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3825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外壳内排列有多组换热单元,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交错排布,相邻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通过其边缘的橡胶圈密封连接,橡胶圈呈可折叠的V字皱褶形;第一传动杆通过偏心盘穿过第一板片,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传动杆转动,第二板片与第二传动杆螺纹连接,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传动杆转动;橡胶圈的底部设有软质排污管,排污管位于橡胶圈的V字形皱褶间,排污管能够与流体通道相互连通;第一板片上设有多个朝向第二板片的第一肋片,第二板片上设有多个朝向第一板片的第二肋片。该对流式换热器能够在冲洗的过程中将卡住的堵塞物冲出,使清洗效果更加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对流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1、对流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传递设备,通过流体之间的对流传热来实现热量的交换,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对流换热器分为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等多种类型。其中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2、公告号为cn115247972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通过动力机构、拔动机构、切换机构、转向机构和阀门机构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了能自动反复切换通过换热器的水的流向,对换热器进行正反来回冲洗,更有利于将换热器内部的堵塞物冲出,使得清理堵塞物更加方便。然而,由于板片间通道宽度较窄、堵塞物的大小形状各异,堵塞物很容易卡在两个板片之间,单纯依靠正反向的冲洗,难以将卡住的堵塞物冲出,清洗效果不彻底,堵塞一定时间后,会导致管路内的阻力增大,造成沉积物和污垢的积累,缩短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流式换热器,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板式换热器存在的难以将卡住的堵塞物冲出,清洗效果不彻底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排列有多组换热单元,每组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平行排布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多组所述换热单元的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交错排布,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通过其边缘的橡胶圈密封连接,所述橡胶圈呈可折叠的v字皱褶形;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通过偏心盘穿过所述第一板片,所述第一传动杆与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板片与所述第二传动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与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橡胶圈的底部设有软质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位于所述橡胶圈的v字形皱褶间,所述橡胶圈压缩时,能够压紧所述排污管,所述橡胶圈拉伸时,所述排污管能够与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之间的流体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板片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二板片的第一肋片,所述第二板片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一板片的第二肋片。

3、优选的,所述橡胶圈在所述排污管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分别设有挤压块,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的所述挤压块相对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挤压块分别能够穿过所述通孔并压紧所述排污管。

4、优选的,所述第一板片上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套设于所述偏心盘外,所述偏心盘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板转动,所述第二板片上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传动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板片与所述外壳沿所述第二传动杆的长度方向限位滑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穿过的第一扩孔,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穿过的第二扩孔。

6、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进水主管、第二进水主管、第一排水主管和第二排水主管,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元之一的所述橡胶圈上设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另一个所述换热单元的所述橡胶圈上设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主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水主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主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二排水主管相互连通。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上分别设有进水阀门,所述第一排水管和所述第二排水管上分别设有排水阀门。

8、优选的,所述第一肋片和所述第二肋片交错排布。

9、优选的,所述第一肋片和所述第二肋片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

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并与排污主管相互连通。

1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底面具有倾斜向所述排污口处的排水坡度。

1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相邻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之间设置可折叠的橡胶圈,并通过第二驱动件控制第二板片靠近或远离第一板片,由此改变相邻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之间的距离,能够在冲洗的过程中将卡住的堵塞物冲出;并且通过第一驱动件控制第一板片相对于第二板片偏心转动,通过第一肋片和第二肋片对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的表面进行摩擦,能够对附着在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表面的水垢进行刮除;由此提高了清洗效率,使清洗效果更加彻底,有效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包括支架(10),所述支架(10)上设有外壳(20),所述外壳(20)内排列有多组换热单元(30),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换热单元(30)包括平行排布的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多组所述换热单元(30)的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交错排布,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通过其边缘的橡胶圈(60)密封连接,所述橡胶圈(60)呈可折叠的V字皱褶形;所述外壳(20)内还设有第一传动杆(710)和第二传动杆(810),所述第一传动杆(710)通过偏心盘(7110)穿过所述第一板片(40),所述第一传动杆(710)与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板片(50)与所述第二传动杆(810)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810)与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橡胶圈(60)的底部设有软质排污管(90),所述排污管(90)位于所述橡胶圈(60)的V字形皱褶间,所述橡胶圈(60)压缩时,能够压紧所述排污管(90),所述橡胶圈(60)拉伸时,所述排污管(90)能够与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之间的流体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板片(40)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二板片(50)的第一肋片(410),所述第二板片(50)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一板片(40)的第二肋片(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60)在所述排污管(90)处开设有通孔(650),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分别设有挤压块(310),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的所述挤压块(310)相对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挤压块(310)分别能够穿过所述通孔(650)并压紧所述排污管(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40)上设有第一限位板(420),所述第一限位板(420)套设于所述偏心盘(7110)外,所述偏心盘(7110)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板(420)转动,所述第二板片(50)上设有第二限位板(520),所述第二限位板(520)与所述第二传动杆(810)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板片(50)与所述外壳(20)沿所述第二传动杆(810)的长度方向限位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420)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810)穿过的第一扩孔(4210),所述第二限位板(520)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710)穿过的第二扩孔(52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内还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进水主管(210)、第二进水主管(220)、第一排水主管(230)和第二排水主管(240),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单元(30)之一的所述橡胶圈(60)上设有第一进水管(610)和第一排水管(630),另一个所述换热单元(30)的所述橡胶圈(60)上设有第二进水管(620)和第二排水管(640),所述第一进水管(610)与所述第一进水主管(210)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630)与所述第一排水主管(230)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620)与所述第二进水主管(220)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640)与所述第二排水主管(240)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610)和所述第二进水管(620)上分别设有进水阀门,所述第一排水管(630)和所述第二排水管(640)上分别设有排水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片(410)和所述第二肋片(510)交错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片(410)和所述第二肋片(510)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250),并与排污主管(260)相互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的内底面具有倾斜向所述排污口(250)处的排水坡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包括支架(10),所述支架(10)上设有外壳(20),所述外壳(20)内排列有多组换热单元(30),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换热单元(30)包括平行排布的第一板片(40)和第二板片(50),多组所述换热单元(30)的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交错排布,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通过其边缘的橡胶圈(60)密封连接,所述橡胶圈(60)呈可折叠的v字皱褶形;所述外壳(20)内还设有第一传动杆(710)和第二传动杆(810),所述第一传动杆(710)通过偏心盘(7110)穿过所述第一板片(40),所述第一传动杆(710)与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板片(50)与所述第二传动杆(810)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810)与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橡胶圈(60)的底部设有软质排污管(90),所述排污管(90)位于所述橡胶圈(60)的v字形皱褶间,所述橡胶圈(60)压缩时,能够压紧所述排污管(90),所述橡胶圈(60)拉伸时,所述排污管(90)能够与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之间的流体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板片(40)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二板片(50)的第一肋片(410),所述第二板片(50)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一板片(40)的第二肋片(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60)在所述排污管(90)处开设有通孔(650),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分别设有挤压块(310),相邻的所述第一板片(40)和所述第二板片(50)的所述挤压块(310)相对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挤压块(310)分别能够穿过所述通孔(650)并压紧所述排污管(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40)上设有第一限位板(420),所述第一限位板(420)套设于所述偏心盘(7110)外,所述偏心盘(7110)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板(420)转动,所述第二板片(50)上设有第二限位板(520),所述第二限位板(5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小会常新革李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市六维特种材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