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圣麻纤维与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1305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圣麻纤维与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选用合适的圣麻纤维和棉纤维圣麻纤维经过清花、梳棉、预并后在并条上与棉精梳条并合,再经过粗纱、细纱、络筒工序生产出需要的筒纱。本发明专利技术清花工序多梳少打、勤抓少抓、打手速度低、落棉少、偏重加压,梳棉工序适当梳理,并条工序轻定量、重加压、低速度、一道预并、二道混并,粗纱工序轻定量、重加压、低速度、大捻度,细纱工序低速度、偏高捻系数、适中温湿度。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圣麻与棉混纺纱面料的棉质感,织物手感柔软滑爽、膨松,吸湿透气性好、保暖性好、抑菌防霉性好、悬垂性好、色泽亮丽、布面组织丰满圆滑,穿者轻盈和舒适可应用于针织内衣、休闲服饰、巾被用品、床品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圣麻纤维是以广泛盛产的麻材为原料,采用自有的专利技术开发的一种新型纤维 素纤维,该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性好、抑菌防霉等特性,其织物具有手感滑爽、悬垂性好、色泽 亮丽、布面组织丰满圆滑的个性,是一种新型、健康、时尚、绿色环保的生态纺织纤维。但圣 麻纤维存在以下问题因易产生大量的静电,引起绕罗拉、胶辊,梳棉机上道夫输出的纤维 网飘起,不能稳定输出;因纤维密度小,卷曲数少,在纺纱过程中抱合力小,易打滑,给纺纱 过程带来一定难度;强力比棉纤维强力要低,纺圣麻高支纱比纺棉纤维高支纱难度要大,由 此在圣麻纤维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提高圣麻纱品种的强力和减少圣麻纤维品种的成纱 毛羽是保证圣麻纤维品种质量的关键,也是圣麻纤维纺高支纱的难点。圣麻纤维强度比较低以及缩水比较大,纱线毛羽多,面料的麻质感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干湿强度高、吸湿透气性好、抑菌防 霉性好,织物手感滑爽、悬垂性好、色泽亮丽、布面组织丰满圆滑的圣麻纤维与棉混纺纱的 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圣麻纤维干断裂强度2. 5CN/dtex、湿断裂强度1. 5CN/dtex、干断裂伸长24%、 白度72-74%、含油率0. 2-0. 4%、公定回潮率13%、结晶度40%、吸水率1100%、比电阻 5. 3X108Qg/cm2、卷曲数 2 个 /cm、勾结强度 1. 23CN/dtex,棉纤维配棉等级2. 5级、主体长度29mm、断裂强度29CN/tex、细度1. 67dtex、 16mm以下短绒为18%、回潮率7. 5%、含杂率1.0%,具体步骤如下1)圣麻纤维清花工艺抓棉机打手下降速度每次3mm,转速960r/min,回转小车速度2. 8r/min,刀片伸出 肋条3mm,打手速度800r/min、风扇速度950r/min、打手和天平罗拉的隔距12mm,温湿度控 制在65士5%。棉卷罗拉速度12r/min,棉卷长36米,棉卷湿重13. 8KG,在清花上加装粗纱 装置,成卷时加入6根同支别的粗纱,2)圣麻纤维梳棉工艺给棉板抬高5mm,锡林速度365r/min、刺辊速度850r/min、道夫速度16r/min、盖板 速度85mm/min,锡林与盖板的隔距0. 4mmX0. 3mmX0. 3mmX0. 3mmX0. 