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9934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6
本技术涉及轴承装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包括减速器壳体,减速器壳体右端面高度贯通连接有轴承壳体,减速器壳体内部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右端延伸至轴承壳体内部。该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通过设置蜗杆、蜗轮、螺杆、调节板和弹簧,通过转动蜗杆,使蜗杆带动蜗轮和螺杆同步转动,使调节板沿导向板外表面向左滑动,通过弹簧推动连接板向左移动,使顶杆与轴承外圈发生挤压,对轴承进行预紧,利用蜗轮和蜗杆的自锁性,使装置预紧力调节机构更可靠;通过设置弹簧,利用弹簧的弹力,避免顶杆对轴承外圈的挤压力发生突变,防止预紧力突然变小,同时利用弹簧对轴承转动时的震动,减少装置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装配,具体为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1、轴承的预紧力是施加在轴承内外圈之间的轴向力。由于轴承圈套与滚子之间多少存在间隙,施加一定的预紧力可以消除游隙,减少轴承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及振动。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减速器轴承用预紧力调节装置,公开号为cn112392940b,包括待安装的轴承以及轴承座,所述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制的安装孔内,包括卡装机构,调节螺钉和百分表,所述卡装机构可与轴承座制出的安装孔卡装固定,该卡装机构内分别穿装有调节螺钉和百分表,所述调节螺钉和百分表间隔设置,该调节螺钉和百分表的测杆相互平行,所述调节螺钉和百分表测杆的下端部均由卡装机构的底部穿出并压接在待安装的轴承轴向端面内。

3、但是还是包括以下缺点:装置通过转动调节螺栓,使其下端部和轴承端面紧密压接来调整预紧力,但是装置在运行时会产生震动,会使调节螺栓逐渐松动,使会降低轴的支撑刚度和齿轮的啮合精度,导致异常振动、噪音,当轴承运行时,齿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包括减速器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右端面高度贯通连接有轴承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内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右端延伸至轴承壳体内部,所述传动轴右端外表面转动套设有轴承,所述传动轴右侧设置有预紧力调节机构,所述预紧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部;

3、所述调节部包括后盖、螺杆和调节板,所述轴承壳体左右端面为贯通设置,所述后盖左端面与轴承壳体右端面相适配,所述调节板螺纹套设在螺杆外表面;

4、所述调节板左侧设置有挤压部;

5、所述挤压部包括连接板和顶杆,所述顶杆右端面与连接板左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杆左端面与轴承外圈右端面接触。

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杆外表面固定套设有蜗轮,所述后盖上方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顶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蜗杆底端外表面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贯穿后盖顶面并延伸至后盖内部,所述蜗杆外表面与蜗轮外表面啮合连接,通过设置蜗轮和蜗杆,通过转动蜗杆,使蜗杆带动蜗轮和螺杆同步转动,利用蜗轮和蜗杆的自锁性,使装置预紧力调节机构更可靠。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杆右端面通过轴承座与后盖右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杆左端和调节板均延伸至轴承壳体内部,通过设置螺杆和调节板,便于通过螺杆驱动调节板左右移动。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后盖右侧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轴承壳体右端面开设有螺孔,所述连接螺栓左端外表面滑动贯穿后盖右端面并延伸至螺孔内部,所述连接螺栓左端外表面与螺孔内壁螺纹连接,通过设置后盖和螺栓,便于对轴承壳体内部进行拆卸维修。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板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左端与连接板右端固定挤压接触,通过设置弹簧,利用弹簧的弹力,避免顶杆对轴承外圈的挤压力发生突变,防止预紧力突然变小,同时利用弹簧对轴承转动时的震动,减少装置的噪音。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板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轴承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右端滑动贯穿滑槽内壁,通过设置调节板,避免调节板左右移动的时候发生旋转。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轴承壳体内壁开设有t型滑槽,t型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外表面与连接板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t型滑块,使多个顶杆对轴承外圈的挤压力相同。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通过设置蜗杆、蜗轮、螺杆、调节板、导向板和弹簧,通过转动蜗杆,使蜗杆带动蜗轮和螺杆同步转动,使调节板沿导向板外表面向左滑动,通过弹簧推动连接板向左移动,使顶杆与轴承外圈发生挤压,对轴承进行预紧,利用蜗轮和蜗杆的自锁性,使装置预紧力调节机构更可靠;通过设置弹簧,利用弹簧的弹力,避免顶杆对轴承外圈的挤压力发生突变,防止预紧力突然变小,同时利用弹簧对轴承转动时的震动,减少装置的噪音;通过设置导向板,防止调节板沿导向板外表面左右移动时发生旋转,通过设置t型滑块,使连接板始终与轴承外圈右端面平行,使多个顶杆对轴承外圈的挤压力相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包括减速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壳体(1)右端面高度贯通连接有轴承壳体(2),所述减速器壳体(1)内部设置有传动轴(4),所述传动轴(4)右端延伸至轴承壳体(2)内部,所述传动轴(4)右端外表面转动套设有轴承(5),所述传动轴(4)右侧设置有预紧力调节机构(3),所述预紧力调节机构(3)包括调节部(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24)外表面固定套设有蜗轮(323),所述后盖(321)上方设置有蜗杆(322),所述蜗杆(322)顶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蜗杆(322)底端外表面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贯穿后盖(321)顶面并延伸至后盖(321)内部,所述蜗杆(322)外表面与蜗轮(323)外表面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24)右端面通过轴承座与后盖(321)右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杆(324)左端和调节板(325)均延伸至轴承壳体(2)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321)右侧设置有连接螺栓(327),所述轴承壳体(2)右端面开设有螺孔,所述连接螺栓(327)左端外表面滑动贯穿后盖(321)右端面并延伸至螺孔内部,所述连接螺栓(327)左端外表面与螺孔内壁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325)左端面固定连接有弹簧(328),所述弹簧(328)左端与连接板(312)右端固定挤压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325)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轴承壳体(2)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板(326),所述导向板(326)右端滑动贯穿滑槽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壳体(2)内壁开设有T型滑槽,T型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T型滑块(315),所述T型滑块(315)外表面与连接板(312)外表面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包括减速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壳体(1)右端面高度贯通连接有轴承壳体(2),所述减速器壳体(1)内部设置有传动轴(4),所述传动轴(4)右端延伸至轴承壳体(2)内部,所述传动轴(4)右端外表面转动套设有轴承(5),所述传动轴(4)右侧设置有预紧力调节机构(3),所述预紧力调节机构(3)包括调节部(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24)外表面固定套设有蜗轮(323),所述后盖(321)上方设置有蜗杆(322),所述蜗杆(322)顶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蜗杆(322)底端外表面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贯穿后盖(321)顶面并延伸至后盖(321)内部,所述蜗杆(322)外表面与蜗轮(323)外表面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轴承预紧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24)右端面通过轴承座与后盖(321)右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杆(324)左端和调节板(325)均延伸至轴承壳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梓垚
申请(专利权)人:智动天津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