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的以白介素2为活性成分的融合蛋白型药物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5578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肿瘤靶向的以白介素2为活性成分的融合蛋白型药物前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具体的,涉及一种肿瘤靶向的以白介素2为活性成分的融合蛋白型药物前体


技术介绍

1、白介素-2(il-2)于上世纪70年代被人们发现,因能够在体外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也被命名为t细胞增殖因子(t-cell growth factor)[1]。1983年,纯化的il-2首次应用于临床实验中用于治疗实体瘤(黑色素瘤,肉瘤,腺癌等)[2],但因为药用剂量较小,il-2并未展现出明显的肿瘤治疗效果。随后的临床治疗实验采用了大剂量的il-2,在一些肿瘤类型的病人中表现出了比较好的抗肿瘤特性,因此在1992年高剂量的il-2首先被批准用于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3],随后在1998年被批准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4]。

2、但高剂量的il-2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剂量的加大,病人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2],如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5]和肺水肿[6]等,这些副作用严重限制il-2临床应用的发展,多数病人不能够接受计划的用药剂量而停药,时至今日,这仍然是il-2肿瘤治疗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因此开发更安全的il-2新药刻不容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融合蛋白,其靶向肿瘤,其中所述融合蛋白包括: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融合蛋白中结构单元1,结构单元2和结构单元3可以任意顺序连接,优选地,所述融合蛋白中各结构单元从N端至C端的顺序如下:

3.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蛋白,其中X的序列选自GGGGSGGGGS(SEQ ID NO:72)或GGGGSGGGGSGGGGSGGGGS(SEQ ID NO:73)所示的序列,并且,接头1和接头2的序列可以相同或不同。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融合蛋白中各个结构单元从N端开始到C端结束,依次排列方式为:</p>

5.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融合蛋白,其靶向肿瘤,其中所述融合蛋白包括: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融合蛋白中结构单元1,结构单元2和结构单元3可以任意顺序连接,优选地,所述融合蛋白中各结构单元从n端至c端的顺序如下:

3.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蛋白,其中x的序列选自ggggsggggs(seq id no:72)或ggggsggggsggggsggggs(seq id no:73)所示的序列,并且,接头1和接头2的序列可以相同或不同。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融合蛋白中各个结构单元从n端开始到c端结束,依次排列方式为:

5.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结构单元1和所述结构单元2之间优选含有蛋白水解酶的酶切位点(如mmp酶切位点或cd13酶切位点,优选所述mmp酶切位点的序列为sgaryrwlta(seq id no:74),sgrsenirta(seq id no:75),sgfianpata(seq id no:76),rsyail(seq id no:77)或rspaif(seq id no:78),优选所述cd13酶切位点的序列为rvyihpf(seq id no:79),vyihpf(seq id no:80)。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融合蛋白,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靶向结合肽的氨基酸序列为cngrc(如seq id no:5所示)或cngrcvsgcagrc(如seq id no:4所示),或为seq id no:5和seq id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少、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衍生的与seq id no:5或seq id no:4所示的氨酸序列至少有60%同源性(例如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阳心高宇任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昌平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