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下护板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9020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1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前下护板以及车辆。该前下护板包括护板本体以及多个第一加强筋。护板本体设有前端部以及与前端部间隔设置的后端部,护板本体包括第一溃缩部以及第二溃缩部,第一溃缩部以及第二溃缩部沿前端部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前端部。多个第一加强筋沿前端部的宽度方向间隔固设于前端部,并设置于第一溃缩部与第二溃缩部之间,第一加强筋的长度方向沿前端部至后端部方向延伸。该前下护板既具有良好抗碎石冲击性能,又具有良好行人保护性能。该车辆应用了该前下护板能够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降低行人受到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移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前下护板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轿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多用途汽车、越野车、公共汽车、房车等车辆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诸多便利,在人们出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对行人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车辆的前下护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但在相关技术中,传统的前下护板仅能对应碎石冲击,起到保护前保内部器件的目的,而无法兼顾行人保护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前下护板以及车辆。该前下护板既具有良好抗碎石冲击性能,又具有良好行人保护性能。该车辆应用了该前下护板能够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降低行人受到的损伤。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下护板,包括护板本体以及多个第一加强筋。护板本体设有前端部以及与前端部间隔设置的后端部,护板本体包括第一溃缩部以及第二溃缩部,第一溃缩部以及第二溃缩部沿前端部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前端部。多个第一加强筋沿前端部的宽度方向间隔固设于前端部,并设置于第一溃缩部与第二溃缩部之间,第一加强筋的长度方向沿前端部至后端部方向延伸。

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5、该前下护板设置于车辆的底部,能够抗碎石冲击,以保护车辆内部器件。而前下护板通过在护板本体上设置多个第一加强筋来加强护板本体的前端部的支撑强度。当在前下护板与行人发生正面碰撞,且碰撞力较小(例如低速碰撞)时,该前下护板的前端部与行人的小腿相碰撞,该前下护板的前端部不会轻易发生损坏,而造成行人小腿插入前下护板内而被割伤,也可以减少前下护板的损坏而降低车辆的维护成本。而当碰撞力较大(例如中高速碰撞)时,护板本体在第一溃缩部与第二溃缩部处断裂,使得与行人小腿碰撞的护板本体部分弯折,以增大行人小腿与护板本体的接触面积,降低碰撞压强,进而可以避免碰撞压强过大而造成行人的小腿的重伤(例如骨骼断裂或者韧带断裂等),从而将降低事故中行人所受到的伤害。

6、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溃缩部和/或第二溃缩部包括开设于护板本体的强度弱化凹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强度弱化凹部包括盲孔、通孔、凹槽中的至少一种;和/或,强度弱化凹部包括多个,并沿前端部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于护板本体。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加强筋中包括多个第一筋条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筋条,第二筋条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筋条之间,第二筋条设有缺口,以在护板本体上形成溃缩区。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下护板还包括缓冲吸能部,缓冲吸能部固设于护板本体,并设置于第一加强筋与后端部之间,缓冲吸能部靠近第一加强筋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吸能部包括交叉固设于护板本体的第一缓冲条以及第二缓冲条,第一缓冲条的长度方向沿前端部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缓冲条的长度方向沿前端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吸能部还包括间隔固定于护板本体的至少两个连接体;第一缓冲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体固定连接,第二缓冲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体固定连接,以形成至少两个三角缓冲区。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护板本体还包括用于安装防撞梁的安装部,安装部与缓冲吸能部沿前端部至后端部方向间隔设置,前下护板包括固设于护板本体的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的长度方向沿连接体至安装部方向延伸。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护板本体还包括装饰体,装饰体固设于前端部,并凸出护板本体设置;

15、和/或,护板本体还包括用于安装防撞梁的安装部,安装部与第一加强筋沿前端部至后端部方向间隔设置;安装部包括安装孔,安装孔的部分朝向后端部设置,并呈部分椭圆锥状。

16、和/或,护板本体还包括固设于后端部的手持部,手持部的厚度大于护板本体的平均厚度;和/或,手持部包括第三加强筋以及与第三加强筋交叉设置的第四加强筋。

17、和/或,护板本体还包括扬声器安装区以及设置于扬声器安装区的通音孔。

18、和/或,前下护板还包括导流件,导流件包括安装本体以及具有弹性的第一导流本体,安装本体与护板本体固定连接,以使第一导流本体的至少部分凸出护板本体的底部设置,第一导流本体至少能够引导气流沿前端部至后端部方向流动。

19、和/或,前下护板还包括固设于护板本体的弹性导流条,弹性导流条的部分凸设于护板本体的边缘,并与导流件相邻,弹性导流条用于将气流引导至护板本体的后方和/或将气流引导至吹向前刹车盘组件。

2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前下护板,前下护板与车身固定连接,以使护板本体的部分设置于车身的底部,护板本体的部分设置于车身的前脸。

2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2、该车辆组装时,前下护板与车身固定连接,以使护板本体的部分设置于车身的底部,护板本体的部分设置于车身的前脸,形成装饰效果。而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通过该前下护板设置于车辆的底部,能够抗碎石冲击,以保护车辆内部器件。当在前下护板与行人发生正面碰撞,且碰撞力较小(例如低速碰撞)时,该前下护板的前端部与行人的小腿相碰撞,该前下护板的前端部不会轻易发生损坏,而造成行人小腿插入前下护板内而被割伤,也可以减少前下护板的损坏而降低车辆的维护成本。而当碰撞力较大(例如中高速碰撞)时,护板本体在第一溃缩部与第二溃缩部处断裂,使得与行人小腿碰撞的护板本体部分弯折,以增大行人小腿与护板本体的接触面积,降低碰撞压强,进而可以避免碰撞压强过大而造成行人的小腿的重伤(例如骨骼断裂或者韧带断裂等),从而将降低事故中行人所受到的伤害。

2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24、附图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溃缩部和/或所述第二溃缩部包括开设于所述护板本体的强度弱化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弱化凹部包括盲孔、通孔、凹槽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强度弱化凹部包括多个,并沿所述前端部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于所述护板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中包括多个第一筋条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筋条,所述第二筋条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筋条之间,所述第二筋条设有缺口,以在所述护板本体上形成溃缩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护板还包括缓冲吸能部,所述缓冲吸能部固设于所述护板本体,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后端部之间,所述缓冲吸能部靠近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部包括交叉固设于所述护板本体的第一缓冲条以及第二缓冲条,所述第一缓冲条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前端部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缓冲条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前端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部还包括间隔固定于护板本体的至少两个连接体;所述第一缓冲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连接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连接体固定连接,以形成至少两个三角缓冲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还包括用于安装防撞梁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缓冲吸能部沿所述前端部至所述后端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前下护板包括固设于护板本体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连接体至所述安装部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还包括装饰体,所述装饰体固设于所述前端部,并凸出所述护板本体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前下护板,所述前下护板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护板本体的部分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底部,所述护板本体的部分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前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溃缩部和/或所述第二溃缩部包括开设于所述护板本体的强度弱化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弱化凹部包括盲孔、通孔、凹槽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强度弱化凹部包括多个,并沿所述前端部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于所述护板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中包括多个第一筋条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筋条,所述第二筋条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筋条之间,所述第二筋条设有缺口,以在所述护板本体上形成溃缩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护板还包括缓冲吸能部,所述缓冲吸能部固设于所述护板本体,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后端部之间,所述缓冲吸能部靠近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部包括交叉固设于所述护板本体的第一缓冲条以及第二缓冲条,所述第一缓冲条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前端部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有海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