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6485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8
本申请涉及一种布料传输装置,包括机架、进布辊、出布辊、挤压辊组,机架还连接有移动组件、两个推动板,两个推动板沿布料宽度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推动板间隔形成供布料通过的空隙,移动组件用于带动两个推动板沿布料宽度方向移动。减少布料所携带的废水,挤压完成后的布料提高出布辊导入染色机内,布料所携带的废水减少,减少了废水对染液的污染,提高了染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布料染色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布料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1、布料染色前需要通过前处理,通常采用水洗机对布料进行清洗,以此减少布料的杂质,以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

2、授权公告号为cn219342557u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平幅水洗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柱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滚筒,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挤水组件,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水洗箱,且水洗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循环组件。该平幅水洗机设置有第一挤水辊、电机、螺杆、升降块、滑槽、滑块和第二挤水辊,在布料离开水洗箱的时候,先通过第一挤水辊和第二挤水辊对其进行挤压,把布料中多余的水分给挤出去,使被挤出后的水重新流回到水洗箱中,且第二挤水辊通过升降块来调节高度,便于对不同厚度的布料进行挤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布料的生产效率。

3、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布料水洗并提高轧水后,将布料投入染色机内进行染色,布料存在脱水不彻底的可能性,布料携带水洗机内的废水进入染色机,易对染色机内的染液造成污染,进而对染色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布料携带至染色机内的废水,提高染色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布料传输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布料传输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布料传输装置,包括机架、转动连接于机架的进布辊、出布辊、挤压辊组,所述进布辊靠近水洗机的出料端设置,所述出布辊靠近染色机进料端设置,所述进布辊、挤压辊组、出布辊沿布料运输方向依次分布,所述机架还连接有移动组件、两个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位于挤压辊组靠近进布辊一侧,两个所述推动板沿布料宽度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所述推动板间隔形成供布料通过的空隙,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带动两个推动板沿布料宽度方向移动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洗机水洗完成的布料通过进布辊的导向作用导向至挤压辊组时,移动组件带动两个推动板沿布料宽度方向移动并相互靠近,以此使得布料折叠在一起,折叠后的布料通过挤压辊组,通过挤压辊组对布料的挤压,以此减少布料所携带的废水,挤压完成后的布料提高出布辊导入染色机内,布料所携带的废水减少,减少了废水对染液的污染,提高了染色效果。

5、可选的,机架还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长度方向与布料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移动板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长度方向与布料宽度方向一致,移动组件包括螺纹杆、第一电机,所述螺纹杆长度方向与布料宽度方向一致,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于滑动槽内,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移动板,所述螺纹杆沿其长度方向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两个所述推动板沿竖直方向一侧均连接有滑块,所述螺纹杆包括正螺纹段、反螺纹段,两个所述滑块分别螺纹套设于正螺纹段与反螺纹段。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得两个滑块沿移动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滑动槽内,使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或远离,以此带动推动板移动,进而使得布料折叠,以此便于挤压辊组对布料进行挤压。

7、可选的,挤压辊组包括第一辊、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与第二辊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辊位于第二辊正上方,所述第一辊与第二辊间隔形成供布料通过的空隙,所述第二辊转动连接于机架,所述第一辊通过移动块连接于机架,所述第一辊转动连接于移动块,所述机架开设有供移动块嵌入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所述移动块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移动槽内,所述移动槽内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弹簧一端连接于移动槽内壁,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于移动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一弹簧,使得较厚的布料通过第一辊与第二辊之间的空隙时,布料推动第一辊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弹簧发生形变,第一弹簧具有一定弹力,以此使得第一辊对布料的挤压力提高,较薄布料提高第一辊与第二辊之间空隙时,与上述原理相同,布料推动第一辊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的距离较小,进而使得第一弹簧发生形变的程度较小,第一辊对布料的挤压力较小,以此使得挤压辊组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

9、可选的,第一辊套设有两个限位环,两个所述限位环沿第一辊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所述限位环间隔形成供布料通过的空隙,所述第一辊周侧开设有供限位环嵌入的环槽,所述环槽周向与第一辊周向一致,所述环槽内壁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长度方向与第一辊径向一致,所述第二弹簧一端连接于环槽内壁,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连接于限位环内圈,所述限位环外圈与第二辊接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限位环,使得布料通过挤压辊组时,受限位环的限位作用,使得布料保持折叠状态通过挤压辊组,以此提高挤压效果,且增设第二弹簧,使得第一辊向挤压布料时,限位环沿第一辊径向嵌入环槽内,以此减少限位环对第一辊移动的影响。

11、可选的,机架还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与布料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支撑板位于挤压辊组靠近进布辊一侧,所述支撑板位于布料下方,所述支撑板用于承载布料,所述推动板沿布料宽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撑板顶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支撑板,使得推动板推动布料驱使布料折叠时,布料承载与支撑板顶部,以此便于布料折叠在一起。

13、可选的,挤压辊组下方设有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用于收集废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回收箱,尽量避免挤压辊组挤压布料时,废水滴落至周边环境中造成污染。

15、可选的,支撑板开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回收箱设于支撑板下方。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出水孔,尽量避免废水滴落在支撑板上并在支撑板顶部堆积的情况,减少废水对后续通过支撑板布料造成的二次污染。

17、可选的,支撑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机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可拆卸连接,以此便于支撑板的清洗与更换。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水洗机水洗完成的布料通过进布辊的导向作用导向至挤压辊组时,移动组件带动两个推动板沿布料宽度方向移动并相互靠近,以此使得布料折叠在一起,折叠后的布料通过挤压辊组,通过挤压辊组对布料的挤压,以此减少布料所携带的废水,挤压完成后的布料提高出布辊导入染色机内,布料所携带的废水减少,减少了废水对染液的污染,提高了染色效果;

