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9852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25
本技术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包括外壳组件、左耳机和右耳机,左耳机和右耳机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改良后的有线耳机,通过U形块、限位块和插座的配合,使有线耳机在使用期间,实现对有线耳机的插座、左耳机和右耳机三端进行固定,解决了有线耳机在存放过程中左右耳机线和耳机插头容易缠绕打结的问题,从而大幅提升使用者对有线耳机的体验感,利用第一弹簧卡片、第二安装槽、弹簧和卡销的配合,使有线耳机在使用期间,实现对有线耳机之间的固连,大幅提升有线耳机之间固定时期间的稳定性,解决了因拉扯使左右耳机与插头之间分开而导致连接线之间缠绕在一起的问题,从而符合防缠绕有线耳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耳机,具体为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


技术介绍

1、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来自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可与媒体播放器分离,仅利用一个插头就能连接,能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酒吧、旅途、运动等在嘈杂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耳机原是给电话和无线电上使用的,但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盛行,耳机多用于手机、随身听、收音机、可携式电玩和数位音讯播放器等。

2、有线耳机相比无线耳机在使用时不需要预先充电,且有线耳机的音质比无线耳机的音质也要好,因此很多人还是习惯使用有线耳机,因此防缠绕有线耳机是不可或缺的。

3、现有专利(公开号:cn214675612u)公开了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属于耳机线领域,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包括连接底座,连接底座下端插设有连接头,连接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耳机线,耳机线上固定连接有音量调节器,音量调节器上端固定连接有右分线,音量调节器上端固定连接有左分线,右分线与左分线相连接,左分线上端固定连接有左塞头,右分线上端固定连接有右塞头,耳机线内固定连接有磁性片,右分线与左分线内均固定连接有磁性片,左分线外端固定连接有插口,右分线上端固定连接有插块,插口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相对应,插块内开凿有t型槽,可以实现在使用有线耳机时,可使耳机线不易发生缠绕,且使用方便,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效果。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传统的有线耳机由于耳机线较长,导致在存放过程中左右耳机线和耳机插头之间容易缠绕打结,常常需要费一定时间才能解开,从而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感;2、传统的有线耳机通过磁吸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稳定性较差,当受到外界拉拽时很容易使其分开,从而降低有线耳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传统的有线耳机由于耳机线较长,导致在存放过程中左右耳机线和耳机插头之间容易缠绕打结,常常需要费一定时间才能解开,从而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感,以及传统的有线耳机通过磁吸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稳定性较差,当受到外界拉拽时很容易使其分开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包括外壳组件、左耳机和右耳机,所述左耳机和右耳机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侧中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弹簧卡片,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侧两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侧两端设置有第二弹簧卡片,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侧中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安装槽,所述左耳机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右耳机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侧设置有u形块,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u形块的底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两壁开设有腔体,两个所述腔体的内部一端与弹簧的一端相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压板,两个所述压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块,两个所述压板远离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卡销,两个所述腔体的内部两壁开设有滑槽。

3、优选的,所述外壳组件包括插座,所述插座的外部两侧开设有卡槽,所述插座的顶端设置有耳机插头。

4、优选的,所述卡槽和卡销之间设为卡接结构。

5、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卡片和第二安装槽之间设为卡接结构。

6、优选的,所述u形块和限位块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尺寸与耳机插头的外部尺寸相一致。

7、优选的,所述卡销和压板与弹簧各自之间均关于插座的中轴线相对称。

8、优选的,所述滑槽和滑块之间设为滑动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0、通过u形块、限位块和插座的配合,使有线耳机在使用期间,实现对有线耳机的插座、左耳机和右耳机三端进行固定,解决了有线耳机在存放过程中左右耳机线和耳机插头之间容易缠绕打结的问题,从而大幅提升使用者对有线耳机的体验感。

11、通过第一弹簧卡片、第二安装槽、弹簧和卡销的配合,使有线耳机在使用期间,实现对有线耳机之间的固连,大幅提升有线耳机之间固定时期间的稳定性,解决了因拉扯使左右耳机与插头之间分开而导致连接线之间缠绕在一起的问题,从而符合防缠绕有线耳机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包括外壳组件(1)、左耳机(2)和右耳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机(2)和右耳机(3)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座(4)和第二固定座(5),所述第一固定座(4)的一侧中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弹簧卡片(6),所述第一固定座(4)的一侧两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7),所述第二固定座(5)的一侧两端设置有第二弹簧卡片(8),所述第二固定座(5)的一侧中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安装槽(9),所述左耳机(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0),所述右耳机(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11),所述第一连接柱(10)的一侧设置有U形块(12),所述第二连接柱(1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13),所述U形块(12)的底端开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的内部两壁开设有腔体(15),两个所述腔体(15)的内部一端与弹簧(16)的一端相连接,两个所述弹簧(16)的另一端设置有压板(17),两个所述压板(17)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块(18),两个所述压板(17)远离弹簧(16)的一侧设置有卡销(19),两个所述腔体(15)的内部两壁开设有滑槽(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1)包括插座(101),所述插座(101)的外部两侧开设有卡槽(102),所述插座(101)的顶端设置有耳机插头(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02)和卡销(19)之间设为卡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卡片(6)和第二安装槽(9)之间设为卡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块(12)和限位块(13)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尺寸与耳机插头(103)的外部尺寸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销(19)和压板(17)与弹簧(16)各自之间均关于插座(101)的中轴线相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0)和滑块(18)之间设为滑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缠绕有线耳机,包括外壳组件(1)、左耳机(2)和右耳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机(2)和右耳机(3)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座(4)和第二固定座(5),所述第一固定座(4)的一侧中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弹簧卡片(6),所述第一固定座(4)的一侧两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7),所述第二固定座(5)的一侧两端设置有第二弹簧卡片(8),所述第二固定座(5)的一侧中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安装槽(9),所述左耳机(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0),所述右耳机(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11),所述第一连接柱(10)的一侧设置有u形块(12),所述第二连接柱(1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13),所述u形块(12)的底端开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的内部两壁开设有腔体(15),两个所述腔体(15)的内部一端与弹簧(16)的一端相连接,两个所述弹簧(16)的另一端设置有压板(17),两个所述压板(17)的两端均设置有滑块(18),两个所述压板(17)远离弹簧(16)的一侧设置有卡销(19),两个所述腔体(15)的内部两壁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大平余伯言童彬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迈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