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钣金折弯,特别是一种钣金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钣金是一种针对金属薄板(通常在6mm以下)的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焊接、铆接、拼接、成型(如)等。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通过加工出的产品叫做钣金件。不同行业所指的钣金件一般不同,多用于组配时的称呼。
2、现有的钣金折弯装置在进行折弯后,需要人工进行单次上下料,操作较为频繁,每台折弯装置均需要一个工作人员负责上下料,人工成本较大,自动化程度较低,且若是不及时进行下料在上料,装置则需要处于停机状态,导致效率较低。
3、对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钣金折弯装置,予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2、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钣金折弯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钣金折弯装置,包括;折弯部、下料部以及上料部;其中,折弯部包括折弯架、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钣金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部(1)、下料部(2)以及上料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架(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架(104),所述机架(104)的一侧开设有贯穿槽,所述机架(104)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升降机构(102)的一侧,所述升降机构(1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板(105),所述横板(105)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折弯块(103)的一侧,所述横板(105)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齿条(204)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03)的一侧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钣金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部(1)、下料部(2)以及上料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架(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架(104),所述机架(104)的一侧开设有贯穿槽,所述机架(104)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升降机构(102)的一侧,所述升降机构(1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板(105),所述横板(105)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折弯块(103)的一侧,所述横板(105)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齿条(204)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03)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机架(104)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2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棘爪(205),所述第一棘爪(205)的一侧配置有第一弹板,所述第一弹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齿轮(203)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20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内棘轮(206),所述第一内棘轮(206)的棘牙处配置于第一棘爪(20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棘轮(2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207),所述第一带轮(207)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往复丝杆(20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丝杆(20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208),所述支撑板(208)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机架(104)的一侧,所述往复丝杆(202)的一侧螺纹连接于下料块(201)的一侧,所述下料块(20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杆(209),所述滑杆(209)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机架(104)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轴杆(31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105),所述第一锥齿轮(3105)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3106),所述第二锥齿轮(31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杆(3107),所述第一传动杆(31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3108),所述第二带轮(310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同步带(3109),所述第一同步带(3109)的一侧转动连接于第一带轮(207)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杆(310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固定板(3110),所述固定板(3110)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机架(104)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轴杆(310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3111),所述第三锥齿轮(3111)的一侧啮合有第四锥齿轮(3112),所述第四锥齿轮(311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3113),所述第二传动杆(311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侧板(3114),所述侧板(3114)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机架(104)的一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三锥齿轮(31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传动杆(31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6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605),所述安装板(3605)的一侧转动连接于第三传动杆(3115)的一侧,所述支撑架(360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3606),所述支撑杆(36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3607),所述第三带轮(360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同步带(3608),所述第二同步带(360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四带轮(3609),所述第四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朝炜,楼城,傅学艺,肖汇源,贾凌辉,夏昌灯,陈江,汪军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品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