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器及其触控显示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103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控显示器的触控显示基板,其包括一画素数组、一周边电路区、至少一驱动芯片、多条数据线与多条触控信号读取线。触控信号读取线设置于周边电路区,其中各触控信号读取线包括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各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一部分与相对应的驱动芯片电性连接,各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与画素数组电性连接。至少一条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具有一起始点与一绕折部分,绕折部分至少设置于起始点的一垂直延伸线的一侧并沿一水平方向与一垂直方向绕折,且绕折部分不对称于起始点的垂直延伸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触控显示器及其触控显示基板,尤指一种具有阻抗均化设计的数 据线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触控显示器及其触控显示基板。
技术介绍
在现今各类型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 (mobile 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与影音播放器等可携式电子产品已广泛地使用触控 面板作为人机数据的沟通接口,藉此节省电子产品的体积。触控面板的触控功能主要是通 过一触控感测数组来实现,其中触控感测数组具有多个水平方向的感测垫以及垂直方向的 感测垫,当使用者以手指或其它输入装置于触控面板的表面进行输入时,相对应的感测垫 的位置会产生电容值的变化,藉以产生输入位置的水平坐标或垂直坐标。依据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整合方式不同,触控显示面板可大致区分为外挂式触 控显示面板以及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在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的架构中,触控面板与显示 面板分开独立制作,且触控面板贴附在显示面板的表面;在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架构中, 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整合制作,例如触控感测数组与触控信号读取线制作于显示面板的内 部。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由于具有厚度薄与透光率高的优点,已逐渐成为触控显示面板的 主流广品。然而,由于用以传递触控输入信号的触控信号读取线必须与显示面板本身的线 路,例如数据线共同布设,因此在彼此阻抗不匹配的状况下,触控信号读取线与相邻数据线 之间会相互影响,而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阻抗匹配的触控显示器及其触控显示基板。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包括一画素数组、一周边电路 区、至少一驱动芯片、多条数据线与多条触控信号读取线。周边电路区位于画素数组的周 边。驱动芯片设置于周边电路区。数据线设置于周边电路区,其中各数据线包括一第一部 分与一第二部分,各数据线的第一部分与驱动芯片电性连接,各数据线的第二部分与画素 数组电性连接,且任两相邻的数据线的第二部分具有一相等的间距。触控信号读取线设置 于周边电路区,其中各触控信号读取线包括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各触控信号读取线 的第一部分与相对应的驱动芯片电性连接,各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与画素数组电性 连接。至少一条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具有一起始点与一绕折部分,绕折部分至少设 置于起始点的一垂直延伸线的一侧并沿一水平方向与一垂直方向绕折,且绕折部分不对称 于起始点的垂直延伸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器,其包含上述触控显示基板。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器利用设置具有不对称设计的触控信号读取线的作法,可使得 触控信号读取线与数据线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故可有效提升显示画面与触控感测灵敏度的均一性。附图说明图1绘示了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器的触控显示基板的示意图。图2则绘示了图1的触控显示基板的数据线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局部放大示意 图。图3绘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的数据线与触控信号读取线 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绘示了本较佳实施例的数据线的第二部分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二部分的 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绘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数据线的第二部分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第 二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触控显示基板12显示区14周边电路区16画素数组18驱动芯片20数据线201第一部分202第二部分203第三部分201S起始点201L直线部分201B绕折部分202S起始点202B绕折部分202L直线部分22触控信号读取线221第一部分222第二部分223第三部分221S起始点221L直线部分221B绕折部分222S起始点222L直线部分222B绕折部分222B1第一挠折线222B2第二挠折线LI第一长度L2第二长度24栅极线R 红色次画素G绿色次画素B 蓝色次画素HI水平线H2 水平线H3水平线H4 水平线VI垂直延伸线V2 垂道延伸线G1间距G2 间距G3间距W 宽度PI连接点P2连接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熟习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特列举5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请参考图1与图2。图1绘示了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器的触控显示基 板的示意图,而图2则绘示了图1的触控显示基板的数据线与触控信号读取线的局部放大 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器为将触控面板整合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器, 其中触控面板可为例如电容式触控面板,但不以此为限,而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器可为各式 触控显示器,例如液晶触控显示器、有机发光触控显示器或电泳式触控显示器,但不以此为 限。此外,触控显示器可另包括另一基板(图未示),以及一显示介质层(图未示)设置于 触控显示基板10与另一基板之间,其中显示介质层依照触控显示器的种类不同而可为例 如液晶层、有机发光层或电泳层等。触控显示基板10为设置有开关组件的数组基板,其包 括显示区12、周边电路区14、画素数组16、至少一驱动芯片18、多条数据线20、多条触控信 号读取线22以及多条栅极线24。画素数组16设置于显示区12,而周边电路区14位于画 素数组16的周边,例如周边电路区14可位于显示区12的一侧、两侧、三侧或环绕显示区 12。驱动芯片18设置于周边电路区14,多条数据线20设置于显示区12内并延伸至周边电 路区14而与驱动芯片18电性连接,多条触控信号读取线22设置于显示区12并延伸至周 边电路区14而与驱动芯片18电性连接,多条栅极线24设置于显示区12并延伸至周边电 路区14而与驱动芯片18电性连接。画素数组16包括多个呈数组排列的次画素,例如红色 次画素R、绿色次画素G与蓝色次画素B,且各次画素具有一宽度W。数据线20用以将驱动 芯片18产生的数据信号传递至画素数组16,而触控信号读取线22则用以将触控感测组件 (图未示)接收到的触控输入信号传递至驱动芯片18,以判断出被触控的正确位置。在本 实施例中,用以产生的数据信号的电路以及处理触控输入信号的电路整合于驱动芯片18, 因此触控信号读取线22布设于部分相邻的数据线20之间,并电性连接至对应的驱动芯片 18 ;另外,栅极线24则连接至对应的驱动芯片18。在本实施例中,各数据线20包括第一部分201、第二部分202与第三部分203,其 中各数据线20的第一部分201与驱动芯片18电性连接,各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与画 素数组16电性连接,各数据线20的第三部分203设置于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之 间并与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连接,且任两相邻的数据线20的第二部分202与画素 数组16的连接点之间具有相等的间距G1。此外,随着布设位置的不同,部分数据线20的第 三部分203与相对应的数据线20的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以斜向方式连接。上述 的斜向方式连接意指第三部分203的方向分别与第一部分201以及第二部分202的方向具 有非直角的夹角,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部分数据线20的第一部分201与第二部分202的方 向为垂直方向,而相对应的数据线20的第三部分203的方向则为不平行亦不垂直于第一部 分201与第二部分202的斜向。另外,随着布设位置的不同,部分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包括:一画素数组;一周边电路区,位于该画素数组的周边;至少一驱动芯片,设置于该周边电路区;多条数据线,设置于该周边电路区,其中各该数据线包括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各该数据线的该第一部分与该驱动芯片电性连接,各该数据线的该第二部分与该画素数组电性连接而具有一连接点,且任两相邻的所述数据线的所述第二部分与该画素数组的所述连接点具有一相等的间距;以及多条触控信号读取线,设置于该周边电路区,其中各该触控信号读取线包括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各该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一部分与该相对应的驱动芯片电性连接,各该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二部分与该画素数组电性连接;其中至少一条该触控信号读取线的该第二部分具有一起始点与一绕折部分,该绕折部分至少设置于该起始点的一垂直延伸线的一侧并沿一水平方向和一垂直方向绕折,且该绕折部分不对称于该起始点的该垂直延伸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建豪李敏勤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