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825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其中,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主机部,所述主机部内设置有:发电组件、第二线圈和电池,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第一线圈和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所述第二线圈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线圈的中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线圈电连接;在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运动时,所述磁性件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运动,以使所述第一线圈生成感应电流并储能至所述电池;在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以振动提醒模式发出振动提醒时,所述第二线圈接入交流电,所述磁性件在所述第二线圈的磁力作用下往复转动,以发出振动提醒。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穿戴式电子设备充电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开始走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可以实现通讯、娱乐、信息显示、健康监测等功能。

2、对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这类比较小的可穿戴设备,由于内部空间有限,导致电池容量较小,待机时间较短,需要频繁充电才能维持日常使用。通常情况下,充电时需要采用适配器和数据线连接电源进行充电,充电不方便,适配器和数据线还会导致成本上升。

3、因此,亟需解决穿戴式电子设备充电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穿戴式电子设备充电不便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主机部,所述主机部内设置有:

3、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第一线圈和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

4、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线圈的中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5、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线圈电连接;

6、在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运动时,所述磁性件被配置为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运动,以使所述第一线圈生成感应电流并储能至所述电池;

7、在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需要以振动提醒模式发出振动提醒时,所述第二线圈接入交流电,所述磁性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线圈的磁力作用下往复转动,以发出振动提醒

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在使用者运动的过程中,穿戴式电子设备随着使用者进行运动,磁性件与第一线圈发生电磁感应,使得发电组件可以实现自发电,为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方便,有利于延长待机时间。此外,通过第二线圈和磁性件的相互配合,能够在需要发出振动提醒时,使得磁性件高速往复转动产生振动,从而发出振动提醒,无需在主机部内设置专用的马达来发出振动提醒,可以节省马达的成本。

9、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主机部内还设置有支架,所述磁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

10、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在沿所述第一线圈的中轴线方向:

11、所述磁性件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线圈的投影范围内;

12、所述磁性件的投影位于第二线圈的投影范围的外侧。

13、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侧壁面。

14、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底面板、侧围板和顶面板,所述侧围板的底端连接在所述底面板的边缘,所述侧围板的顶端连接于所述顶面板的边缘,所述底面板、所述侧围板和所述顶面板之间形成滑动腔;

15、所述磁性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腔内,且所述磁性件与所述滑动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所述侧围板的外壁面。

16、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磁性件和所述底面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和/或,所述磁性件和所述顶面板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件。

17、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磁性件的磁极方向沿着所述第一线圈的中轴线方向设置。

18、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主机部内还设置有控制板,控制板上设置有变压器和整流器,所述变压器和所述整流器电连接在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线圈之间。

19、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主机部内还设置有屏蔽板,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支架均设置在所述屏蔽板的背向于所述控制板的一面,且所述第一线圈位于所述支架的外侧。

20、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用于穿戴在使用者的手臂,所述第一方向为使用者的手臂的前后摆动方向。

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上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22、在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运动时,判断是否需要以振动提醒模式发出振动提醒;

23、若是,所述第二线圈接入中高频率交流电,以使所述第二线圈的周围产生磁场,所述磁性件在所述第二线圈的磁力作用下往复转动,以发出振动提醒;

24、若否,所述磁性件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线圈运动,以使所述第一线圈生成感应电流并储能至所述电池。

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可以在用户佩戴运动时,能够自发产生电能,并存储于电池中,为电池充电,可以有效延长待机时间,减少解开表带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充电的次数,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2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磁性件在所述第二线圈的磁力作用下往复转动,来实现振动提醒功能,振动的一致性较好,其振动感更容易被用户感知,并且无需安装独立的振动马达来实现振动提醒,节省了马达零件,降低了成本。

2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主机部(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部(10)内设置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部(10)内还设置有支架(60),所述磁性件(22)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第一线圈(21)的中轴线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30)设置在所述支架(60)的侧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0)包括底面板(61)、侧围板(63)和顶面板(64),所述侧围板(63)的底端连接在所述底面板(61)的边缘,所述侧围板(63)的顶端连接于所述顶面板(64)的边缘,所述底面板(61)、所述侧围板(63)和所述顶面板(64)之间形成滑动腔(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22)和所述底面板(6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0);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22)的磁极方向沿着所述第一线圈(21)的中轴线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部(10)内还设置有控制板(70),控制板(70)上设置有变压器(71)和整流器(72),所述变压器(71)和所述整流器(72)电连接在所述电池(40)与所述第一线圈(2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部(10)内还设置有屏蔽板(80),所述第一线圈(21)和所述支架(60)均设置在所述屏蔽板(80)的背向于所述控制板(70)的一面,且所述第一线圈(21)位于所述支架(60)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电子设备用于穿戴在使用者的手臂,所述第一方向为使用者的手臂的前后摆动方向。

11.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主机部(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部(10)内设置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部(10)内还设置有支架(60),所述磁性件(22)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第一线圈(21)的中轴线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30)设置在所述支架(60)的侧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0)包括底面板(61)、侧围板(63)和顶面板(64),所述侧围板(63)的底端连接在所述底面板(61)的边缘,所述侧围板(63)的顶端连接于所述顶面板(64)的边缘,所述底面板(61)、所述侧围板(63)和所述顶面板(64)之间形成滑动腔(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22)和所述底面板(6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0);和/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锋马建程黎辉关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龙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