4mm、除尘刀高度与 机柜平、刀背与机柜水平面夹角90°、刺辊与除尘刀隔距0. 35mm、刺辊与小漏底入口隔距 8mm、出口隔距1. 5mm、刺辊与锡林隔距0. 18mm,前张力牵伸1. 4倍,圣麻纤维生条定量采用 16. 8g/5 米,3)并条工艺4根圣麻纤维与3根精梳棉条预并,预并干重定量15. 3g/5米,再经过两道并条并 合,头并采用7根,干重定量15. 2g/5米,二并6根并合干重定量12. 9g/5米%,乌斯特条干 在3. 5%以内,4)粗纱工艺 粗纱捻度5. 26捻/10cm、罗拉隔距采用10_X24_X45_、后区牵伸1.25倍、钳 口隔距6mm、摇架压力130N/双锭,粗纱干定量为3. 6g/10米、粗纱总牵伸倍数7. 44倍、前罗 拉转速170r/min,乌斯特条干彡4. 5%,粗纱伸长彡2. 0%、差异率彡0.5%,5)细纱工序总牵伸倍数42. 9倍、罗拉隔距为17mmX40mm、后区牵伸倍数为1. 19 倍,前罗拉速度158r/min。捻度132捻/10cm、捻系数413,钢领用型号PG1/238-51、领丝圈 用型号0SS10/0,6)络筒工序,在自动络筒机上生产,采用电子清纱器和空捻无结技术,电清参数 棉结250%、短粗140% X 1.6cm、长粗30% X 16cm、长细-30% X 16cm,生产出JC/圣麻 50/50 9. 7tex的圣麻纱品种。本专利技术为提高纱线的强力采取如下措施(1)清梳工序减少短绒的产生;(2)并粗 工序加强改善半制品的内在结构;(3)细纱工序合理选择工艺,优选合适的捻度,混纺纱选 择合适的混纺比。为减少成纱毛羽采取(1)清梳工序减少静电,防止棉卷粘层;(2)并粗工 序防止棉条、粗纱条发毛,提高纺纱通道与各部件的光洁度等;(3)细纱工序选择合适的纲 领、钢丝圈;(4)络筒工序优选工艺,减少毛羽的增长。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的圣麻与棉混纺纱由于有优质细绒棉的加入,增添了面料的棉质 感,织物手感柔软滑爽、膨松,吸湿透气性好、保暖性好、抑菌防霉性好、悬垂性好、色泽亮 丽、布面组织丰满圆滑,穿者轻盈和舒适。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的纱线主要可应用于针织内衣、休 闲服饰、巾被用品、床品等。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先选用合适的圣麻纤维、圣麻纤维生产线和棉纤维、棉纤维生产线,具体如 下圣麻纤维条件干断裂强度2. 5CN/dtex、湿断裂强度1. 5CN/dtex、干断裂伸长 24%、白度72-74%、含油率0. 2-0. 4%、公定回潮率13 %、结晶度40 %、吸水率1100 %、比电 阻 5. 3X 108Ω g/cm2、卷曲数 2 个 /cm、勾结强度 1. 23CN/dtex。圣麻纤维生产线采用A002C型自动抓棉机、A036B豪猪开棉机、A092A型双棉箱给 棉机、A076C型成卷机和A186D梳棉机。棉纤维条件新疆细绒棉、配棉等级2. 5级、主体长度29mm、断裂强度29CN/tex、细 度1.67dtex、16mm以下短绒为18%、回潮率7. 5%、含杂率1.0%。棉生产线采用A002C型自动抓棉机、A035C混开棉机、A036B豪猪开棉机、A092A型 双棉箱给棉机、A076C型成卷机和A186D梳棉机。混纺纱的作业步骤为圣麻纤维经清花、梳棉、预并工序后棉精梳条并合,再经过粗 纱、细纱、络筒生产出所需要的筒纱,下面再具体描述圣麻纤维清花工艺根据圣麻纤维的特点,在传统的工艺流程基础上减少A035C混开棉机这道工艺流程。减少A035C混开棉机每小时可节约能耗10. 47度电,另一方面减 少了 A035C豪猪和两个平行打手的打击,减少了纤维的损伤。为提高圆盘抓棉效率,抓棉机 打手下降速度每次3mm,抓棉打手速度控制在960r/min,回转小车速度2. 