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4868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包括车体机构,所述车体机构包括车身、调节机构和两个车把机构;所述车身的前侧通过调节机构与两个车把机构固定安装;所述固定板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双轴电机的外壳贯穿安装于固定板的中部,所述双轴电机的双轴均固定连接有大齿轮,两个所述大齿轮的外壁均啮合连接有小齿轮,本技术童车采用了可调节车把的设计,通过双轴电机的启动和运动传递机构的配合,及通过小齿轮和滑轴的机械传动,以及调节臂和壳体弧形槽的配合,实现了车把角度的精确调节,使儿童车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微调车把的角度,以获得最适合的握把位置和舒适度,以便更好地把持和控制童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调节车把的童车,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属于童车。


技术介绍

1、童车为一种儿童用品,其造型美观、功能多样,儿童自行车是一种专为儿童设计的小型自行车,儿童自行车的后轮两侧通常设置有支撑用的辅轮组件,可避免儿童在骑车的时候摔倒而深受儿童喜欢;

2、已知中国公开专利(公开号cn216140106u)公开了一种儿童自行车,包括主车架、设置在所述主车架的底前部的前轮和设置在所述主车架的底后部的后轮,所述儿童自行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轮的左右两侧的辅轮组件,每侧的所述辅轮组件均包括辅轮架和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辅轮架上的辅轮,每侧的所述辅轮架均与所述主车架转动连接;

3、由于不同儿童的身高和体型存在差异,因此对于车把的把持角度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该儿童自行车在儿童在骑行时,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骑行姿势来选择最适合的握把位置,影响他们的骑行体验和控制能力,容易造成在骑行过程中感到不舒适或不稳定;

4、为此,提出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包括车体机构,所述车体机构包括车身、调节机构和两个车把机构;

3、所述车身的前侧通过调节机构与两个车把机构固定安装;

4、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双轴电机、壳体、两个弧形槽、固定板、弧形导槽、两个滑轴、限位板、大齿轮、小齿轮和两个调节臂;

5、所述固定板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双轴电机的外壳贯穿安装于固定板的中部,所述双轴电机的双轴均固定连接有大齿轮,两个所述大齿轮的外壁均啮合连接有小齿轮,所述弧形导槽开设于固定板的边侧,两个所述滑轴的外壁对称嵌入并滑动于弧形导槽的内部,两个所述滑轴的顶部和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四个所述限位板靠近固定板的一侧与固定板的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小齿轮分别交错安装于两个滑轴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滑轴的顶部分别和两个调节臂的一侧固定连接。

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壳体的内底壁和内顶壁转动连接。

7、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车把机构均包括把臂、固定件、臂杆和固定块;

8、所述调节臂的另一侧顶部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臂杆的底端与固定块的顶部螺纹连接。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臂杆的顶部通过固定件与把臂螺栓固定连接。

10、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弧形槽对称开设于壳体的边侧。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调节臂贯穿并滑动于弧形槽的内部。

12、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3、一、本技术童车采用了可调节车把的设计,通过双轴电机的启动和运动传递机构的配合,及通过小齿轮和滑轴的机械传动,以及调节臂和壳体弧形槽的配合,实现了车把角度的精确调节,使儿童车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微调车把的角度,以获得最适合的握把位置和舒适度,以便更好地把持和控制童车。

14、二、本技术通过双轴电机的同步反向转动,两个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同步转动,以及两个滑轴和调节臂的同步滑动,实现了各部件的同步性,车把机构的调节臂可以同时移动,保持对称和平衡,确保童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臂杆和固定块之间的螺纹连接提供了额外的微调功能,可根据需求对臂杆和把臂的角度微调。

15、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电机(120)的两个输出轴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壳体(121)的内底壁和内顶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车把机构(13)均包括把臂(131)、固定件(132)、臂杆(133)和固定块(1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杆(133)的顶部通过固定件(132)与把臂(131)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槽(122)对称开设于壳体(121)的边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臂(129)贯穿并滑动于弧形槽(122)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电机(120)的两个输出轴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壳体(121)的内底壁和内顶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调节车把的童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车把机构(13)均包括把臂(131)、固定件(132)、臂杆(133)和固定块(13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丽陈英杰刘凯李洪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富士达自行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