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将电池壳体连接到车辆车身的后车身结构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用于将电池壳体连接到车辆车身的后车身结构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7987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电池壳体(12)连接到电驱动乘用车的车身的后车身结构(10)的连接装置(28),具有横梁(30),其中包括多个固定套管(40),其穿插有通过横梁(30)将电池壳体(12)连接到后车身结构(10)的相应分配的螺钉元件(64),其中,固定套管(40)具有在后车身结构(10)相对于电池壳体(12)的由于事故造成移动中可在能量吸收下变形的碰撞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将电池壳体连接到电驱动乘用车的车身的后车身结构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1、例如,这种连接装置从de 10 2016 004 577 a1中已知,并且包括一个横梁,其中包含多个固定套管。这些固定套管中的每一个都穿插有螺钉元件,通过螺钉元件,电池壳体或电池壳体的电池支撑框架通过横梁连接到电驱动乘用车的车身的后车身结构。

2、通常,对于由于携带电池而具有相当大车辆重量的此类乘用车,例如,在车辆与事故伙伴或障碍物正面碰撞的情况下,由于后车身结构的质量惯性,可能会产生相对于电池的相对移动。在车辆与事故伙伴或障碍物的宽度重叠很小的这种正面碰撞中,后车身结构可能会沿着车辆纵向方向越过电池的电池壳体向前推进。如果移动太大,后车身结构可能会侵入电池或电池壳体。如果由于两个部件的相对移动,用于将电池壳体固定在后车身结构上的螺钉元件剪断,则特别有问题,因为这通常会导致电池壳体中的特别大的侵入。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创建上述类型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能够可靠地避免电池或电池壳体的过度损坏。

2、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连接装置来实现。有利的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3、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将电池壳体连接到电驱动车辆的车身的后车身结构的连接装置包括横梁,在横梁中接纳有多个固定套管,固定套管分别由螺钉元件贯穿,借助于螺钉元件通过横梁将电池壳体固定到后车身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各个固定套管具有碰撞结构,该碰撞结构在后车身结构相对于电池壳体由于事故造成的移动时可在吸收能量的情况下变形,特别是由于车辆与事故伙伴或障碍物的宽度重叠很小的正面碰撞。

4、因此,如果由于后车身结构的质量惯性,在车辆与事故伙伴或障碍物的宽度重叠很小的这种正面碰撞(偏置碰撞)中,基本上发生了后车身结构相对于电池或电池壳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向前的推动移动,则连接装置首先确保所产生的力通过横梁传递到相应的负载路径或引入到车身结构中。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设想通过电池壳体本身以及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电池支撑框架将力转移到车辆车身的适当上部结构中。为此目的,特别设置了车辆车身的相应纵梁和/或横梁。如果发生相当大的事故,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后车身结构与电池壳体相对移动,则在事故场景的进一步过程中,至少部分能量被包含相应螺钉元件的可变形固定套管吸收。

5、在过载的情况下,在事故场景的进一步过程中,螺钉会有针对性地断裂或类似的失效,因此后车身结构可以沿着或越过带有待保护的电池模块的电池和电池壳体。因此,通过与后车身结构和电池的质量相适应的合适的连接装置,可以通过横梁,可变形固定套管以及在事故场景末端通过车身结构和电池的解耦,实现在上述正面碰撞中产生的高能量在车身的相应条状结构中的最佳分配,从而避免对电池壳体的过度侵入,从而即使在严重事故中也不会损坏电池的高压部件。在此,横梁、固定套管和螺钉元件的匹配是可扩展的,特别是在力水平或待吸收的能量方面,因此可以灵活地适应具有不同尺寸和重量的任何车辆系列。

6、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如果固定套管分别具有围绕螺钉元件的内部套管和围绕内部套管的外部套管,在内部套管和外部套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则证明是有利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这种连接结构可以通过例如在内部套管和外部套管之间延伸的多个接片形成,但也可以通过其他设计形成。特别是在该连接结构的区域或通过接片,在由于与相应的螺钉元件的连接而在内部套管上产生的相应事故相关力加载的情况下,出现的能量可以特别有利地在连接结构的变形的情况下被吸收,连接结构例如形式为接片。通过外部套管提供了一个限制,因此在事故场景的另一过程中,螺钉元件可能会发生有针对性的失效。

