所述防爆阀孔(13)。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基板(1)设有第一注液孔(14),所述顶盖底板(3)设有与所述第一注液孔(14)同轴对应的第二注液孔(34),所述第一注液孔(14)包括注液孔段(141),所述注液孔段(141)的一端设有注液凹槽(142),所述注液孔段(141)连接所述注液凹槽(142)的一端开口设有第二倒角(14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段(141)连接所述注液凹槽(142)的一端开口,所设第二倒角(143)为倒圆角或倒钝角。

10.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顶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基板(1),其上设有安装孔(11);绝缘盖(2),其连接所述顶盖基板(1)且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1)同轴的第一通孔(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43)包括若干凸齿(431),所述若干凸齿(431)环绕设置于所述极柱(4)的侧表面,所述凸齿(431)远离极柱(4)的一端抵接密封圈(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4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极柱(4)侧壁的环形凹槽(432),所述若干凸齿(431)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432)的槽底,所述环形凹槽(432)的一侧槽壁抵接所述密封圈(5)的一端面,所述环形凹槽(432)的另一侧槽壁抵接所述密封圈(5)的另一端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2)底部设有定位柱(22),所述顶盖基板(1)上设有对应所述定位柱(22)的定位孔(12),用于对绝缘盖(2)进行定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4)包括柱体(41),所述柱体(41)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1)、所述第一通孔(21)以及所述第二通孔(31)内,所述柱体(41)的一端设有底座(42),所述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素国白雪金健吴浩顾志明张中王凯彬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新能源湖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