8r/min。圣麻纤维 棉包紧,刀片伸出肋条3mm,做到勤抓少抓,使纤维充分混合。A076综合打手的速度800r/ min、风扇速度950r/min、打手和天平罗拉的隔距调整为12mm,减少豪猪打手和综合打手尘 棒与尘棒的隔距,清花落棉全部回用。 为减少后工序产生静电,相对温湿度控制在65%左右。棉卷罗拉速度12r/min,棉 卷长36米,棉卷湿重13. 8KG,棉卷伸长率控制在0. 5-2. 5 %,棉卷重量偏差控制在士 IOOg 以内、棉卷重量不勻率控制在以内。针对棉卷在梳棉上退挠时易分层不清影响生条质 量,由此在清花上加装粗纱装置,成卷时加入6根同支别的粗纱,并加大紧压罗拉的压力, 成卷后用塑料膜包覆,防止水分及油剂灰发。圣麻纤维梳棉工艺由于圣麻纤维强力过低,手感柔软,在梳理的过程中纤维易 损伤和缠绕针齿,因此在工艺上采用大隔距、小落棉、轻定量、充分转移、适当梳理的工艺原 贝IJ。为减小纤维的损伤,给棉板抬高5mm,锡林速度365r/min、刺辊速度850r/min、道夫速度 16r/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圣麻纤维与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圣麻纤维:干断裂强度2.5CN/dtex、湿断裂强度1.5CN/dtex、干断裂伸长24%、白度72-74%、含油率0.2-0.4%、公定回潮率13%、结晶度40%、吸水率1100%、比电阻5.3×108Ωg/cm↑[2]、卷曲数2个/cm、勾结强度1.23CN/dtex,  棉纤维:配棉等级2.5级、主体长度29mm、断裂强度29CN/tex、细度1.67dtex、16mm以下短绒为18%、回潮率7.5%、含杂率1.0%,具体步骤如下:  1)圣麻纤维清花工艺  抓棉机打手下降速度每次3mm,转速960r/min,回转小车速度2.8r/min,刀片伸出肋条3mm,打手速度800r/min、风扇速度950r/min、打手和天平罗拉的隔距12mm,温湿度控制在65±5%,棉卷罗拉速度12r/min,棉卷长36米,棉卷湿重13.8KG,在清花上加装粗纱装置,成卷时加入6根同支别的粗纱,  2)圣麻纤维梳棉工艺  给棉板抬高5mm,锡林速度365r/min、刺辊速度850r/min、道夫速度16r/min、盖板速度85mm/min,锡林与盖板的隔距0.4mm×0.3mm×0.3mm×0.3mm×0.4mm、除尘刀高度与机柜平、刀背与机柜水平面夹角90°、刺辊与除尘刀隔距0.35mm、刺辊与小漏底入口隔距8mm、出口隔距1.5mm、刺辊与锡林隔距0.18mm,前张力牵伸1.4倍,圣麻纤维生条定量采用16.8g/5米,  3)并条工艺  4根圣麻纤维与3根精梳棉条预并,预并干重定量15.3g/5米,再经过两道并条并合,头并采用7根,干重定量15.2g/5米,二并6根并合干重定量12.9g/5米%,乌斯特条干在3.5%以内,  4)粗纱工艺  粗纱捻度5.26捻/10cm、罗拉隔距采用10mm×24mm×45mm、后区牵伸1.25倍、钳口隔距6mm、摇架压力130N/双锭,粗纱干定量为3.6g/10米、粗纱总牵伸倍数7.44倍、前罗拉转速170r/min,乌斯特条干≤4.5%,粗纱伸长≤2.0%、差异率≤0.5%,  5)细纱工序总牵伸倍数42.9倍、罗拉隔距为17mm×40mm、后区牵伸倍数为1.19倍,前罗拉速度158r/min。捻度132捻/10cm、捻系数413,钢领用型号PG1/238-51、领丝圈用型号OSS10/0,  6)络筒工序,在自动络筒机上生产,采用电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传谥鲁利斌袁望丽李明烈李孝明杜晓燕王永驸
申请(专利权)人: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