7、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设计方案中,固定套管从横梁向后车身结构突出。这使得在电池壳体布置在中间的情况下,在横梁和后车身结构之间实现了特别有利的连接。

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规定,横梁各自具有腔室壁,腔室壁将在车辆竖直方向上相叠布置的多个腔室隔开,腔室壁具有不同的壁厚。通过对腔室壁的相应壁厚进行适当的设计,横梁的刚度和能量吸收能力可以相对于固定套管和螺钉元件,以及相对于整车、后车身结构和电池的尺寸和重量进行整体调整/协调。

9、另一有利实施方式规定,在由于正面碰撞导致后车身结构相对于电池壳体由于事故造成移动的情况下,在螺钉元件失效之前首先发生固定套管的变形。因此,在后车身结构相对于电池壳体发生由于事故造成的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固定套管的能量吸收能力和螺钉元件的最大负载的适当协调导致了期望的顺序。

10、此外,在螺钉元件失效后,后车身结构相对于电池壳体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向前移动,则证明是有利的。因此,在由于适当的过载而导致螺钉元件断裂或类似失效的情况下,可以在后车身结构和电池之间解耦,以便即使发生严重事故,也将电池侵入减少到最低限度。

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规定,电池壳体具有由相应的螺钉元件贯穿的通孔。因此,一方面,在后车身结构上特别有利地固定电池壳体,另一方面,在后车身结构相对于电池壳体的相对移动中,能特别有利地调整所述的三阶段顺序。

12、最后,当带有固定套管的横梁预装配在电池壳体上时,则证明是有利的。因此,连接装置的装配耗费可以减少到最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将电池壳体(12)连接到电驱动乘用车的车身的后车身结构(10)的连接装置(28),具有横梁(30),在该横梁中接纳有多个固定套管(40),所述固定套管由相应分配的螺钉元件(64)贯穿,所述螺钉元件用于借助于所述横梁(30)将所述电池壳体(12)连接到所述后车身结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28),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管(40)分别具有围绕所述螺钉元件(64)的内部套管(32)和围绕内部套管的外部套管(34),在内部套管和外部套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28),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6)通过沿着所述内部套管(32)或所述外部套管(34)的纵中心轴线在所述内部套管(32)和所述外部套管(34)之间径向延伸的多个接片(38)形成。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28),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管(40)从所述横梁(30)向后车身结构(10)突出。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28),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0)具有各自的腔室壁(50-62),所述腔室壁将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彼此叠加的多个腔室(42-48)隔开,所述腔室壁具有不同的壁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28),其特征在于,以车辆竖直方向为基准,中间腔室壁(52,54)相对于外部腔室壁(50,56)具有更大的壁厚。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28),其特征在于,在由于正面碰撞导致所述后车身结构(10)相对于所述电池壳体(12)由于事故造成移动的情况下,在所述螺钉元件(64)失效之前首先发生所述固定套管(40)的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2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钉元件(64)失效后,所述后车身结构相对于所述电池壳体(12)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向前移动。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28),其特征在于,相应的螺钉元件(64)贯穿所述电池壳体(12)。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带有固定套管(40)的横梁(30)预装配在所述电池壳体(12)上。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用于将电池壳体(12)连接到电驱动乘用车的车身的后车身结构(10)的连接装置(28),具有横梁(30),在该横梁中接纳有多个固定套管(40),所述固定套管由相应分配的螺钉元件(64)贯穿,所述螺钉元件用于借助于所述横梁(30)将所述电池壳体(12)连接到所述后车身结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28),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管(40)分别具有围绕所述螺钉元件(64)的内部套管(32)和围绕内部套管的外部套管(34),在内部套管和外部套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28),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6)通过沿着所述内部套管(32)或所述外部套管(34)的纵中心轴线在所述内部套管(32)和所述外部套管(34)之间径向延伸的多个接片(38)形成。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28),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管(40)从所述横梁(30)向后车身结构(10)突出。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28),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米根特A·吕克曼X·毛
申请(专利权)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