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1003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5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工作台组件,工作台组件包括第一工作台与第二工作台,工作台组件的四周依次设有第一装配站、第二装配站、第三装配站、第四装配站与第五装配站,第三装配站设置在工作台组件的一端处,第一装配站、第二装配站、第三装配站、第四装配站与第五装配站组成U形结构,并且电性连接至PLC控制器,工作台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一第一机械臂与一第二机械臂,第一机械臂设有一吸头,吸头设置在第一辅料飞达与第二辅料飞达的顶端,第一机械臂与第二机械臂电性连接至PLC控制器。该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具有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种类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笔记本外壳取料装配,特别是一种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


技术介绍

1、目前,按照一条流的生产方式生产,呈直线形状,设备配置按物流路线直线放置。此种直线式流水线,占用较大的工厂空间面积,流水线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都需要生产人员操作,增加生产成本。

2、同时直线式流水线的切换时间长,物料配送难度大,按直线流水取料,有一个工序错误,将导致批量返工。

3、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具有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种类等优点。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包括一工作台组件,所述工作台组件的四周依次固定连接一第一装配站、一第二装配站、一第三装配站、一第四装配站与一第五装配站,所述工作台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一第一机械臂与一第二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与所述第二机械臂电性连接至plc控制器;

3、所述第三装配站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组件的一端处,所述第一装配站、所述第二装配站、所述第三装配站、所述第四装配站与所述第五装配站组成u形结构,并且电性连接至plc控制器;

4、所述工作台组件包括一第一工作台与一第二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的顶端处依次设有所述第一装配站、所述第一机械臂与所述第五装配站,所述第二工作台的顶端处依次设有所述第二装配站、所述第二机械臂与所述第四装配站,所述第一工作台靠近所述第二工作台的一侧固定连接一第一输送臂与一第二输送臂。

5、优选的,所述第一装配站设有一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顶端滑动连接一第一组装治具,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转换治具,并且一侧设有第一直角坐标机器人与第一辅料飞达,所述第一转换治具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臂下侧。

6、优选的,所述第一组装治具的四周依次设有一直角挡、一横向气缸与一纵向气缸,所述直角挡、所述横向气缸与所述纵向气缸之间压接笔记本外壳。

7、优选的,所述第五装配站设有一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远离所述第一机械臂的一侧设有第二辅料飞达与第二直角坐标机器人,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的一端设有一第二转换治具,并且顶端滑动连接一第二组装治具。

8、优选的,所述第一机械臂设有一吸头,所述吸头设置在所述第一辅料飞达与所述第二辅料飞达的顶端。

9、优选的,所述第二装配站包括第三辅料飞达、第一振动盘、第三组装治具与第三直线导轨,所述第三组装治具与所述第三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振动盘、所述第三组装治具设置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的一侧。

10、优选的,所述第三装配站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一横杆与一竖杆,所述横杆一端下侧设有一第三转换治具,并且另一端下侧设有一第四转换治具。

11、优选的,所述第四装配站设有一第三直角坐标机器人,所述第三直角坐标机器人的一侧设有第四直线导轨,并且一端设有一第二振动盘,所述第四直线导轨的顶端滑动连接第四组装治具。

12、优选的,所述第一直角坐标机器人的一端下侧设有一上料装置。

13、优选的,所述第二直角坐标机器人的一端下侧设有一下料装置。

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5、本技术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u形线结构设置,便于机械臂从两侧的飞达或者振动盘取料,减少场地占用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提高了装配效率;u形线设置,减少操作人员,降低生产成本;根据生产所需,可以生产多品种产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组件,所述工作台组件的四周依次固定连接第一装配站(10)、第二装配站(20)、第三装配站(30)、第四装配站(40)与第五装配站(50),所述工作台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机械臂(200)与第二机械臂(300),所述第一机械臂(200)与所述第二机械臂(300)电性连接至PLC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站(10)设有一第一直线导轨(12),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2)的顶端滑动连接一第一组装治具(13),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2)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转换治具(15),并且一侧设有第一直角坐标机器人(11)与第一辅料飞达(14),所述第一转换治具(15)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臂(16)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装治具(13)的四周依次设有一直角挡(131)、一横向气缸(135)与一纵向气缸(136),所述直角挡(131)、所述横向气缸(135)与所述纵向气缸(136)之间压接笔记本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装配站(50)设有一第二直线导轨(53),所述第二直线导轨(53)远离所述第一机械臂(200)的一侧设有第二辅料飞达(55)与第二直角坐标机器人(56),所述第二直线导轨(53)的一端设有一第二转换治具(52),并且顶端滑动连接一第二组装治具(5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械臂(200)一端处设有一吸头(201),所述吸头(201)设置在所述第一辅料飞达(14)与所述第二辅料飞达(55)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站(20)包括第三辅料飞达(23)、第一振动盘(24)、第三组装治具(22)与第三直线导轨(21),所述第三组装治具(22)与所述第三直线导轨(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振动盘(24)、所述第三组装治具(22)设置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21)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装配站(30)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一横杆(31)与一竖杆(32),所述横杆(31)一端下侧设有一第三转换治具(35),并且另一端下侧设有一第四转换治具(3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装配站(40)设有一第三直角坐标机器人(45),所述第三直角坐标机器人(45)的一侧设有第四直线导轨(42),并且一端设有一第二振动盘(44),所述第四直线导轨(42)的顶端滑动连接第四组装治具(4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角坐标机器人(11)的一端下侧设有一上料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角坐标机器人(56)的一端下侧设有一下料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组件,所述工作台组件的四周依次固定连接第一装配站(10)、第二装配站(20)、第三装配站(30)、第四装配站(40)与第五装配站(50),所述工作台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机械臂(200)与第二机械臂(300),所述第一机械臂(200)与所述第二机械臂(300)电性连接至plc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站(10)设有一第一直线导轨(12),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2)的顶端滑动连接一第一组装治具(13),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2)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转换治具(15),并且一侧设有第一直角坐标机器人(11)与第一辅料飞达(14),所述第一转换治具(15)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臂(16)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装治具(13)的四周依次设有一直角挡(131)、一横向气缸(135)与一纵向气缸(136),所述直角挡(131)、所述横向气缸(135)与所述纵向气缸(136)之间压接笔记本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于笔记本外壳取料的自动化u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装配站(50)设有一第二直线导轨(53),所述第二直线导轨(53)远离所述第一机械臂(200)的一侧设有第二辅料飞达(55)与第二直角坐标机器人(56),所述第二直线导轨(53)的一端设有一第二转换治具(52),并且顶端滑动连接一第二组装治具(54)。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瀚海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