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过滤池的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4308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过滤池的清洗装置,包括支架(2)、总排泥管(3)、一排污槽(4),污泥提升泵(5)、污泥输送管(6)和至少一根污泥提升管(7),其中,污泥提升泵(5)和污泥输送管(6)相对支架(2)固定,各污泥提升管(7)的底部设置有一吸泥盘(8),吸泥盘(8)的出口与相应的污泥提升管(7)相连通;该污泥提升泵(5)的出口与总排泥管(3)的顶端开口相连通,污泥提升泵(5)的入口与污泥输送管(6)的出口相连通,污泥输送管(6)的入口则与污泥提升管(7)的顶端开口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清洗装置,能及时清理池体底部沉积的淤泥,且结构简单、运行简便,清理效果佳。(*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用的过滤池的
,特别指一种用于过滤池的清洗 装置,其尤其适用于横向流过滤方式的过滤池之中。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处理冷却水、废水的过滤池较多采用转盘式滤池或横向流过滤式的过 滤池,如申请号为200910097605. 6 (公开号为CN10154922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过滤 池》就公开了一种横向流过滤式的过滤池。它包括方形池体、在池体内排列的多片单元滤 芯、池体内依次连接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该第一隔板竖立在出水口端处与多 片单元滤芯的端部之间,该第二隔板支撑在多片单元滤芯的底部并与池体的底部之间留有 间距,每个单元滤芯中的滤芯架包括基板和框架式侧板,过滤介质就平铺在该框架式侧板 的外表面,并且底部的基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净水出口,而第二隔板上对应每个净水出口 的位置开有净水进口。该横向流过滤式过滤池与转盘式过滤池相比,在结构和原理方面有 很大的改进,解决了转盘式过滤池存在的能耗高等问题,且污水处理效果也更加显著。该横向流过滤式过滤池在经过长时间的过滤工作后,在过滤区池体底部会沉集许 多淤泥,如果淤泥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就会堵塞过滤介质,从而会降低过滤效率,影响处理 效果。因此,需要及时清理池体底部的淤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清理池 体底部沉积的淤泥的用于过滤池的清洗装置,其结构简单、运行简便,清理效果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过滤池的清洗装置, 包括可在过滤池的池体顶部上沿纵向行走的支架、相对支架固定的总排泥管和位于池体外 侧沿纵向设置的一排污槽,其中,总排泥管竖直设置在池体外,总排泥管的底端开口朝向排 污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提升泵、污泥输送管和至少一根污泥提升管,该污泥提升泵和污泥输 送管水平设置在池体顶部、且相对支架固定,各污泥提升管竖直设置在池体内,且各污泥提 升管的底部设置有一吸泥盘,吸泥盘的入口朝向池体的底部、出口与相应的污泥提升管相 连通;该污泥提升泵的出口与所述总排泥管的顶端开口相连通,该污泥提升泵的入口与 污泥输送管的出口相连通,污泥输送管的入口则与污泥提升管的顶端开口相连通。如此,当支架沿池体纵向行走时,总排泥管、污泥提升泵以及与其相连的污泥输送 管、污泥提升管都会随之移动,污泥提升泵开始工作后,污泥提升管底部的吸泥盘将淤泥吸 入,经过污泥提升管、污泥输送管、污泥提升泵之后从总排泥管流入排污槽,实现对池体底 部的清洗目的。为使污泥提升管能尽可能地遍历池体底部,使池体底部的淤泥都能最终排出池体3之外,所述污泥提升管可以设置有多根,而所述污泥输送管包括第一纵向输送管、第二竖直 输送管和第三横向输送管,该第一纵向输送管的出口就与污泥提升泵的入口相连通,第三 横向输送管与第一纵向输送管通过位于二者之间的第二竖直输送管而相连通,各污泥提升 管的顶部开口分别与第三横向输送管的底面相连通。为进一步增强排污效果,所述第三横向输送管以及第二竖直输送管都设置有两 根。由于池体底部沉积有淤泥,池体底部会有高低错落的情况,因此,作为进一步改 进,所述吸泥盘可以是可活动地设置在污泥提升管的底部旁,且吸泥盘的出口通过软管与 污泥提升管相连通。这就避免了吸泥盘与池体底部硬性接触,防止损坏吸泥盘及其它装置。吸泥盘在污泥提升管底部的可活动地设置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技术,比如通 过连接板设置成可转动或者可上下活动的形式。