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防霉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防霉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7701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功能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霉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霉抗菌面料的制备原料包括防霉抗菌纤维,该防霉抗菌纤维制备步骤依次包括: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改性处理,在特定组成的抗菌剂溶液中浸泡,在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中浸泡。由按上述方法制成的防霉抗菌纤维所制成的防霉抗菌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在常规洗涤数十次后,抗菌性能下降程度不超过10%;同时,还兼顾了良好的柔软度、柔韧性、透气性良好,能满足穿着、日常使用或特殊场合使用,可用于制成普通纺织用品,也可以与其他面料共同制成用于特殊场合的功能性服装或其他纺织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面料,具体涉及一种防霉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用于制备服装的面料一般由柔韧纤维制成,以确保其服用性能满足穿着、日常使用或特殊场合使用的要求,但织物的多孔性使得外在环境以及人体汗液、血液和分泌物中的细菌容易残存于此并繁殖,甚至发霉。针对这一问题,目前现有技术中以天然纤维制备防霉抗菌面料的常用做法是先通过以抗菌液浸泡纤维的方式将抗菌物质加入到纤维中,再进一步制成功能性面料,或先制成面料再通过进一步浸渍、涂覆等处理来加入防霉抗菌物质。但这两种方法制成的面料中的防霉抗菌物质均不易长期保持,经多次洗涤后其抗菌性会显著下降。并且,由于对纤维或面料进行了特殊处理,面料的品质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品质降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霉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霉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耐洗性,可用于制成抗菌纺织用品。

2、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霉抗菌面料,其制备原料中包括防霉抗菌纤维,所述防霉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s1、将棉纤维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棉纤维;

5、s2、将所述改性棉纤维浸入抗菌剂溶液中,于40~60℃浸泡30~45min,取出后清洗;所述抗菌剂溶液中的抗菌剂包括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柠檬酸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溶剂为水;

6、s3、将s2中处理后的改性棉纤维浸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中,处理30~45min,清洗,于10~40℃干燥,即得防霉抗菌纤维。

7、本专利技术首先在s1中利用碱性溶液对棉纤维进行改性,使棉纤维的分子链部分打开,形成大量活性位点,有利于与抗菌剂进行结合;在s2中,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柠檬酸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配合使用,能够达到优异的抗菌效果;s3中通过在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中浸泡处理,能够提高抗菌剂与改性棉纤维的结合牢固程度,使所得纤维具有更好的耐洗性,同时还有助于加强棉纤维强度和韧性,提升防霉抗菌面料的质量。

8、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均有抗菌作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研究意外发现,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在与柠檬酸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配合使用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协同作用,不仅抗菌效果良好,而且抗菌作用更为持久。究其原因,可能一方面是s3中的处理方法使抗菌剂与改性棉纤维的结合更为牢固,另一方面可能是在浸泡棉纤维的过程中,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或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能够与柠檬酸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发生反应,加强与棉纤维的氢键连接,从而使抗菌性能得以提升。

9、经实验验证,由按上述方法制成的防霉抗菌纤维所制成的防霉抗菌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无需在后整理过程中进行防霉抗菌处理,且耐洗性良好,在常规洗涤数十次后,抗菌性能下降程度不超过10%;同时,还兼顾了良好的柔软度、柔韧性、透气性良好,能满足穿着、日常使用或特殊场合使用,可用于制成普通抗菌服装、床品等纺织用品,也可以与其他面料共同制成用于特殊场合的功能性服装或其他纺织品,如实验室服装、抗菌防尘罩。

10、结合第一方面,s1中所述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为,在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5~0.1mol/m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氢氧化钾水溶液中浸泡处理。

11、优选地,所述浸泡处理的温度为30~45℃。

12、优选地,在所述碱溶液中浸泡的时间为30~50min。

13、上述碱处理条件能够使棉纤维中的部分蜡质和油脂被去除,使抗菌剂能够与棉纤维键合,而剩余的蜡质和油脂则通过其疏水性而减少抗菌剂在洗涤过程中的流失,延长抗菌剂在面料中的保持时间。并且,上述碱处理条件对于棉纤维的破坏较少,以确保由其制成的面料依然具有良好的品质。

14、结合第一方面,s2中的抗菌剂优选采用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以及柠檬酸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15、优选地,所述抗菌剂溶液中的抗菌剂浓度为5~15g/l。

16、优选地,所述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柠檬酸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质量比为(7~9)﹕(4~6)﹕(1.8~2.2)﹕(2.5~3.5)。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柠檬酸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质量比为8﹕5﹕2﹕3。

18、优选地,s2中优选采用在45~50℃浸泡。

19、结合第一方面,s3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百分浓度为3%~6%,乙醇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15%。

20、优选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百分浓度为4%~5%,乙醇浓度为8~12%。

21、优选地,所述改性棉纤维在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中浸泡的温度为35~45℃。

22、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上述防霉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将所述防霉抗菌纤维通过常规的纺纱、织造工艺制成面料。

23、结合第二方面,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面料上进行涂层整理,例如防辐射涂层、防水涂层,以达到防辐射、防水的效果。

24、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上述防霉抗菌面料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将所述防霉抗菌纤维与其他纤维通过常规的纺纱、织造工艺制成面料。通过与其他纤维混合,可赋予所得面料更多性质,例如与莫代尔纤维混合,可使其柔软度增加,与麻纤维合用,可增强其透气性,与醋酸纤维合用,可增加其垂坠感。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混合其他纤维。

25、结合第三方面,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面料上进行涂层整理,例如防辐射涂层、防水涂层,以达到防辐射、防水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霉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中包括防霉抗菌纤维,所述防霉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霉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为,在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5~0.1mol/m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氢氧化钾水溶液中浸泡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霉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处理的温度为30~45℃;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霉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S2中的抗菌剂优选采用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以及柠檬酸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霉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溶液中的抗菌剂浓度为5~15g/L;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霉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百分浓度为3%~6%,乙醇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霉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百分浓度为4%~5%,乙醇浓度为8~12%;和/或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霉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防霉抗菌纤维通过常规的纺纱、织造工艺制成面料。

9.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霉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防霉抗菌纤维与其他纤维通过常规的纺纱、织造工艺制成面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霉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中包括防霉抗菌纤维,所述防霉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霉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为,在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5~0.1mol/m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氢氧化钾水溶液中浸泡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霉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处理的温度为30~45℃;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霉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s2中的抗菌剂优选采用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以及柠檬酸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霉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欣吴家慧李向红冯旭敏尔亚欣苏春雨刘洋才润红杜艳茹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彰慧服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