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平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5988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5
本技术提供一种载重平车装置。上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包括平台座、底托升降支撑机构及旋转车体机构;平台座安装于底托升降支撑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底托升降支撑机构用于驱动平台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旋转车体机构包括旋转主体、连接座及驱动轮组件,连接座连接于旋转主体的顶部,旋转主体安装于驱动轮组件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轮组件位于旋转主体的底部,驱动轮组件安装于传输轨道,以使驱动轮组件用于驱动旋转主体沿传输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旋转主体用于在底托升降支撑机构驱动平台座运动至预定高度时驱动该驱动轮组件旋转预设角度。上述的载重平车装置使得载重平车装置上承载的货物在十字交叉处的交叉轨道上进行转运时的转运方便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输载重设备的,特别是涉及一种载重平车装置


技术介绍

1、载重平车装置是一种用于承载货物的运输装置。载重平车装置广泛应用于仓库、物流中心、港口、加工工厂、制造车间及采石场等地方。其中,制造车间的地面设置有传输轨道,载重平车装置用于安装于传输轨道上,以使载重平车装置在传输轨道上运行,使得载重平车装置沿着传输轨道输送货物。

2、在现有技术中,受限于制造车间的布局及空间大小,在制造车间的东西方向及南北方向都需要铺设相应的传输轨道,以使载重平车装置沿着相应的传输轨道运行,东西方向的传输轨道为横向传输轨道,南北方向的传输轨道为纵向传输轨道,横向传输轨道与纵向传输轨道相互垂直,以使横向传输轨道与纵向传输轨道十字交叉,为了保证载重平车装置在相互垂直的横向传输轨道及纵向传输轨道上运行,需要在横向传输轨道及纵向传输轨道的十字交叉处的交叉轨道的中间开设槽口,以使载重平车装置沿着槽口转向,使得载重平车装置由横向传输轨道转入纵向传输轨道,或使得载重平车装置由纵向传输轨道转入横向传输轨道,由于横向传输轨道与纵向传输轨道十字交叉,使得横向传输轨道与纵向传输轨道相交重叠,以使横向传输轨道与纵向传输轨道之间存在高度差,从而使得槽口存在高度差,以使槽口倾斜设置;

3、当载重平车装置运行至槽口处需要进行变换轨道时,载重平车装置在变换轨道的过程中沿槽口倾斜运行,使得载重平车装置较易发生上下颠簸,以使载重平车装置上承载的货物较易发生晃动,导致发生晃动的货物较易从载重平车装置上滑落,从而使得载重平车装置上承载的货物的位置稳定性较差,进而使得载重平车装置上承载的货物在十字交叉处的交叉轨道上进行转运时较难转运至另一方向的传输轨道上,使得载重平车装置上承载的货物在十字交叉处的交叉轨道上进行转运时的转运方便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得载重平车装置上承载的货物在十字交叉处的交叉轨道上进行转运时的转运方便性较好的载重平车装置。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载重平车装置,用于安装于传输轨道,包括:

4、平台座,用于承载货物,所述平台座形成有安装槽;

5、底托升降支撑机构,位于所述平台座的下方,所述平台座安装于所述底托升降支撑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底托升降支撑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平台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以及

