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117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和车辆,包括:采暖系统;电驱换热系统;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外换热器、第一车内换热器、第二车内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交换所述电驱换热系统和所述空调系统的热量;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或所述车外换热器或所述第一换热器,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或所述车外换热器换热后流经所述气液分离器且与所述气液分离器换热。其中,在第一车内换热器放热后的制冷剂可以在气液分离器处放出热量,升高气液分离器内制冷剂的温度,可以避免低温下压缩机油和制冷剂密度出现反转,从而避免压缩机出现贫油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技术路线提出,在不断加严的汽车燃料消耗、污染物排放以及碳排放控制法规的背景下,汽车产业技术向低碳化发展,不断加快汽车电动化的转型,逐渐形成以纯电驱动为主线的低碳化发展。纯电动车市场高速发展,续航里程却提升缓慢,驾驶舱即时温控的舒适度、电池及电驱总成等相关热管理保障整车性能和安全、以及合适的热管理方案优化续航里程,电动车由风冷向更复杂液冷电池热管理、ptc加热乘员舱向热泵系统发展,导致新能源热管理系统越来越复杂。

2、相关技术中,co2热泵可以在极低的温度下工作,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低温下(-20℃以下),压缩机油和制冷剂密度出现了反转,压缩机油在液态co2制冷剂的上面,无法通过气液分离器下面的回油孔进行回油,时间长了会导致油在气液分离器富集,无法回到压缩机,造成压缩机贫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在第一车内换热器放热后的制冷剂可以在气液分离器处放出热量,升高气液分离器内制冷剂的温度,可以避免低温下压缩机油和制冷剂密度出现反转,从而避免压缩机出现贫油现象。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采暖系统;电驱换热系统,所述电驱换热系统通过第一多通阀选择性地与所述采暖系统串联;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外换热器、第一车内换热器、第二车内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一控制阀组选择性地与所述车外换热器或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交换所述电驱换热系统和所述空调系统的热量;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或所述车外换热器或所述第一换热器,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或所述车外换热器换热后流经所述气液分离器且与所述气液分离器换热。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在第一车内换热器放热后的制冷剂可以在气液分离器处放出热量,升高气液分离器内制冷剂的温度,可以避免低温下压缩机油和制冷剂密度出现反转,从而避免压缩机出现贫油现象。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设置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贯通所述气液分离器,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放热后流经第一管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换热,从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在所述车外换热器放热后流经第二管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换热。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设置有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贯通所述气液分离器,在所述车外换热器或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或所述第一换热器吸热后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三管路内气液分离后回到所述压缩机。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阀组,所述第二控制阀组选择性地连通所述车外换热器或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与所述车外换热器或所述第一换热器或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阀组包括: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和第三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且另一端连通所述车外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一端连通所述车外换热器或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或所述车外换热器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一端穿设所述气液分离器且和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连通,且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一端或第二节流元件的一端或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一端连通。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一端穿设所述气液分离器且和所述车外换热器连通,且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一端或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一端或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一端连通。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缩机包括:出气口和回气口,所述第一控制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连通所述出气口和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所述第二电磁阀连通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车外换热器。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气口且另一端选择性地连通所述车外换热器或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

13、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热管理系统。

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30)内设置有第一管路(31)和第二管路(32),所述第一管路(31)和所述第二管路(32)贯通所述气液分离器(30),从所述压缩机(11)流出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13)放热后流经第一管路(31)与所述气液分离器(30)换热,从压缩机(11)流出的制冷剂在所述车外换热器(12)放热后流经第二管路(32)与所述气液分离器(30)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30)内设置有第三管路(33),所述第三管路(33)贯通所述气液分离器(30),在所述车外换热器(12)或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14)或所述第一换热器(21)吸热后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三管路(33)内气液分离后回到所述压缩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阀组,所述第二控制阀组选择性地连通所述车外换热器(12)或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13)与所述车外换热器(12)或所述第一换热器(21)或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组包括:第一节流元件(41)、第二节流元件(42)和第三节流元件(43),所述第一节流元件(4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13)且另一端连通所述车外换热器(12),所述第二节流元件(42)的一端连通所述车外换热器(12)或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13)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21),所述第三节流元件(4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13)或车外换热器(12)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44),所述第一单向阀(44)的一端穿设所述气液分离器(30)且和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13)连通,且所述第一单向阀(4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41)的一端或所述第一节流元件(41)的一端或第二节流元件(42)的一端或所述第三节流元件(43)的一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45),所述第二单向阀(45)的一端穿设所述气液分离器(30)且和所述车外换热器(12)连通,且所述第二单向阀(4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41)的一端或所述第二节流元件(42)的一端或所述第三节流元件(43)的一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1)包括:出气口和回气口,所述第一控制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46)和第二电磁阀(47),所述第一电磁阀(46)连通所述出气口和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13),所述第二电磁阀(47)连通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车外换热器(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25),所述第二换热器(25)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气口且另一端选择性地连通所述车外换热器(12)或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13)。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1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30)内设置有第一管路(31)和第二管路(32),所述第一管路(31)和所述第二管路(32)贯通所述气液分离器(30),从所述压缩机(11)流出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13)放热后流经第一管路(31)与所述气液分离器(30)换热,从压缩机(11)流出的制冷剂在所述车外换热器(12)放热后流经第二管路(32)与所述气液分离器(30)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30)内设置有第三管路(33),所述第三管路(33)贯通所述气液分离器(30),在所述车外换热器(12)或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14)或所述第一换热器(21)吸热后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三管路(33)内气液分离后回到所述压缩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阀组,所述第二控制阀组选择性地连通所述车外换热器(12)或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13)与所述车外换热器(12)或所述第一换热器(21)或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组包括:第一节流元件(41)、第二节流元件(42)和第三节流元件(43),所述第一节流元件(4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13)且另一端连通所述车外换热器(12),所述第二节流元件(42)的一端连通所述车外换热器(12)或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13)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21),所述第三节流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学韩旭瑞李松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