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948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悬架组件、行走组件、动力总成和悬置组件;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减速器、变速器和进排气机构;悬置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动力总成上;悬置组件包括外骨架、连接构件和弹性构件,悬置组件通过连接构件与动力总成连接;弹性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外骨架内,外骨架与连接构件固定连接;弹性构件包括橡胶主簧和内芯,橡胶主簧包括沿全地形车长度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缓冲部,第一缓冲部关于内芯的轴线中心对称;橡胶主簧还包括沿全地形车高度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二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关于内芯的轴线中心对称。通过上述设置,降低了动力总成传递至车架的震动,提高了全地形车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1、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

2、现有全地形车的悬置通常设置为实心结构,刚性较大,导致悬置的减震效果较差,进而导致全地形车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动机产生的震动容易传递至车架,影响全地形车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的悬置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悬架组件、行走组件、动力总成和悬置组件;悬架组件与车架连接;行走组件通过悬架组件与车架连接;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减速器、变速器和进排气机构;悬置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动力总成上,悬置组件用于将动力总成固定在车架上;悬置组件包括外骨架、连接构件和弹性构件,悬置组件通过连接构件与动力总成连接;弹性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外骨架内,外骨架与连接构件固定连接;

4、弹性构件包括橡胶主簧和内芯,橡胶主簧包括沿全地形车长度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缓冲部,第一缓冲部关于内芯的轴线中心对称;橡胶主簧还包括沿全地形车高度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二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关于内芯的轴线中心对称。

5、进一步地,弹性构件还包括外管,外管与外骨架过盈连接,橡胶主簧通过注胶的方式设置在外管与内芯之间。

6、进一步地,橡胶主簧还包括用于限制第一缓冲部和/或第二缓冲部最大压缩量的若干限位块,任意一个第一缓冲部或第二缓冲部上,限位块成对相向设置。

7、进一步地,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设置为凹槽或贯穿橡胶主簧的通孔。

8、进一步地,悬置组件按照布置的位置能够分别定义为第一悬置、第二悬置和第三悬置,第一悬置和第二悬置设置在动力总成的前方,第三悬置设置在动力总成的后方,第一悬置、第二悬置和第三悬置具有各自的弹性中心,三者的弹性中心围绕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的外心与动力总成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85mm。

9、进一步地,定义一个垂直于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的基准平面,第一悬置的弹性中心沿高度方向在基准平面上的投影定义为第一投影点,第二悬置的弹性中心沿高度方向在基准平面上的投影定义为第二投影点,第三悬置的弹性中心沿高度方向在基准平面上的投影定义为第三投影点,第一投影点至第二投影点的连线定义为第一基准线,第一投影点和第二投影点的中点至第三投影点的连线定义为第二基准线,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和第二基准线的长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0.25且小于等于0.45。

10、进一步地,动力总成还包括与发动机连接的启动电机,第一悬置设置在发动机的箱体上,并位于启动电机的下方。

11、进一步地,第二悬置在发动机的箱体上,第二悬置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悬置的上方。

12、进一步地,全地形车包括与动力总成连接的传动轴,第二悬置至少部分设置在传动轴的上方。

13、进一步地,减速器设置在发动机的后方,减速器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三悬置分别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固定连接。

14、所述全地形车的悬置具有较好减震性能,从而降低了动力总成传递至车架的震动,提高了全地形车的使用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还包括外管,所述外管与所述外骨架过盈连接,所述橡胶主簧通过注胶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簧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或所述第二缓冲部最大压缩量的若干限位块,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缓冲部或所述第二缓冲部上,所述限位块成对相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设置为凹槽或贯穿所述橡胶主簧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组件按照布置的位置能够分别定义为第一悬置、第二悬置和第三悬置,所述第一悬置和所述第二悬置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的前方,所述第三悬置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的后方,所述第一悬置、所述第二悬置和所述第三悬置具有各自的弹性中心,三者的弹性中心围绕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的外心与所述动力总成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8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定义一个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的基准平面,所述第一悬置的弹性中心沿高度方向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投影定义为第一投影点,所述第二悬置的弹性中心沿高度方向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投影定义为第二投影点,所述第三悬置的弹性中心沿高度方向在所述基准平面上的投影定义为第三投影点,所述第一投影点至所述第二投影点的连线定义为第一基准线,所述第一投影点和所述第二投影点的中点至所述第三投影点的连线定义为第二基准线,所述第一基准线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基准线的长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0.25且小于等于0.4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还包括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启动电机,所述第一悬置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箱体上,并位于所述启动电机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置在所述发动机的箱体上,所述第二悬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悬置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包括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的传动轴,所述第二悬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后方,所述减速器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三悬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还包括外管,所述外管与所述外骨架过盈连接,所述橡胶主簧通过注胶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簧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或所述第二缓冲部最大压缩量的若干限位块,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缓冲部或所述第二缓冲部上,所述限位块成对相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设置为凹槽或贯穿所述橡胶主簧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组件按照布置的位置能够分别定义为第一悬置、第二悬置和第三悬置,所述第一悬置和所述第二悬置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的前方,所述第三悬置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的后方,所述第一悬置、所述第二悬置和所述第三悬置具有各自的弹性中心,三者的弹性中心围绕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的外心与所述动力总成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8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定义一个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的基准平面,所述第一悬置的弹性中心沿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光兵焦时坚谷年华朱孟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