6、旋转车体机构,包括旋转主体、连接座及驱动轮组件,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旋转主体的顶部,所述旋转主体安装于所述驱动轮组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驱动轮组件位于所述旋转主体的底部,所述驱动轮组件安装于所述传输轨道,以使所述驱动轮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主体沿所述传输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旋转主体用于在所述底托升降支撑机构驱动所述平台座运动至预定高度时驱动该所述驱动轮组件旋转预设角度,所述连接座穿设于所述安装槽并与所述平台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主体与所述平台座抵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座还形成有放置槽及插接过孔,所述插接过孔分别与所述安装槽及所述放置槽连通,所述平台座设置有插接组件,所述插接组件位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连接座形成有连接孔及连接槽,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插接过孔及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连接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插接组件的插接端依次穿设于所述插接过孔及所述连接孔,所述插接组件的插接端依次与所述平台座及所述连接座插接,以使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平台座可拆卸连接。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驱动电机及插接销轴,所述插接销轴安装于所述插接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插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插接销轴沿所述插接过孔的延伸方向伸缩运动,所述插接组件的所述插接销轴依次穿设于所述插接过孔及所述连接孔,所述插接组件的所述插接销轴依次与所述平台座及所述连接座插接,以使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平台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接驱动电机与所述平台座连接,所述插接驱动电机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槽、所述插接过孔、所述插接组件及所述连接孔的数目均为两个,所述放置槽、所述插接过孔、所述插接组件及所述连接孔对应设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插接组件以所述连接座的中心轴线成轴对称分布。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托升降支撑机构包括底托架及多个升降支撑座,多个所述升降支撑座环绕所述底托架的底部周缘间隔设置,所述底托架背离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的一侧与所述平台座连接,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底托架连接,以使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驱动所述底托架带动所述平台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包括升降驱动件、第一升降支撑杆及第二升降支撑杆,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杆安装于所述升降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升降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杆形成有伸缩槽,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杆穿设于所述伸缩槽并与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杆伸缩连接,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的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杆与所述底托架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主体包括旋转顶座、旋转驱动电机及旋转底座,所述旋转顶座形成有容纳槽,所述旋转底座穿设于所述容纳槽并与所述旋转顶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旋转底座连接,以使所述旋转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旋转底座相对于所述旋转顶座转动,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旋转顶座的顶部,所述旋转底座安装于所述驱动轮组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驱动轮组件位于所述旋转底座的底部,所述旋转底座相对于所述旋转顶座转动用于在所述底托升降支撑机构驱动所述平台座运动至预定高度时驱动该所述驱动轮组件旋转预设角度,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轮架主体及两个动轮组,两个所述动轮组相对设置,每一所述动轮组位于所述轮架主体的下方,每一所述动轮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轮架主体,所述轮架主体与所述旋转主体连接,每一所述动轮组安装于相应的所述传输轨道,以使每一所述动轮组用于驱动所述轮架主体带动所述旋转主体沿所述传输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动轮组设置有多个驱动滑轮,每一所述动轮组的每一所述驱动滑轮形成有用于与所述传输轨道连接的环形滑槽。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7、由于平台座用于承载货物,底托升降支撑机构用于驱动平台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以使平台座上承载的货物随着平台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旋转主体安装于驱动轮组件的动力输出端,驱动轮组件安装于传输轨道,以使驱动轮组件用于驱动旋转主体沿传输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连接座与平台座可拆卸连接,连接座连接于旋转主体的顶部,使得旋转主体带动平台座沿传输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即使得平台座上承载的货物随着平台座沿传输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当载重平车装置运行至槽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重平车装置,用于安装于传输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座还形成有放置槽及插接过孔,所述插接过孔分别与所述安装槽及所述放置槽连通,所述平台座设置有插接组件,所述插接组件位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连接座形成有连接孔及连接槽,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插接过孔及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连接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插接组件的插接端依次穿设于所述插接过孔及所述连接孔,所述插接组件的插接端依次与所述平台座及所述连接座插接,以使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平台座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驱动电机及插接销轴,所述插接销轴安装于所述插接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插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插接销轴沿所述插接过孔的延伸方向伸缩运动,所述插接组件的所述插接销轴依次穿设于所述插接过孔及所述连接孔,所述插接组件的所述插接销轴依次与所述平台座及所述连接座插接,以使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平台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接驱动电机与所述平台座连接,所述插接驱动电机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所述插接过孔、所述插接组件及所述连接孔的数目均为两个,所述放置槽、所述插接过孔、所述插接组件及所述连接孔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插接组件以所述连接座的中心轴线成轴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升降支撑机构包括底托架及多个升降支撑座,多个所述升降支撑座环绕所述底托架的底部周缘间隔设置,所述底托架背离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的一侧与所述平台座连接,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底托架连接,以使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驱动所述底托架带动所述平台座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包括升降驱动件、第一升降支撑杆及第二升降支撑杆,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杆安装于所述升降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升降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杆形成有伸缩槽,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杆穿设于所述伸缩槽并与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杆伸缩连接,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的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杆与所述底托架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主体包括旋转顶座、旋转驱动电机及旋转底座,所述旋转顶座形成有容纳槽,所述旋转底座穿设于所述容纳槽并与所述旋转顶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旋转底座连接,以使所述旋转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旋转底座相对于所述旋转顶座转动,所述连接座连接于所述旋转顶座的顶部,所述旋转底座安装于所述驱动轮组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驱动轮组件位于所述旋转底座的底部,所述旋转底座相对于所述旋转顶座转动用于在所述底托升降支撑机构驱动所述平台座运动至预定高度时驱动该所述驱动轮组件旋转预设角度,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轮架主体及两个动轮组,两个所述动轮组相对设置,每一所述动轮组位于所述轮架主体的下方,每一所述动轮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轮架主体,所述轮架主体与所述旋转主体连接,每一所述动轮组安装于相应的所述传输轨道,以使每一所述动轮组用于驱动所述轮架主体带动所述旋转主体沿所述传输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动轮组设置有多个驱动滑轮,每一所述动轮组的每一所述驱动滑轮形成有用于与所述传输轨道连接的环形滑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重平车装置,用于安装于传输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座还形成有放置槽及插接过孔,所述插接过孔分别与所述安装槽及所述放置槽连通,所述平台座设置有插接组件,所述插接组件位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连接座形成有连接孔及连接槽,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插接过孔及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连接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插接组件的插接端依次穿设于所述插接过孔及所述连接孔,所述插接组件的插接端依次与所述平台座及所述连接座插接,以使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平台座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接驱动电机及插接销轴,所述插接销轴安装于所述插接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插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插接销轴沿所述插接过孔的延伸方向伸缩运动,所述插接组件的所述插接销轴依次穿设于所述插接过孔及所述连接孔,所述插接组件的所述插接销轴依次与所述平台座及所述连接座插接,以使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平台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插接驱动电机与所述平台座连接,所述插接驱动电机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所述插接过孔、所述插接组件及所述连接孔的数目均为两个,所述放置槽、所述插接过孔、所述插接组件及所述连接孔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插接组件以所述连接座的中心轴线成轴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平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升降支撑机构包括底托架及多个升降支撑座,多个所述升降支撑座环绕所述底托架的底部周缘间隔设置,所述底托架背离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的一侧与所述平台座连接,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底托架连接,以使每一所述升降支撑座驱动所述底托架带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恺周文丰罗东辉敬光军王帮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爱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