21、2.增设第一弹簧,使得较厚的布料通过第一辊与第二辊之间的空隙时,布料推动第一辊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弹簧发生形变,第一弹簧具有一定弹力,以此使得第一辊对布料的挤压力提高,较薄布料提高第一辊与第二辊之间空隙时,与上述原理相同,布料推动第一辊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的距离较小,进而使得第一弹簧发生形变的程度较小,第一辊对布料的挤压力较小,以此使得挤压辊组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

22、3.增设限位环,使得布料通过挤压辊组时,受限位环的限位作用,使得布料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转动连接于机架(100)的进布辊(200)、出布辊(160)、挤压辊组(300),所述进布辊(200)靠近水洗机的出料端设置,所述出布辊(160)靠近染色机进料端设置,所述进布辊(200)、挤压辊组(300)、出布辊(160)沿布料运输方向依次分布,所述机架(100)还连接有移动组件(400)、两个推动板(110),所述推动板(110)位于挤压辊组(300)靠近进布辊(200)一侧,两个所述推动板(110)沿布料宽度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所述推动板(110)间隔形成供布料通过的空隙,所述移动组件(400)用于带动两个推动板(110)沿布料宽度方向移动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还连接有移动板(140),所述移动板(140)长度方向与布料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移动板(140)开设有滑动槽(141),滑动槽(141)长度方向与布料宽度方向一致,移动组件(400)包括螺纹杆(410)、第一电机(420),所述螺纹杆(410)长度方向与布料宽度方向一致,所述螺纹杆(410)转动连接于滑动槽(141)内,所述第一电机(420)连接于移动板(140),所述螺纹杆(410)沿其长度方向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机(420)的输出轴,两个所述推动板(110)沿竖直方向一侧均连接有滑块(111),所述螺纹杆(410)包括正螺纹段(411)、反螺纹段(412),两个所述滑块(111)分别螺纹套设于正螺纹段(411)与反螺纹段(4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组(300)包括第一辊(310)、第二辊(320),所述第一辊(310)与第二辊(320)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辊(310)位于第二辊(320)正上方,所述第一辊(310)与第二辊(320)间隔形成供布料通过的空隙,所述第二辊(320)转动连接于机架(100),所述第一辊(310)通过移动块(151)连接于机架(100),所述第一辊(310)转动连接于移动块(151),所述机架(100)开设有供移动块(151)嵌入的移动槽(150),所述移动槽(150)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所述移动块(15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移动槽(150)内,所述移动槽(150)内连接有第一弹簧(152),所述第一弹簧(152)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弹簧(152)一端连接于移动槽(150)内壁,所述第一弹簧(152)另一端连接于移动块(1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310)套设有两个限位环(311),两个所述限位环(311)沿第一辊(310)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所述限位环(311)间隔形成供布料通过的空隙,所述第一辊(310)周侧开设有供限位环(311)嵌入的环槽(312),所述环槽(312)周向与第一辊(310)周向一致,所述环槽(312)内壁连接有第二弹簧(313),所述第二弹簧(313)长度方向与第一辊(310)径向一致,所述第二弹簧(313)一端连接于环槽(312)内壁,所述第二弹簧(313)另一端连接于限位环(311)内圈,所述限位环(311)外圈与第二辊(320)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还连接有支撑板(120),所述支撑板(120)宽度方向与布料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支撑板(120)位于挤压辊组(300)靠近进布辊(200)一侧,所述支撑板(120)位于布料下方,所述支撑板(120)用于承载布料,所述推动板(110)沿布料宽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支撑板(120)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组(300)下方设有回收箱(130),所述回收箱(130)用于收集废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0)开设有若干出水孔(121),所述回收箱(130)设于支撑板(120)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0)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机架(1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转动连接于机架(100)的进布辊(200)、出布辊(160)、挤压辊组(300),所述进布辊(200)靠近水洗机的出料端设置,所述出布辊(160)靠近染色机进料端设置,所述进布辊(200)、挤压辊组(300)、出布辊(160)沿布料运输方向依次分布,所述机架(100)还连接有移动组件(400)、两个推动板(110),所述推动板(110)位于挤压辊组(300)靠近进布辊(200)一侧,两个所述推动板(110)沿布料宽度方向间隔分布,两个所述推动板(110)间隔形成供布料通过的空隙,所述移动组件(400)用于带动两个推动板(110)沿布料宽度方向移动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还连接有移动板(140),所述移动板(140)长度方向与布料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移动板(140)开设有滑动槽(141),滑动槽(141)长度方向与布料宽度方向一致,移动组件(400)包括螺纹杆(410)、第一电机(420),所述螺纹杆(410)长度方向与布料宽度方向一致,所述螺纹杆(410)转动连接于滑动槽(141)内,所述第一电机(420)连接于移动板(140),所述螺纹杆(410)沿其长度方向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机(420)的输出轴,两个所述推动板(110)沿竖直方向一侧均连接有滑块(111),所述螺纹杆(410)包括正螺纹段(411)、反螺纹段(412),两个所述滑块(111)分别螺纹套设于正螺纹段(411)与反螺纹段(4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组(300)包括第一辊(310)、第二辊(320),所述第一辊(310)与第二辊(320)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辊(310)位于第二辊(320)正上方,所述第一辊(310)与第二辊(320)间隔形成供布料通过的空隙,所述第二辊(320)转动连接于机架(100),所述第一辊(310)通过移动块(151)连接于机架(100),所述第一辊(310)转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士新高翔俞盈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凯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