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576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焊接设备,所述焊接设备包括:焊接模块、第一变形抑制模块以及第二变形抑制模块,焊接模块用于焊接待焊接工件,待焊接工件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为具有焊缝的一侧,第二侧为背离焊缝的一侧,第一变形抑制模块位于焊接模块的一侧,第一变形抑制模块适于在第一侧压抵待焊接工件,以施加反向力抑制待焊接工件的形变,第二变形抑制模块位于第一变形抑制模块远离焊接模块的另一侧,且第二变形抑制模块适于在待焊接工件的第二侧冲击待焊接工件,以抑制待焊接工件的形变。由此,可以抑制变形极值,抵消至少部分的焊接残余应力,降低待焊接工件焊接过程中的变形,并降低焊缝出现开裂的概率,提高焊接效果以及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焊接,尤其是涉及一种焊接设备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薄板进行焊接时,受到封闭焊缝影响,容易出现变形,导致平面度难以满足需求,影响薄板件焊接后与周围部件的连接。

2、常见地,可以通过超声波冲击消除焊接应力,但应力和变形抑制效果较差,还可以通过随焊冲击进行应力抑制,仍然存在焊缝开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焊接设备,所述焊接设备的焊接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焊接设备,包括:焊接模块、第一变形抑制模块以及第二变形抑制模块,所述焊接模块用于焊接待焊接工件,所述待焊接工件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为具有焊缝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背离焊缝的一侧,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位于所述焊接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侧压抵所述待焊接工件,以施加反向力抑制所述待焊接工件的形变,所述第二变形抑制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远离所述焊接模块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变形抑制模块适于在所述待焊接工件的所述第二侧冲击所述待焊接工件,以抑制所述待焊接工件的形变。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焊接设备,焊接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变形抑制模块和第二变形抑制模块在待焊接工件需要进行平面度控制的区域进行变形抑制,通过设置第一变形抑制模块在焊接过程中,施加作用力至待焊接工件,并通过作用力抵消至少部分焊接应力,以抑制变形极值,而进一步通过第二变形抑制模块的冲击振动,抵消至少部分的焊接残余应力,降低待焊接工件焊接过程中的变形,并降低焊缝出现开裂的概率,提高焊接效果以及焊接质量。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包括:压杆以及支撑杆,所述压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并适于压抵所述待焊接工件,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并与所述待焊接工件间隔开。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压杆在第一侧使待焊接工件产生反向变形,可以通过反向变形抵消或抑制焊缝应力,以降低形变极值,而支撑杆在第二侧支撑待焊接工件,则可以防止反向力过大,以降低出现反向焊缝变形或焊接不良的概率,提高焊接精度和焊接效果。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待焊接工件的间隙为5mm~20mm。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果支撑杆与第二侧之间的间隙过大,可能导致反向变形过大甚至焊接不良现象的出现,如果支撑杆与第二侧之间的间隙过小,可能导致反向变形的变形量过小,难以有效抑制焊接变形,而本申请支撑杆与第二侧的间隙合理,可以稳定控制变形极值,降低变形量。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杆朝向所述待焊接工件的一侧表面、所述支撑杆朝向所述待焊接工件的一侧表面的两端棱角均为倒圆角。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压杆朝向待焊接工件的一侧,支撑杆朝向待焊接工件的一侧无尖锐棱角,可以避免压杆压抵待焊接工件的过程中,支撑杆在支撑待焊接工件的过程中,对待焊接工件造成剐蹭,避免待焊接工件出现损伤,提高焊接设备的加工良品率。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所述压杆的宽度均大于50mm。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使支撑杆与压杆的宽度均不小于50mm,压杆压抵待焊接工件的压抵面面积更大,可以避免压抵面面积过小,导致待焊接工件的第一侧出现应力集中,以避免第一侧上形成痕迹,以提高压杆的压抵精度和压抵质量,支撑杆支撑待焊接工件的支撑面面积更大,可以避免支撑面面积过小,导致待焊接工件的第二侧出现应力集中,以避免第二侧形成痕迹,以提高支撑杆的支撑精度和支撑质量。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所述压杆的高度均大于20mm。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使支撑杆与压杆的高度均不小于20mm,可以提高支撑杆以及压杆的结构强度,降低支撑杆以及压杆在长度方向上的变形,以使压抵面、支撑面的平面度更高,压抵面与第一侧、支撑面与第二侧更加贴合,对应变形抑制效果更好。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l1,所述压杆的长度为l2,所述待焊接工件的长度l3,且分别满足0.8l3≤l1≤1.2l3,0.8l3≤l2≤1.2l3。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压杆的长度在上述取值范围内,可以避免压杆长度过长,以降低焊接设备成本,并可以避免压杆长度过短,以确保压杆对第一侧的压抵效果,而支撑杆的长度在上述取值范围内,可以避免支撑杆的长度过程,以降低焊接设备的成本,并可以避免支撑杆的长度过短,以确保支撑杆对第二侧的支撑效果。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还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压杆动力连接,并适于提供驱动力,以带动所述压杆向所述待焊接工件施加反向力。