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考虑到工艺的简便性,所述污泥提升管的底端开口,所述 吸泥盘直接与污泥提升管的底部相连,且吸泥盘的出口直接与污泥提升管的底端开口相连 通,在工作时,吸泥盘的底部与池底始终保证一定的间距,这样不会发生碰撞等事故,保证 排泥功能的同时,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所述可在池体顶部上沿纵向行走的支架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技术,为使结构更加 简单,便于实施,该支架可以是一由电机驱动的车架,并且,在池体顶部两侧沿纵向设置有 一副轨道,车架中的滚轮在电机的驱动下而在轨道上行走,该电机固定在L型排污管顶部 上,当车架沿池体纵向行走时,L型排污管连同电机都跟随车架一起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技术的清洗装置,能及时清理池体底部沉积的淤泥, 且结构简单、运行简便,清理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污泥输送管、污泥提升管以及吸泥盘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图4中I部的放大图;图6为吸泥盘在污泥提升管上的另一种安装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图5所示,为一本技术的清洗装置用于过滤池的优选实施例。该过滤池包括一顶部敞开的方形池体1,该池体1沿纵向的一侧壁开有进水口 11, 与之相对的另一侧壁开有出水口 12 ;该过滤池包括有一吸盘式反冲洗装置,该吸盘式反冲洗装置包括有可在池体1顶 部上沿池体1纵向行走的支架2、固定在支架2上的两根平行设置的L型排污管9和在池体 1外侧沿纵向设置的一排污槽4 ;该过滤池还包括本实施例的清洗装置,该清洗装置包括可沿池体1纵向行走的支4架2、相对支架2固定的总排泥管3、位于池体1外侧的排污槽4、污泥提升泵5、污泥输送管 6和多根污泥提升管7,其中,支架2和排污槽4是清洗装置和吸盘式反冲洗装置共用的,对 于该过滤池来说,污泥提升管7也可以是用作固定吸盘式反冲洗装置中的吸盘的管子;其中,当过滤池的处理量不大时,污泥提升泵5与反冲洗装置中所用的污水提升 泵可用同一台水泵来实现,即排污与排泥可同时进行,此时,污泥提升管7与L型排污管9 相连通即可;该总排泥管3竖直设置在池体1外,总排泥管3的底端开口朝向排污槽4,总排泥 管3的顶端开口 31弯折向下并与污泥提升泵5的出口相连通;各污泥提升管7竖直设置在池体1内,且各污泥提升管7的底部旁设置有一吸泥 盘8,各吸泥盘8通过固定板82而可相对各自的污泥提升管7上下活动地,且,各吸泥盘8 的入口 8a朝向池体1的底部,各吸泥盘8的出口 8b通过软管81与污泥提升管7相连通;该污泥提升泵5和污泥输送管6水平设置在池体1顶部,该污泥提升泵5固定在 支架2上而可跟随支架2 —起沿池体纵向移动,所述污泥输送管6包括第一纵向输送管61、 第二竖直输送管62和第三横向输送管63,该第一纵向输送管61的出口就与污泥提升泵5 的入口相连通,第三横向输送管63与第一纵向输送管61通过位于二者之间的第二竖直输 送管62而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一根第一纵向输送管61下方相连有两根第二竖直输送管62,每根 第二竖直输送管62相连有一根第三横向输送管63,各污泥提升管7的顶部开口分别与各第 三横向输送管63的底面相连通,也即,污泥提升管7的顶端开口与污泥输送管6的入口相 连通。在池体1顶部两侧沿纵向设置有一副轨道13,所述的支架2是一带滚轮22的车 架,该车架在一可逆转的电机21经过皮带的驱动下而在轨道13上行走,轨道13的两端在 对应支架2的位置各设置一限位开关,该限位开关与所述电机21相连而控制电机21正、逆 向工作,因而,车架中的滚轮22就沿池体1纵向作往复移动。如图6所示为吸泥盘在污泥提升管7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过滤池的清洗装置,包括可在过滤池的池体(1)顶部上沿纵向行走的支架(2)、相对支架(2)固定的总排泥管(3)和位于池体(1)外侧沿纵向设置的一排污槽(4),其中,总排泥管(3)竖直设置在池体(1)外,总排泥管(3)的底端开口朝向排污槽(4),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污泥提升泵(5)、污泥输送管(6)和至少一根污泥提升管(7),该污泥提升泵(5)和污泥输送管(6)水平设置在池体(1)顶部、且相对支架(2)固定,各污泥提升管(7)竖直设置在池体(1)内,且各污泥提升管(7)的底部设置有一吸泥盘(8),吸泥盘(8)的入口(8a)朝向池体(1)的底部、出口与相应的污泥提升管(7)相连通;  该污泥提升泵(5)的出口与所述总排泥管(3)的顶端开口相连通,该污泥提升泵(5)的入口与污泥输送管(6)的出口相连通,污泥输送管(6)的入口则与污泥提升管(7)的顶端开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