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保险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4331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装置(1),其具有横梁(2)和碰撞吸能盒(3、4),横梁(2)具有朝向前侧(16)敞开的型材(5),该型材具有后壁(6)以及上臂(7)和下臂(8),还设置有牵引套筒(18),所述牵引套筒(18)设置在所述上臂(7)上方或者所述下臂(8)下方,并且特别是侧向错开地设置在碰撞吸能盒(3)附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特征的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机动车中,保险杠装置按照标准安装在前侧和尾侧,以便吸收来自碰撞过程的碰撞能量,从而尽可能不损坏机动车的支承结构。此外,保险杠装置应有助于最小化行人或骑自行车者的受伤。常见结构形式的保险杠装置具有横梁,该横梁可在配有碰撞吸能盒的情况下横向于机动车的纵梁固定。横梁用于将由碰撞产生的能量导入碰撞吸能盒中,在此,碰撞能量应转换成变形功。

2、ep 1 638 815 b1涉及一种现有技术的保险杠装置。该保险杠装置具有形式为敞开的c形型材的保险杠或横梁,该适合于以其开口朝向车辆外部安装。

3、由de 10 2022 001 443 a1已知一种具有这种类型构造的保险杠装置的车辆。该保险杠装置具有横梁和碰撞吸能盒,其中,所述横梁具有带有后壁、上臂和下臂的型材。还设置有牵引套筒,其设置在横梁的下臂下方,其中,牵引套筒固定在与横梁接合的支架上。

4、由kr 10 2016 001 820 a已知一种保险杠装置,其具有一个带有两个上下叠置的空腔的封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装置,所述保险杠装置具有横梁(2)和碰撞吸能盒(3、4),其中,所述横梁(2)具有朝向前侧(16)敞开的型材(5),所述型材具有后壁(6)以及上臂(7)和下臂(8),并且设置有牵引套筒(18),所述牵引套筒(18)设置在所述上臂(7)上方或者所述下臂(8)下方,所述牵引套筒(18)固定在支架(20)上并且所述支架(20)与所述横梁(2)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具有前凸缘(23)和后凸缘(24),所述前凸缘(23)和所述后凸缘(24)沿着所述牵引套筒(18)的纵轴线(L)彼此具有间距(b)地设置,并且所述牵引套筒(18)与所述前凸缘(23)和所述后凸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装置,所述保险杠装置具有横梁(2)和碰撞吸能盒(3、4),其中,所述横梁(2)具有朝向前侧(16)敞开的型材(5),所述型材具有后壁(6)以及上臂(7)和下臂(8),并且设置有牵引套筒(18),所述牵引套筒(18)设置在所述上臂(7)上方或者所述下臂(8)下方,所述牵引套筒(18)固定在支架(20)上并且所述支架(20)与所述横梁(2)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具有前凸缘(23)和后凸缘(24),所述前凸缘(23)和所述后凸缘(24)沿着所述牵引套筒(18)的纵轴线(l)彼此具有间距(b)地设置,并且所述牵引套筒(18)与所述前凸缘(23)和所述后凸缘(24)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套筒(18)侧向错开地设置在碰撞吸能盒(3)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与相邻的碰撞吸能盒(3)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具有第一l形型材(21)和第二l形型材(22),所述第一l形型材和所述第二l形型材相互抵靠以形成一个空心型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缘(23)具有容纳部(27),所述后凸缘(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席勒E·莫勒迈尔
申请(专利权)人: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