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动力源,使第一变形抑制模块可以自动进行形变抑制以及应力吸收,提高焊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模块包括:支撑部以及压紧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压紧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并适于固定待焊接工件,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焊接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变形抑制模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远离所述焊接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支撑部和压紧部夹紧待焊接工件,避免待焊接工件出现位移,以提高焊接精度以及焊接效果,而第一形变抑制模块和第二形变抑制模块均位于焊接模块在第二方向的侧向上,在实现焊接应力消除以及形变抑制的同时,也可以避免与焊接模块干涉。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与所述焊接模块的距离l4为20mm~100mm。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避免第一变形抑制模块与焊接模块的距离过近,以避免对焊接模块的焊接作业产生干涉,并避免反向压紧量过大,还可以避免第一变形抑制模块与焊接模块的距离过大,以避免反向压紧量过小,即使第一变形抑制模块与焊接模块的距离更加合理,可以在需要进行平面度控制的区域内进行应力消除以及变形抑制,提高抑制变形效果,并兼顾焊接效果。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变形抑制模块与所述焊接模块的距离l5为200mm~400mm。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避免第二变形抑制模块与焊接模块的距离过近,以避免冲击能量过大,还可以避免第一变形抑制模块与焊接模块的距离过大,以避免冲击能量过小,即使第二变形抑制模块与焊接模块的距离更加合理,可以在需要进行平面度控制的区域内进行残余焊接应力的消除,提高抑制变形效果,并兼顾焊接效果。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变形抑制模块构造为振动器,且所述振动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2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包括:压杆以及支撑杆,所述压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并适于压抵所述待焊接工件,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并与所述待焊接工件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待焊接工件的间隙为5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朝向所述待焊接工件的一侧表面、所述支撑杆朝向所述待焊接工件的一侧表面的两端棱角均为倒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所述压杆的宽度均大于5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所述压杆的高度均大于2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L1,所述压杆的长度为L2,所述待焊接工件的长度L3,且分别满足0.8L3≤L1≤1.2L3,0.8L3≤L2≤1.2L3。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还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压杆动力连接,并适于提供驱动力,以带动所述压杆向所述待焊接工件施加反向力。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模块包括:支撑部以及压紧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压紧部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并适于固定待焊接工件,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焊接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变形抑制模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远离所述焊接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与所述焊接模块的距离L4为20mm~100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变形抑制模块与所述焊接模块的距离L5为200mm~40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形抑制模块构造为振动器,且所述振动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抑制模块包括:压杆以及支撑杆,所述压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并适于压抵所述待焊接工件,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并与所述待焊接工件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待焊接工件的间隙为5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朝向所述待焊接工件的一侧表面、所述支撑杆朝向所述待焊接工件的一侧表面的两端棱角均为倒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所述压杆的宽度均大于5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所述压杆的高度均大于2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l1,所述压杆的长度为l2,所述待焊接工件的长度l3,且分别满足0.8l3≤l1≤1.2l3,0.8l3≤l2≤1.2l3。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于前张伟黄乐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