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树彬专利>正文

一种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254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板和均热板;所述散热板内设有供介质材料流动的流道,供介质材料流入流道的进口,以及从流道流出的出口;此外,所述散热板上端面还具有缺口,所述均热板封堵在散热板的上端面的缺口上以直接与散热板内的介质材料进行接触换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均热板与散热板的复合散热中均热板与冷却介质材料之间热交换效率不足的难题,有效提升均热板与散热板的复合散热方式的冷却效率。无需对各组成部分做出大的改动,因均热板对结构的要求高,而本申请无需对均热板的内部结构进行变化,生产加工也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1、相变传热器件(均热板)是公认最高效的导热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散热场景。但是,均热板属于导热器件而非散热器件,必须配合风冷板或液冷板等散热板结构使用。但是,均热板与散热板接触时,两种板材的接触界面存在导热率<10w/mk的问题,而如水冷板材料的热导率<400w/mk,这样低的导热率严重影响了均热板与散热板间的换热效率。

2、因此,需要一种均热板与散热板之间热量无阻力交换的方法,减少接触界面和散热板材料对传热效率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通过去掉散热板的部分壳体结构,将均热板整体作为散热板缺失的壳体部分使用,从而使散热板中的介质材料直接与均热板接触导热,加大了两者之间的导热效率,解决均热板和介质散热板接触散热过程中因接触界面的换热效率低以及散热板材料的低热导率导致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板和均热板;

4、所述散热板内设有供介质材料流动的流道,所述流道可以是任何连贯的内部通道,为了增加流道的长度,优选将流道设置为蜿蜒曲折的形状。因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流道为蛇形流道;

5、所述散热板未封装上壳面,即散热板具有上端面缺口,所述均热板贴设在散热板的上端面缺口上替换散热板的上壳面发挥作用。当然,散热板的上壳面也可以是完整的,仅仅上壳面上设置有一个缺口,而均热板的下板面与该缺口大小适配并对该缺口进行封堵。也即散热板上设置有供均热板封堵的缺口,该缺口是整块散热板的上壳面,也可以是上壳面上的一部分。

6、所述散热板上还设有供介质材料流入流道并从流道流出的进口和出口。

7、本专利技术中,去掉了原本直接与均热板接触的散热板的上壳面,或者上壳面开设一个缺口,散热板中的介质材料有了直接与均热板接触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导热率,同时,也消除了散热板板材对于换热效率的影响。

8、本专利技术中,考虑到均热板与散热板本身的大小,优选将散热板的上壳面全部去除形成整个上壳面缺口,并以均热板对该缺口进行封堵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说,所述散热板上端面的缺口大小与整块散热板的上壳面大小是一致的,所述均热板贴设在散热板的上端面缺口上作为散热板的上壳面。

9、作为优选地,所述散热板与均热板之间设有防水密封结构,该防水密封结构为涂刷在散热板的流道隔墙上表面的防水胶;除此之外,所述防水密封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在散热板与均热板之间的密封圈,优选地,密封圈的形状大小与流道隔墙上表面相适配;从而保证了散热板的密封性,防止散热板发生漏气漏液的情况。进一步地,在防水密封结构采用密封圈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密封圈的位置不发生移位,在散热板的上端面(流道隔墙上表面)上还设有密封圈沟槽,密封圈设于密封圈沟槽中可以更加稳定,且不会在均热板安装时顶住均热板。

10、此外,防水密封结构也可以是喷涂在均热板或者散热板的接触面上的防水涂层。

11、作为优选地,所述散热板的流道隔墙上设有若干螺纹孔,对应地,所述均热板的非工作区设有若干通孔,均热板通过螺栓与散热板固定连接。而为了本专利技术的散热结构的平整性,所述通孔为沉头孔。

12、作为优选地,所述散热板为水冷板,水冷板中的冷却液直接接触均热板进行换热,效率更高。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在均热板的介质材料接触面还设有凸起进入流道中的翅片。

13、作为优选地,为与芯片或功率器件等高热流密度的热源配合,均热板上与热源配合的上表面加工有与热源配合的凸台,也可将均热板做成与实际使用场景配合的形状,如阶梯状。不管均热板形状如何变化,只需均热板具有与散热板的上端面缺口适配的接触面即可。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5、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均热板与散热板的复合散热中均热板与冷却介质材料之间热交换效率不足的难题,有效提升均热板与散热板的复合散热方式的冷却效率。无需对各组成部分做出大的改动,因均热板对结构的要求高,而本申请无需对均热板的内部结构进行变化,生产加工也容易实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和均热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为蜿蜒曲折的蛇形流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上端面的缺口大小与整块散热板的上壳面大小一致,所述均热板贴设在散热板的上端面缺口上作为散热板的上壳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与均热板之间设有防水密封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密封结构为涂刷在散热板的流道隔墙上表面的防水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密封结构是设置在散热板与均热板之间的密封圈,密封圈的形状和大小与流道隔墙上表面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板的流道隔墙的上表面还设有密封圈沟槽,密封圈设于密封圈沟槽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的流道隔墙上设有若干螺纹孔,而所述均热板的非工作区设有与所述螺纹孔位置对应的若干通孔,均热板通过螺栓与散热板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为水冷板,在均热板的水接触面还设有凸起进入流道中的翅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板上与热源的接触面上设有与热源配合的凸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和均热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为蜿蜒曲折的蛇形流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上端面的缺口大小与整块散热板的上壳面大小一致,所述均热板贴设在散热板的上端面缺口上作为散热板的上壳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与均热板之间设有防水密封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密封结构为涂刷在散热板的流道隔墙上表面的防水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板耦合相变传热器件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密封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沁黄梓滨
申请(专利权)人:尹树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