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9866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25
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受话器,包括: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连接并形成有容置腔;马达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包括电枢(51)和驱动所述电枢(51)振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内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电枢(51)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振动部,所述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端面之间,所述振动部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受话器,易于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受话器,特别涉及一种受话器。


技术介绍

1、受话器作为一种电声转换装置,通常用于发声器件,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主要可以应用在一些可发声的电子产品内,例如耳机、助听器、可发声的穿戴设备等。

2、现有的受话器中通常采用u形簧片设计,u形簧片抗扭动和侧向摆动的性能差,工作时会产生较明显的侧向震动和纵向震动,对应用场合有一定的限制;在安装时一端需要固定在口型锷铁外部,另一端需要穿设在口型锷铁内部,受到u形结构的限制,必须以一规定的角度平稳插入,如果插入角度发生倾斜和其它零件发生触碰会导致簧片变形并导致不良,不易于组装,同时厚度方向会占用更多的空间,不利于小型化。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受话器,易于组装。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受话器,包括:

3、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连接并形成有容置腔;

4、马达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包括电枢和驱动所述电枢振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内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电枢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振动部,所述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端面之间,所述振动部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内。

5、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之间的第三基部,所述振动部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三基部相连的第四基部,所述第四基部与所述第一基部和/或第二基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基部、第二基部和第三基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端面之间,所述第四基部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之间、并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内。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基部、第二基部、第三基部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外边缘对齐设置。

7、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四基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之间形成有导磁回路。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相连形成所述导磁回路;或者,所述第一导磁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与所述第二导磁件相连形成所述导磁回路。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磁件与所述第一导磁件对称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壳体采用高导磁材料制成,所第一壳体为所述第二导磁件。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三基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端面或第二侧壁的端面相连。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除了连接所述电枢的区域外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连接件。

12、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磁铁、第二磁铁以及线圈,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相连、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四基部的两侧,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导磁件和/或第二导磁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道,所述线圈内具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13、作为优选,所述受话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密封连接的振膜组件,所述第四基部与所述振膜组件通过传动杆相连。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5、本技术的受话器,将电枢的振动部和固定部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形成片状电枢,其抗扭动和侧向摆动性能优异,在安装时只需将振动部穿设在马达组件的第一通道内、并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夹持固定部实现固定,易于组装,解决了u形电枢抗扭动和侧向摆动性能差,工作时在侧向和纵向会产生较明显的震动,组装时簧片开口受到外力容易变形造成不良,同时在厚度方向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小型化。

1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枢有优异的振动性能,马达组件的各零件之间多采用堆叠设计,简化组装工艺,易于实现自动化,有利于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同时在厚度方向占用空间小,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部(511)和第二基部(512)、连接在所述第一基部(511)和第二基部(512)之间的第三基部(513),所述振动部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三基部(513)相连的第四基部(514),所述第四基部(514)与所述第一基部(511)和/或第二基部(512)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基部(511)、第二基部(512)和第三基部(513)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端面之间,所述第四基部(514)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基部(511)和第二基部(512)之间、并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511)、第二基部(512)、第三基部(513)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壳体(1)和/或第二壳体(2)的外边缘对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导磁件(52)和第二导磁件(53),所述第一导磁件(52)和第二导磁件(53)沿所述第一壳体(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四基部(514)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磁件(52)和第二导磁件(53)之间形成导磁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件(52)和第二导磁件(53)相连形成所述导磁回路;或者,所述第一导磁件(52)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基部(511)和第二基部(512)与所述第二导磁件(53)相连形成所述导磁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件(53)与所述第一导磁件(52)对称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壳体(1)采用高导磁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壳体(1)为所述第二导磁件(5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所述第三基部(513)与所述第一侧壁(12)的端面或第二侧壁(13)的端面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除了连接所述电枢(51)的区域外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连接件(8)。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磁铁(54)、第二磁铁(55)以及线圈(56),所述第一磁铁(54)和第二磁铁(55)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磁件(52)和第二导磁件(53)相连、并沿所述第一壳体(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四基部(514)的两侧,所述线圈(56)与所述第一导磁件(52)和/或第二导磁件(53)沿所述第一壳体(1)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磁铁(54)和第二磁铁(55)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道(57),所述线圈(56)内具有第三通道(58),所述第二通道(57)和第三通道(58)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话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2)密封连接的振膜组件(4),所述第四基部(514)与所述振膜组件(4)通过传动杆(6)相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部(511)和第二基部(512)、连接在所述第一基部(511)和第二基部(512)之间的第三基部(513),所述振动部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三基部(513)相连的第四基部(514),所述第四基部(514)与所述第一基部(511)和/或第二基部(512)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基部(511)、第二基部(512)和第三基部(513)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端面之间,所述第四基部(514)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基部(511)和第二基部(512)之间、并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511)、第二基部(512)、第三基部(513)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壳体(1)和/或第二壳体(2)的外边缘对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导磁件(52)和第二导磁件(53),所述第一导磁件(52)和第二导磁件(53)沿所述第一壳体(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四基部(514)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磁件(52)和第二导磁件(53)之间形成导磁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件(52)和第二导磁件(53)相连形成所述导磁回路;或者,所述第一导磁件(52)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基部(511)和第二基部(512)与所述第二导磁件(53)相连形成所述导磁回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环东张红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声特美苏州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