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模块总成及其使用的显示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8874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模块总成及其使用的显示器结构。触控模块总成(10)包括至少一灯源模块(13)及至少一光学传感器(11),灯源模块与光学传感器固定相接,且灯源模块为长轴型结构,可垂直于轴向射出光线,灯源模块射出的光线构成一光投射面,该光学传感器置于灯源模块轴向端部,且可实时拍摄光投射面周边的不透光物体。触控模块总成可设置在一个显示器结构内,用以达到接触控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控侦测准确、误差率低且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触控模块总成及其使用的显示器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平面显示器所使用的触控模块总成及其使用的显示器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平面显示器的制造成本显著降低,因此平面显示器逐渐成为家庭电视及计算机用屏幕的主流。此外,因为平面显示器较传统上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的电视更加轻、薄,因此,在火车站、医院、便利商店或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平面显示器,该平面显示器不但可用于显示讯息,还可用于广告的目的,商业上的应用可说是越来越广泛。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或平面显示器在功能上的要求日趋多样化,其相关的科技研发、制造技术也跟着的日新月异。例如,触控屏幕(Touch Screen)的需求,可以让人们方便操作计算机、手机、音响、冰箱或其它电子设备。藉由屏幕显示与屏幕按压操控方式,人们可以舍弃复杂的键盘、按键操作,屏幕清楚标示的图案与人性化的接口可同时达到显示与触控操作的目的。目前大尺寸触控屏幕(一般而言大于10. 1英寸为大尺寸)逐渐以光学式触控来取代传统的电阻式及电容式。而光学式的触控模块所需的组件较多,不易达到薄型化的要求;而且若要以常用的“三角定位法”来克服多点触控的“接触点重迭”或“侦测死角”问题, 则需要依靠多个光学传感器(可以是摄影机、照像机)以及较高等级的微控制器或计算芯片,才能精准地计算触控点,避免误判人们按压的触控点;因此触控屏幕的成本较高。因此,如何将降低光学触控功能的显示器结构之制造成本,且同时克服「三角定位法」的缺点,这是目前现有技术所无法达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显示器结构与触控模块总成的制造成本。本技术另一目的在克服光学式触控的“三角定位法”的“接触点重迭”或“侦测死角”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该触控模块总成,其包括至少一灯源模块及至少一光学传感器,灯源模块与光学传感器固定相接,且灯源模块为长轴型结构,可沿垂直轴向射出光线,灯源模块射出的光线构成一光投射面;光学传感器置于灯源模块轴向端部,且可实时拍摄光投射面周边的不透光物体。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结构,该显示器结构包括一液晶面板、至少一光学膜片、一导光板、一反射膜片、一前框、至少一可见光灯源、一背板及一前述的触控模块总成。其中,液晶面板、光学膜片、导光板及反射膜片依序以各侧面相邻靠而排列。导光板的侧边包括有入光面。前框设置于液晶面板外侧周边。前述的触控模块总成置于前框与液晶面板之间,从而触控模块总成中的灯源模块设置在前框与液晶面板之间,灯源模块为长轴型结构,且可沿垂直轴向射出光线,每个灯源模块射出的光线构成一光投射面,将这些灯源模块置于液晶面板的相异侧边,使这些光投射面与液晶面板互呈平行。光学传感器设置于前框内部角落处,且可实时拍摄光投射面周边的不透光物体,同时并输出多个影像信号。可见光灯源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侧。背板设置于反射膜片的外侧面。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显示器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影像处理模块,每一影像处理模块分别与一光学传感器相接,用以接收多个影像信号,并藉由分析计算这些影像信号而得到并输出至少一位置信号。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光学传感器为摄影机、照相机、电荷耦合组件或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该影像处理模块为微控制器、中央处理器或缩放控制器。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灯源模块射出的多条光线互为平行。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至少两灯源模块互呈垂直设置。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光学传感器的数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该液晶面板的两相对应之角落,或分别设置于该液晶面板的同一侧边之角落。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光学传感器的数目为三个或四个,且多个光学传感器不设置于同一直线。藉此,本技术的触控模块总成及其使用的显示器结构,可降低光学触控功能的显示器结构的制造成本,且同时克服“三角定位法”的缺点,不再发生多点触控的“接触点重迭”或“侦测死角”问题,且以较低的成本来达到精准地计算触控点、避免误判人们按压触控点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器结构的触控感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器结构的触控感测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器结构的触控感测功能方块图。图5为本技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器结构的触控感测示意图。标识说明1、2:显示器结构10,20 触控模块总成11,21 光学传感器12、22 光学膜片13、23 灯源模块131,231 灯罩132、232:导光条14 影像处理模块15、25 液晶面板16,26 导光板17、27 背板17A 入光面171、271 反射膜片18、28 前框19,29 可见光灯源9 计算机H1、H2、H3:手指P1、P2、P3:触控点Sa、S3、Sv 影像信号SP1、SP1、SP2 位置信号。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个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器结构1,其包括一个前框18、一个液晶面板 15、两层光学膜片12、一个导光板16、一层反射膜片171、一个触控模块总成10、一个可见光灯源19及一个背板17。其中,触控模块总成10包括二个灯源模块13及一个光学传感器11。液晶面板15、 光学膜片12、导光板16及反射膜片171依序由上至下,分别以各侧面相邻靠而上下排列。 导光板16的左侧边包括一个入光面17A,可见光灯源19设置于导光板16的入光面17A侧。 这样,可见光灯源19发射出的可见光光线,向右投射至导光板16内部,然后导光板16将光线导引向上,光线依序经过两层光学膜片12后,进入液晶面板15,以作为液晶面板15的背光源,人们从液晶面板15的外侧(即图1的上方)即可看见液晶面板15所显示的影像视讯画面。导光板16的目的在于导引光线,使射入的可见光光线均勻地由导光板16的上表面(通常称为“出光面”)射出。光学膜片12可分别为扩散板与增亮膜。扩散板的目的在于将光线均勻地扩散混光,增亮膜的目的在于将扩散混光后的光线收敛聚集,使其在出光视角上具有较佳的光强度。反射膜片171的目的在于将往下射出导光板16的残余光线再度反射回导光板16内,增加光线能量的回收利用率。前框18设置于液晶面板15上方外侧周边,背板17设置于反射膜片171的外侧面 (亦即该显示器结构的最下方),前框18与背板17分别上下地将该显示器结构1内的组件夹持,用以固定其内部的组件,避免分离、脱落。请再同时参阅图1、图2与图3,图2所示为本技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器结构的触控感测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器结构的触控感测立体图。其中,触控模块总成10的两灯源模块13均为长轴型结构,且置于前框18与液晶面板 15之间。光学传感器11置于两个灯源模块13的轴向端部之处,且光学传感器11的两侧可分别与两个灯源模块13固定相接,或者只与一个灯源模块13固定相接。如图1所示,灯源模块13系进一步由一个灯罩131及一个导光条132组成,且灯罩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模块总成(10、20),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模块总成(10、20)包括:至少一灯源模块(13、23),所述灯源模块(13、23)为长轴型结构,且可沿垂直于所述灯源模块(13、23)的轴向射出光线,所述灯源模块(13、23)射出的多条光线构成一个光投射面;至少一光学传感器(11、21),所述光学传感器(11、21)设置于所述灯源模块(13、23)的轴向端部之处,且可实时拍摄该光投射面周边的不透光物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心薇郑惟仁吴季庭
申请(专利权)人: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