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737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21:00
本技术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和电池,壳体组件包括:顶盖,顶盖具有安装孔;极柱组件,包括第一拉铆件和第二拉铆件,第一拉铆件具有第一限位头和变形杆,第一限位头与顶盖沿厚度方向的第一侧面抵接,变形杆穿设于安装孔,并与安装孔的内壁间隔开,变形杆限定出操作孔,第二拉铆件位于操作孔内,变形杆被构造为在第二拉铆件的挤压下形成第二限位头,第二限位头与顶盖沿厚度方向的第二侧面抵接;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夹设于第一拉铆件和顶盖之间,以密封第一拉铆件与顶盖之间的间隙。根据本技术的壳体组件,能够提高装配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生产效率,且装配涉及的零部件较少,有助于优化电池结构,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还使得电池的生产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池,由于壳体组件所涉及的零部件较多,导致电池整体的结构较为复杂,装配难度高,装配效率低,不利于优化电池结构,且不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和电池,将极柱组件构造为由第一拉铆件和第二拉铆件通过拉铆操作后形成,使得极柱组件自身的结构较为简单,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变形实现与顶盖、密封组件的装配固定,能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壳体组件,用于电池,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具有安装孔;极柱组件,包括第一拉铆件和第二拉铆件,所述第一拉铆件具有第一限位头和变形杆,所述第一限位头与所述顶盖沿厚度方向的第一侧面抵接,所述变形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间隔开,所述变形杆限定出操作孔,所述第二拉铆件位于所述操作孔内,所述变形杆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组件,用于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杆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沿径向间隔开,所述密封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变形杆与所述安装孔内壁之间的间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垫,所述绝缘垫套设于所述变形杆,且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段的径向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朝向所述第一限位头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限位头位于所述第一沉孔内

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用于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杆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沿径向间隔开,所述密封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变形杆与所述安装孔内壁之间的间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垫,所述绝缘垫套设于所述变形杆,且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段的径向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朝向所述第一限位头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沉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原陈博盛军毛棉来余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蓝鹏瑞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