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振膜受话器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76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振膜受话器及电子设备,该双振膜受话器包括外壳、振动装置和两个振膜组件。外壳设有内腔;两个振膜组件间隔设于所述外壳内;振动装置设于两个所述振膜组件之间,所述振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的骨架、穿设在骨架内的电枢、设于骨架内的两组磁体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枢和所述骨架之间的弹性件以及环绕于所述电枢外部的线圈;其中,所述电枢呈条状,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振膜组件传动连接;两组所述磁体组件沿着所述电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线圈用于极化所述电枢以使其在所述磁体组件的作用下振动,电枢振动时,其两端部的振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振膜受话器体积小,驱动灵敏,且工作平稳,震动小。震动小。震动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振膜受话器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声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振膜受话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受话器,例如平衡电枢式受话器,是一种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其广泛应用于助听器、耳机、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中。
[0003]传统的平衡电枢式受话器通常仅包括一个振膜组件,在电枢的带动下振动,从而鼓动空气发声。传统的受话器由于仅具有一个振膜组件,因此声压级较小,为了提高声压级,申请号为CN202210802631.X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振膜受话器,其包括两个振膜组件,U形电枢的两个运动片分别带动两个振膜组件振动,能够增大声压级。
[0004]然而,由于该双振膜受话器的电枢呈U形,且电枢的两个运动片均需要对应的两个磁体构建磁场,因此,其厚度方向的尺寸较大,难以进一步小型化。另外,其电枢采用折弯工艺制成或者采用多个零件连接而成,需要较高的成本保证其加工尺寸,同时组装也较为复杂。
[000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振膜受话器及电子设备,该双振膜受话器能够实现双振膜振动发声,且厚度方向的尺寸更小。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振膜受话器,包括:
[0008]外壳,设有内腔;
[0009]两个振膜组件,间隔设于所述外壳内;以及,
[0010]振动装置,设于两个所述振膜组件之间,所述振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的骨架、穿设在所述骨架内的电枢、设于所述骨架内的两组磁体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枢和所述骨架之间的弹性件以及环绕于所述电枢外部的线圈;
[0011]其中,所述电枢呈条状,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振膜组件传动连接;
[0012]两组所述磁体组件沿着所述电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线圈用于极化所述电枢以使其在所述磁体组件的作用下振动,所述电枢振动时,其两端部的振动方向相反。
[0013]进一步地,所述磁体组件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磁体,两个所述磁体沿着振动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电枢两侧,两组所述磁体组件均沿着振动方向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同。
[0014]进一步地,所述骨架和所述电枢均采用软磁材料制成,所述线圈位于两组所述磁体组件之间,所述线圈通电后,所述电枢位于所述两组所述磁体组件内的部分被极化为极性相反的两极,并通过所述骨架形成磁回路;
[0015]所述磁体组件的两个磁体均与所述骨架相连,且通过所述骨架形成磁回路。
[0016]进一步地,所述磁体组件的两个磁体均呈板状,且平行设置;所述电枢呈板状,且与所述磁体平行设置,所述电枢的厚度方向与其所述振动方向一致。
[0017]进一步地,所述电枢的两端伸出至所述骨架的外部,所述电枢位于所述骨架外的部分通过驱动杆与所述振膜组件相连。
[0018]进一步地,所述振膜组件包括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连的环形框、覆盖在所述环形框上的薄膜以及连接在所述薄膜上的振动板,所述振动板包括外框和设于所述外框内的活动板,所述薄膜的外边缘连接在所述外框和所述环形框之间,所述活动板一端与所述外框通过铰链相连,所述电枢的两端均连接有驱动杆,两端的所述驱动杆分别与两个所述振膜组件的活动板相连。
[0019]进一步地,所述振膜组件包括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连的环形框、覆盖在所述环形框上的薄膜以及连接在所述薄膜上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一端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环形框部分重叠,所述电枢的两端均连接有驱动杆,两端的所述驱动杆分别与两个所述振膜组件的活动板相连。
[0020]进一步地,所述骨架包括与所述外壳相连的基板以及与所述基板相连的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架,两个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基板配合形成两个管体,两组所述磁体组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管体内,所述线圈位于两个所述连接架之间。
[0021]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连接在所述基板两侧的两个表面上。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振膜组件和所述第二振膜组件将所述内腔分隔成两个前腔和位于两个所述前腔之间的后腔,所述振动装置位于所述后腔内,所述外壳开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前腔相通的出声孔,所述外壳还包括罩设在两个所述出声孔上的出声管。
