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锋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双蜗杆锁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1633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双蜗杆锁紧装置,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有第一蜗杆、第二蜗杆、顶部螺母外壳、顶部螺杆、顶部螺母,其中,顶部螺母外壳装配在顶部传动安装板下端,顶部螺母位于顶部螺母外壳内,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分别装配在顶部螺母外壳两侧,且第一蜗杆、第二蜗杆的蜗轮与顶部螺母外侧的齿牙相齿合,顶部螺杆套合在顶部螺母内,且顶部螺杆下端与顶部楔块相连接。本方案采用双蜗杆同步运转后,顶部螺母、顶部螺杆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其轴心两侧所承受的重量始终保持平衡,最大限度消除因两侧受力不均带来的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钻井平台
,尤其是指一种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双蜗杆 锁紧装置。
技术介绍
自升式钻井平台是依靠三或四个桩腿支撑整个平台重量进行海上作业,由于建造 规范要求的提高,目前建造的大部分自升式钻井平台都要求具备桩腿锁紧装置,使平台达 到规范要求的抗风暴能力。目前已有的桩腿锁紧装置基本上都是利用螺纹的自锁原理,从垂直和水平方向来 完成对桩腿约束,从而达到锁紧效果。但各种已有锁紧装置形式,都存在一些功能性缺点, 其锁紧装置必须具备独立承受设计要求的最大风暴状态下的载荷,在需要将载荷完全由锁 紧装置承担时,通常是通过释放升降系统的刹车来实现。在这个被动的载荷转移过程中,由 于承载平台施加的压力增大,同时存在载荷不均现象,严重时会导致顶部螺杆的齿牙损坏 而无法升降,而经常维修往往给现场操作带来很多麻烦。虽然各型锁紧装置都采取了一些 在应急状态下使用的措施,但实施起来都存在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操作简 便、能最大限度消除顶部螺杆因受力不均带来不良影响的双蜗杆锁紧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双蜗 杆锁紧装置,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有第一蜗杆、第二蜗杆、顶部螺母外壳、顶部螺杆、顶部螺 母,其中,顶部螺母外壳装配在顶部传动安装板下端,顶部螺母位于顶部螺母外壳内,第一 蜗杆、第二蜗杆分别装配在顶部螺母外壳两侧,且第一蜗杆、第二蜗杆的蜗轮与顶部螺母外 侧的齿牙相齿合,顶部螺杆套合在顶部螺母内,且顶部螺杆下端与顶部楔块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在进行平台锁紧操作时,通过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同 步带动顶部螺母,使顶部螺杆下降,通过顶部楔块将锁紧块的齿牙嵌入桩腿齿条上,如此一 来,平台由原有制动装置承受重量由数个顶部螺杆、顶部螺母、顶部楔块以及锁紧块传递到 桩腿齿条上,完成了对平台的锁紧。在需要解锁时,通过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带动顶部螺母, 使顶部螺杆上升,顶部楔块松开对锁紧块的锁紧,锁紧块在气缸的带动下,离开桩腿齿条, 平台靠自重被释放到由原有的制动装置承受重量,解锁操作完成。采用了双蜗杆同步运转 后,顶部螺母、顶部螺杆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其轴心两侧所承受的重量始终保持平衡,最 大限度消除因两侧受力不均带来的不良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_第一蜗杆、2-第二蜗杆、3-顶部螺母外壳、4-顶部螺杆、5-顶部螺 母、6-顶部传动安装板、7-顶部楔块、8-锁紧块、9-桩腿齿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本实施例所述 的锁紧装置包括有第一蜗杆1、第二蜗杆2、顶部螺母外壳3、顶部螺杆4、顶部螺母5,其中, 顶部螺母外壳3装配在顶部传动安装板6下端,顶部螺母5位于顶部螺母外壳3内,第一蜗 杆1、第二蜗杆2分别装配在顶部螺母外壳3两侧,且第一蜗杆1、第二蜗杆2的蜗轮与顶部 螺母5外侧的齿牙相齿合,顶部螺杆4套合在顶部螺母5内,且顶部螺杆4下端与顶部楔块 7相连接。在进行平台锁紧操作时,通过第一蜗杆1、第二蜗杆2同步带动顶部螺母5,使顶 部螺杆4下降,通过顶部楔块7将锁紧块8的齿牙嵌入桩腿齿条9上,如此一来,平台由原 有制动装置承受重量由数个顶部螺杆4、顶部螺母5、顶部楔块7以及锁紧块8传递到桩腿 齿条9上,完成了对平台的锁紧。在需要解锁时,通过第一蜗杆1、第二蜗杆2带动顶部螺母 5,使顶部螺杆4上升,顶部楔块7松开对锁紧块8的锁紧,锁紧块8在气缸的带动下,离开 桩腿齿条9,平台靠自重被释放到由原有的制动装置承受重量,解锁操作完成。采用了双蜗 杆同步运转后,顶部螺母5、顶部螺杆4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其轴心两侧所承受的重量始 终保持平衡,最大限度消除因两侧受力不均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 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双蜗杆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有第一蜗杆(1)、第二蜗杆(2)、顶部螺母外壳(3)、顶部螺杆(4)、顶部螺母(5),其中,顶部螺母外壳(3)装配在顶部传动安装板(6)下端,顶部螺母(5)位于顶部螺母外壳(3)内,第一蜗杆(1)、第二蜗杆(2)分别装配在顶部螺母外壳(3)两侧,且第一蜗杆(1)、第二蜗杆(2)的蜗轮与顶部螺母(5)外侧的齿牙相齿合,顶部螺杆(4)套合在顶部螺母(5)内,且顶部螺杆(4)下端与顶部楔块(7)相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双蜗杆锁紧装置,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有第一蜗杆、第二蜗杆、顶部螺母外壳、顶部螺杆、顶部螺母,其中,顶部螺母外壳装配在顶部传动安装板下端,顶部螺母位于顶部螺母外壳内,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分别装配在顶部螺母外壳两侧,且第一蜗杆、第二蜗杆的蜗轮与顶部螺母外侧的齿牙相齿合,顶部螺杆套合在顶部螺母内,且顶部螺杆下端与顶部楔块相连接。本方案采用双蜗杆同步运转后,顶部螺母、顶部螺杆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其轴心两侧所承受的重量始终保持平衡,最大限度消除因两侧受力不均带来的不良影响。文档编号E02B17/06GK101914911SQ20101023236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崔锋, 李光远 申请人:崔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双蜗杆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有第一蜗杆(1)、第二蜗杆(2)、顶部螺母外壳(3)、顶部螺杆(4)、顶部螺母(5),其中,顶部螺母外壳(3)装配在顶部传动安装板(6)下端,顶部螺母(5)位于顶部螺母外壳(3)内,第一蜗杆(1)、第二蜗杆(2)分别装配在顶部螺母外壳(3)两侧,且第一蜗杆(1)、第二蜗杆(2)的蜗轮与顶部螺母(5)外侧的齿牙相齿合,顶部螺杆(4)套合在顶部螺母(5)内,且顶部螺杆(4)下端与顶部楔块(7)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锋李光远
申请(专利权)人:崔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