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材料液体渗透性的实时监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095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材料液体渗透性的实时监测装置及方法,涉及生物质材料领域,包括改性液储液槽,改性液储液槽的一侧连接有平流泵,平流泵远离改性液储液槽的一侧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试验舱;试验舱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生物质材料,生物质材料的外壁上连接有若干秆茎液流计,生物质材料靠近平流泵的一端连接有高压端夹头,生物质材料远离平流泵的一端连接有低压端夹头,试验舱的中部且位于生物质材料的外侧设置有可伸缩样品腔;试验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电热丝,试验舱的侧壁上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试验舱远离平流泵的一侧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有真空泵,真空泵的侧边设置有调湿器。解决药液渗透量无法计算导致的药液浪费及改性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材料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生物质材料液体渗透性的实时监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生物质材料包括木本植物、禾本植物和藤本植物,以及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手段加工制造而成的新材料。生物质材料在二十一世纪具有重要的开发潜力,对其进行合理、高效利用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2、液体渗透性是指液体通过生物质材料的孔隙通道(导管、筛管、薄壁细胞、细胞间隙等)进入其内部的过程。生物质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开裂、霉变、燃烧等现象,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适宜的改性处理。常用的改性处理方式为:将生物质材料整体浸泡入改性液中,所耗费的改性液体量大、浪费严重,并且改性剂的最佳用量以及改性剂在生物质材料中的渗透量均为未知状态,且不可控,使得整个改性过程非常盲目且效率底下。

3、因此,揭示生物质材料中的液体渗透性可以为优化改性液渗透工艺、提升改性处理效率、合理利用材料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生物质材料液体渗透性的研究装置和方法还存在诸多问题:

4、1)不能根据试样的截面尺寸、轴向长度,对装置进行调节,不具备通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材料液体渗透性的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改性液储液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液储液槽(1)的一侧连接有平流泵(2),所述平流泵(2)远离所述改性液储液槽(1)的一侧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试验舱(7),所述第一管道的中部依次设置有高压端阀门(3)及高压端压力传感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材料液体渗透性的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端夹头(18)包括设置在所述生物质材料(16)靠近所述平流泵(2)一端的两通橡胶管(1804),所述两通橡胶管(1804)内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进液管道(1801),若干所述进液管道(1801)的中间位置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材料液体渗透性的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改性液储液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液储液槽(1)的一侧连接有平流泵(2),所述平流泵(2)远离所述改性液储液槽(1)的一侧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试验舱(7),所述第一管道的中部依次设置有高压端阀门(3)及高压端压力传感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材料液体渗透性的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端夹头(18)包括设置在所述生物质材料(16)靠近所述平流泵(2)一端的两通橡胶管(1804),所述两通橡胶管(1804)内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进液管道(1801),若干所述进液管道(180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气管道(1802),所述进气管道(1802)远离所述平流泵(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生物质材料(16)内并设置有橡胶气囊(1806),且所述橡胶气囊(1806)与所述进气管道(1802)之间通过进气金属箍(180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材料液体渗透性的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通橡胶管(1804)靠近所述平流泵(2)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固定金属箍(1803),所述两通橡胶管(1804)远离所述平流泵(2)的一端设置有进液活动金属箍组件(18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材料液体渗透性的实时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活动金属箍组件(1807)包括设置在所述两通橡胶管(1804)远离所述平流泵(2)一端的进液活动金属箍本体(180701),所述进液活动金属箍本体(180701)的下方且位于所述试验舱(7)内设置有夹持电机(180702),所述夹持电机(180702)的输出轴顶端设置有丝杠(180703),所述丝杠(180703)的顶端设置有丝杠螺母(180704),所述丝杠螺母(18070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180705)及第二连杆(180706),所述第一连杆(180705)及所述第二连杆(180706)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元件(180707)及第二固定元件(180708),且所述第一固定元件(180707)及所述第二固定元件(180708)分别与开槽夹持段(180709)的两端连接,所述开槽夹持段(180709)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180707)及所述第二固定元件(180708)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进液活动金属箍本体(180701)的外侧均设置有夹持段(1807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娜徐皓诚徐信武徐伟唐彤陈礼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