[0023]进一步地,所述双振膜受话器包括两个沿着所述电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采用非导磁材料制作,且通过弹片折弯制成。
[0024]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两端的第一连接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弹性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电枢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与所述骨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枢相连。
[0025]进一步地,所述线圈与所述骨架相对固定;或者,所述线圈与所述电枢相对固定。
[0026]另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装置。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1.本技术中,双振膜受话器通过条状的电枢驱动两个振膜组件振动,条状的电枢成型方便,精度容易保证,且在厚度方向的尺寸小,能够大幅减小双振膜受话器厚度方向的尺寸,有利于双振膜受话器的小型化。另外,电枢在振动时,其两端部的振动方向相反,能够驱动两个振膜组件反向振动,从而将两个振膜组件传递给外壳的震动相抵消,减小了双振膜受话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工作更为平稳可靠,有利于提高受话器的声学效果,减少因震动影响产品的性能和使用体验。
[0029]2.进一步地,线圈环绕在电枢外部,其对电枢的极化效率高,通过两组磁体组件共同驱动电枢,有利于提高驱动效率,振动灵敏度更高,能耗更低。从而更好的满足对续航、小型化和性能的多样化需求。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双振膜受话器饿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图1所示的双振膜受话器的爆炸图。
[0032]图3是图1所示的双振膜受话器的剖视图。
[0033]图4是本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振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是图3中I部的放大图。
[0035]图6是本技术中另一种实施例的振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是图6所示的振膜组件的爆炸图。
[0037]图8是本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是图8所示的振动装置的剖视图。
[0039]图10是本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1是本技术中第一磁体组件通过骨架构成磁回路的示意图。
[0041]图12是本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电枢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3是本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振膜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80),设有内腔;两个振膜组件,间隔设于所述外壳(80)内;以及,振动装置(83),设于两个所述振膜组件之间,所述振动装置(83)包括与所述外壳(80)相对固定的骨架(1)、穿设在所述骨架(1)内的电枢(4)、设于所述骨架(1)内的两组磁体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枢(4)和所述骨架(1)之间的弹性件(5)以及环绕于所述电枢(4)外部的线圈(6);其中,所述电枢(4)呈条状,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振膜组件传动连接;两组所述磁体组件沿着所述电枢(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线圈(6)用于极化所述电枢(4)以使其在所述磁体组件的作用下振动,所述电枢(4)振动时,其两端部的振动方向相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振膜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件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磁体,两个所述磁体沿着振动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电枢(4)两侧,两组所述磁体组件均沿着振动方向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振膜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和所述电枢(4)均采用软磁材料制成,所述线圈(6)位于两组所述磁体组件之间,所述线圈(6)通电后,所述电枢(4)位于所述两组所述磁体组件内的部分被极化为极性相反的两极,并通过所述骨架(1)形成磁回路;所述磁体组件的两个磁体均与所述骨架(1)相连,且通过所述骨架(1)形成磁回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振膜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件的两个磁体均呈板状,且平行设置;所述电枢(4)呈板状,且与所述磁体平行设置,所述电枢(4)的厚度方向与其所述振动方向一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振膜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枢(4)的两端伸出至所述骨架(1)的外部,所述电枢(4)位于所述骨架(1)外的部分通过驱动杆(82)与所述振膜组件相连。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双振膜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件包括与所述外壳(80)的内壁相连的环形框(810)、覆盖在所述环形框(810)上的薄膜(812)以及连接在所述薄膜(812)上的振动板(811),所述振动板(811)包括外框(815)和设于所述外框(815)内的活动板(816),所述薄膜(812)的外边缘连接在所述外框(815)和所述环形框(810)之间,所述活动板(816)一端与所述外框(815)通过铰链(813)相连,所述电枢(4)的两端均连接有驱动杆(82),两端的所述驱动杆(82)分别与两个所述振膜组件的活动板(816)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环东张红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声特美苏州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