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外壳、电池及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7376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21:00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外壳、电池及电池装置。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和防爆结构,防爆结构和壳体的至少部分为一体成型式结构,防爆结构包括薄弱部,壳体设置有防爆结构的外表面为泄压表面,电池外壳上设置有凹部,凹部位于泄压表面的外边缘和薄弱部之间;其中,沿平行于泄压表面的方向上,凹部与薄弱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泄压表面的外边缘与薄弱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提升凹部吸收应力的能力,降低应力传递至壳体边缘的风险,从而有效提升了电池外壳的安全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外壳、电池及电池装置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使用性能,电池外壳上会设置有防爆结构,从而在电池内部压力达到一定高度之后,防爆结构的防爆段可以爆开。然而,对于一体成型于电池外壳上的防爆结构,防爆段受力时会快速传递至电池外壳,从而可能会造成电池外壳结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外壳、电池及电池装置,以改善电池外壳的使用性能。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和防爆结构,防爆结构和壳体的至少部分为一体成型式结构,防爆结构包括薄弱部,壳体设置有防爆结构的外表面为泄压表面,电池外壳上设置有凹部,凹部位于泄压表面的外边缘和薄弱部之间;

3、其中,沿平行于泄压表面的方向上,凹部与薄弱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泄压表面的外边缘与薄弱部之间的距离。

4、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和防爆结构,防爆结构形成对电池的安全保护作用,在电池内部压力达到一定高度后,防爆结构的薄弱部可以爆开,由此避免引发安全风险。通过使得防爆结构和壳体的至少部分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电池外壳的制造效率,而电池外壳上设置有凹部,凹部位于泄压表面的外边缘和薄弱部之间,从而可以在防爆结构受力时凹部可以吸收外力,降低了壳体发生损伤的几率,并且沿平行于泄压表面的方向上,凹部与薄弱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泄压表面的外边缘与薄弱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凹部吸收应力的能力,降低应力传递至壳体边缘的风险,从而有效提升了电池外壳的安全使用性能。

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外壳和电芯。

6、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外壳和电芯,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和防爆结构,防爆结构形成对电池的安全保护作用,在电池内部压力达到一定高度后,防爆结构的薄弱部可以爆开,由此避免引发安全风险。通过使得防爆结构和壳体的至少部分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电池外壳的制造效率,而电池外壳上设置有凹部,凹部位于泄压表面的外边缘和薄弱部之间,从而可以在防爆结构受力时凹部可以吸收外力,降低了壳体发生损伤的几率,并且沿平行于泄压表面的方向上,凹部与薄弱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泄压表面的外边缘与薄弱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凹部吸收应力的能力,降低应力传递至壳体边缘的风险,从而有效提升了电池的安全使用性能。

7、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和底板,电池设置于底板上。

8、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装置包括电池和底板,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和防爆结构,防爆结构形成对电池的安全保护作用,在电池内部压力达到一定高度后,防爆结构的薄弱部可以爆开,由此避免引发安全风险。通过使得防爆结构和壳体的至少部分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电池外壳的制造效率,而电池外壳上设置有凹部,凹部位于泄压表面的外边缘和薄弱部之间,从而可以在防爆结构受力时凹部可以吸收外力,降低了壳体发生损伤的几率,并且沿平行于泄压表面的方向上,凹部与薄弱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泄压表面的外边缘与薄弱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凹部吸收应力的能力,降低应力传递至壳体边缘的风险,从而有效提升了电池装置的安全使用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和防爆结构(20),所述防爆结构(20)和所述壳体(10)的至少部分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防爆结构(20)包括薄弱部(23),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防爆结构(20)的外表面为泄压表面(11),所述电池外壳上设置有凹部(30),所述凹部(30)位于所述泄压表面(11)的外边缘和所述薄弱部(2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结构(20)还包括第一主体(21)和第二主体(22),所述第二主体(22)连接于所述壳体(10),所述薄弱部(23)位于所述第一主体(21)和所述第二主体(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22)冲压或者挤压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23)与所述第二主体(22)的壁厚之比≤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21)的壁厚与所述第二主体(22)的壁厚之比为0.7-1.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防爆结构(20)的表面的壁厚≥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23)由刻痕形成。

8.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和电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电池外壳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0)的开口远离所述电芯设置,或者,所述凹部(30)的开口朝向所述电芯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0)的底壁厚度与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防爆结构(20)的表面的壁厚之比为0.2-0.8。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0)的底壁厚度大于所述防爆结构(20)的最小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防爆结构(20)的表面的壁厚与所述凹部(30)的宽度之比≤3,所述凹部(30)的宽度为所述凹部(30)沿着所述凹部(30)和所述薄弱部(23)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0)与所述薄弱部(23)之间的距离≤50mm。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0)环绕所述薄弱部(23)设置,所述凹部(30)为周向封闭式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壳体件(12)和盖板(13),所述防爆结构(20)一体成型于所述盖板(13)上;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壳体件(12)和盖板(13),所述防爆结构(20)一体成型于所述壳体件(12)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件(12)包括侧壁部分(121)和底壁部分(122),所述侧壁部分(121)和所述底壁部分(122)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盖板(13)与所述侧壁部分(121)焊接,且所述盖板(13)与所述底壁部分(122)相对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分(121)的壁厚与所述底壁部分(122)的壁厚之比≥0.3。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分(121)的壁厚小于所述底壁部分(122)的壁厚。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四棱柱型电池。

2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和底板(50),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底板(50)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结构(20)朝向所述底板(50)设置,以使得所述防爆结构(20)与所述底板(50)相对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0)设置有泄压通道(5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和防爆结构(20),所述防爆结构(20)和所述壳体(10)的至少部分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防爆结构(20)包括薄弱部(23),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防爆结构(20)的外表面为泄压表面(11),所述电池外壳上设置有凹部(30),所述凹部(30)位于所述泄压表面(11)的外边缘和所述薄弱部(2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结构(20)还包括第一主体(21)和第二主体(22),所述第二主体(22)连接于所述壳体(10),所述薄弱部(23)位于所述第一主体(21)和所述第二主体(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22)冲压或者挤压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23)与所述第二主体(22)的壁厚之比≤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21)的壁厚与所述第二主体(22)的壁厚之比为0.7-1.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防爆结构(20)的表面的壁厚≥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23)由刻痕形成。

8.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和电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电池外壳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0)的开口远离所述电芯设置,或者,所述凹部(30)的开口朝向所述电芯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0)的底壁厚度与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防爆结构(20)的表面的壁厚之比为0.2-0.8。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0)的底壁厚度大于所述防爆结构(20)的最小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冬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