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2261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5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包括振平板,所述振平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平板相对称的两个侧面均开设有两个调节滑槽。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所述振平板、调节滑槽、第一固定插孔、第二固定插孔、调节滑板、支撑杆、定位卡块、延伸振平板、第三固定插孔、L形固定架、导向杆、T形移动板、固定弹簧、第一固定插杆、第二固定插杆和定位卡槽的配合设置,当在对较宽的路面进行振平工作时能够连接所述延伸振平板与振平板,使得所述延伸振平板与振平板的长度较长,从而能够减小在对较宽路面进行施工时往返的次数,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达到了提高了施工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设备,特别是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


技术介绍

1、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强度高、稳定性好、养护维修费用低等优点,是当前市政道路和高等级公路发展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路面的平整度是确保车辆安全高速行驶的基本条件,现如今,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深,对于市政道路施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市政道路施工时,需要使用到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解决道路施工中的混凝土中的空气,刮平混凝土表面,并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

2、现有技术中的振平装置包括扶手、振平板、振动电机等构件,在进行振平的过程中通过振动电机产生的振动传导至振平板上,通过振平板对混您给进行振平工作,而现有技术中的振平板的长度是固定的,当在较宽的路面进行工作时,需要操作人员多次的往复才能够完成对道路的振平工作,不仅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施工的效率,因此需要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包括振平板,所述振平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平板相对称的两个侧面均开设有两个调节滑槽,两个所述调节滑槽的内壁均开设有第一固定插孔和第二固定插孔,两个所述调节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调节滑板,两个所述调节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定位卡块,所述定位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振平板,所述延伸振平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固定插孔,所述调节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架,所述l形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t形移动板,所述t形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所述t形移动板远离固定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插杆和第二固定插杆,所述振平板的一端开设有与调节滑槽相连通的定位卡槽。

4、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振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5、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振平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振平板的一端与空心杆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杆能够保证振平板与空心杆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6、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插杆贯穿l形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插杆与l形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插杆与第一固定插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插杆与第二固定插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插孔和第二固定插孔均与第一固定插杆的大小相适配,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插杆能够顺利的进行移动并插进第一固定插孔或第二固定插孔的内部。

7、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固定插杆贯穿l形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插杆与第三固定插孔的大小相适配,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插杆能够顺利的进行移动并插进第三固定插孔的内部。

8、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延伸振平板的厚度等于振平板的厚度,所述延伸振平板的宽度等于振平板的宽度,使得在固定所述延伸振平板后延伸振平板的底侧与振平板的底侧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9、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卡块与定位卡槽相卡接,所述定位卡块与定位卡槽的大小相适配,使得所述定位卡块能够顺利的与定位卡槽相连接。

10、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导向杆的横截面形状为t形,所述导向杆的一部分位于固定弹簧的内部,所述固定弹簧远离t形移动板的一侧与导向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固定弹簧能够随t形移动板的移动而产生弹性形变,并且通过所述导向杆能够避免固定弹簧在产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中出现弯折的现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2、1、通过所述振平板、调节滑槽、第一固定插孔、第二固定插孔、调节滑板、支撑杆、定位卡块、延伸振平板、第三固定插孔、l形固定架、导向杆、t形移动板、固定弹簧、第一固定插杆、第二固定插杆和定位卡槽的配合设置,当在对较宽的路面进行振平工作时能够连接所述延伸振平板与振平板,使得所述延伸振平板与振平板的长度较长,从而能够减小在对较宽路面进行施工时往返的次数,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达到了提高了施工效率的效果。

13、2、通过所述空心杆、螺纹杆和把手的配合设置,能够根据操作人员的实际身高调节所述把手的高度,从而能够满足较多操作人员的使用需求,提高了该振平装置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平板(1),所述振平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2),所述振平板(1)相对称的两个侧面均开设有两个调节滑槽(3),两个所述调节滑槽(3)的内壁均开设有第一固定插孔(4)和第二固定插孔(5),两个所述调节滑槽(3)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调节滑板(6),两个所述调节滑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定位卡块(8),所述定位卡块(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振平板(9),所述延伸振平板(9)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固定插孔(10),所述调节滑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架(11),所述L形固定架(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2),所述导向杆(1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T形移动板(13),所述T形移动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14),所述T形移动板(13)远离固定弹簧(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插杆(15)和第二固定插杆(16),所述振平板(1)的一端开设有与调节滑槽(3)相连通的定位卡槽(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平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心杆(18),所述空心杆(18)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9),所述螺纹杆(1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平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远离振平板(1)的一端与空心杆(18)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插杆(15)贯穿L形固定架(11),所述第一固定插杆(15)与L形固定架(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插杆(15)与第一固定插孔(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插杆(15)与第二固定插孔(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插孔(4)和第二固定插孔(5)均与第一固定插杆(15)的大小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插杆(16)贯穿L形固定架(11),所述第二固定插杆(16)与第三固定插孔(10)的大小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振平板(9)的厚度等于振平板(1)的厚度,所述延伸振平板(9)的宽度等于振平板(1)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块(8)与定位卡槽(17)相卡接,所述定位卡块(8)与定位卡槽(17)的大小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2)的横截面形状为T形,所述导向杆(12)的一部分位于固定弹簧(14)的内部,所述固定弹簧(14)远离T形移动板(13)的一侧与导向杆(12)的端部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平板(1),所述振平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2),所述振平板(1)相对称的两个侧面均开设有两个调节滑槽(3),两个所述调节滑槽(3)的内壁均开设有第一固定插孔(4)和第二固定插孔(5),两个所述调节滑槽(3)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调节滑板(6),两个所述调节滑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定位卡块(8),所述定位卡块(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振平板(9),所述延伸振平板(9)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固定插孔(10),所述调节滑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固定架(11),所述l形固定架(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2),所述导向杆(1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t形移动板(13),所述t形移动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14),所述t形移动板(13)远离固定弹簧(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插杆(15)和第二固定插杆(16),所述振平板(1)的一端开设有与调节滑槽(3)相连通的定位卡槽(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平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空心杆(18),所述空心杆(18)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9),所述螺纹杆(1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施工振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平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彭正铃潘建开黎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粤信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