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盒及智能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5392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30
本技术涉及智能控制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盒及智能控制设备。智能控制设备包括控制盒、天线单元和电路板,控制盒包括:盒体,包括底壁和侧壁;盖体,设置于盒体;第一安装结构,设置于底壁;第二安装结构,设置于侧壁,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配合以限定出用于放置天线单元的容纳空间;其中,第一安装结构用于定位天线单元,第二安装结构用于承接天线单元的信号工作面。本技术将天线单元的信号工作面与底壁具有一定角度,天线单元的信号工作面通过侧壁收发信号,从而减少车头金属的位置的屏蔽效应,同时,也可以减少电路板对信号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升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控制设备相关,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盒及智能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1、共享电动车是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多样化用户的出行工具。由于共享电动车并非电动车的主流需求,即便运营平台与车厂合作,其一般方案仍然是在车辆的基础上加装共享通信设备来实现车辆的共享。共享通信设备为共享电动车的智能控制设备,可实时采集车辆位置、控制器、bms、传感器等数据。现有技术的智能控制设备通过其控制盒内的gps天线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电路板,以实现以便进行定位和位置信息处理。在装配过程中,电路板和gps天线依次层叠安装于控制盒。然而,上述安装方式,将gps天线安装至电路板和控制盒底壁之间,一方面,叠层的设计可能致使电路板阻挡部分信号,以及另一方面设备在安装时一般垂直安装于车头,如果天线和电路板叠层设置,会导致天线朝向车头前方金属较多的部分,影响天线的信号接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盒,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控制盒安装天线后存在信号接收不稳定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盒,包括:

3、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合形成安装内腔,所述安装内腔的一侧具有开口;

4、盖体,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开口;

5、第一安装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壁;

6、第二安装结构,设置于所述侧壁,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所述第二安装结构配合以限定出用于放置天线单元的容纳空间;

7、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用于定位所述天线单元,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用于承接所述天线单元的信号工作面。

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控制盒,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均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第一板体上背向所述开口的一端和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上背向所述开口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底壁。

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控制盒,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沿所述侧壁宽度方向布置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天线单元的信号工作面抵接配合的承接面;

10、其中,所述凸块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之间且相连接,所述承接面延伸至所述底壁的内侧面,并与所述第一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配合围成所述容纳空间。

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控制盒,所述承接面倾斜于所述底壁的内侧面。

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控制盒,所述侧壁的外侧面对应所述凸块设置有凹面,所述凹面与所述承接面平行设置。

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控制盒,所述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光源凹槽、第二光源凹槽和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光源凹槽和所述第二光源凹槽之间。

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控制盒,所述侧壁上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内腔相连通的通口。

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控制盒,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盖体和所述盒体的所述侧壁二者其一上设置有定位槽,另一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配合的定位凸起。

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控制设备,包括上述控制盒。

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设备,还包括:

18、天线单元,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天线单元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定位于所述底壁,所述天线单元的信号工作面通过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布置于所述侧壁;

19、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盒体的所述底壁上;

20、其中,所述天线单元的信号工作面与所述电路板的二者正投影不重合。

21、本技术提供的控制盒,通过设置有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安装时,天线单元(例如gps天线)通过第一安装结构进行定位,天线单元的信号工作面则抵接于第二安装结构,由于第一安装结构设置底壁,而第二安装结构则设置于侧壁,因此在不影响天线单元的安装定位同时,将天线单元的信号工作面与底壁具有一定角度,天线单元的信号工作面通过侧壁收发信号,从而减少车头金属的位置的屏蔽效应,同时,也可以减少电路板对信号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升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30)包括第一板体(31)和两个第二板体(32),两个所述第二板体(32)的一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31)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板体(32)的另一侧均连接于所述侧壁(12),所述第一板体(31)上背向所述开口的一端和两个所述第二板体(32)上背向所述开口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底壁(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40)为沿所述侧壁(12)宽度方向布置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天线单元(50)的信号工作面(51)抵接配合的承接面(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41)倾斜于所述底壁(11)的内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2)的外侧面对应所述凸块设置有凹面(121),所述凹面(121)与所述承接面(41)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11)上设置有第一光源凹槽(111)、第二光源凹槽(112)和隔板(113),所述隔板(113)位于所述第一光源凹槽(111)和所述第二光源凹槽(11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2)上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内腔相连通的通口(1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与所述盒体(10)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盖体(20)和所述盒体(10)的所述侧壁(12)二者其一上设置有定位槽(21),另一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21)卡接配合的定位凸起(123)。

9.一种智能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控制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30)包括第一板体(31)和两个第二板体(32),两个所述第二板体(32)的一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31)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板体(32)的另一侧均连接于所述侧壁(12),所述第一板体(31)上背向所述开口的一端和两个所述第二板体(32)上背向所述开口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底壁(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40)为沿所述侧壁(12)宽度方向布置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天线单元(50)的信号工作面(51)抵接配合的承接面(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41)倾斜于所述底壁(11)的内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2)的外侧面对应所述凸块设置有凹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载文刘天雄林超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星云开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