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健伟专利>正文

矿热炉冷却法技术用炉衬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5596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热炉冷却法技术用炉衬结构,矿热炉炉底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浇注料层、致密型高铝砖I、高导石墨块和高导热炭块;矿热炉炉墙从外到内依次为石墨瓦、低气孔率炭块和致密型高铝砖II;在所述矿热炉炉墙的出铁口四周设置半石墨碳-碳化硅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高导热的材料,对材质质量进一步优化以及铁口部位材料的合理搭配,解决了制约矿热炉冶炼比重大金属时,渣铁容易钻透炉底,炉渣对炉衬的强烈腐蚀性,降低了冶炼工艺对炉衬耐火材料的破坏,使用寿命由3个月提高到3年以上甚至更长,大大提高了矿热炉炉衬的整体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炉衬结构,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采用冷却法技术时所用的炉 衬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矿热炉炉衬结构采用的是保温法炉衬结构,即在炉底部位的底基上铺 1-2层石棉板,侧砌一层轻质保温砖,再往上平砌6-8层高铝砖或粘土砖,炉底顶面为3层炭 砖。而在炉墙部位紧贴炉壳钢板为一层30-40mm厚的硅酸铝纤维毡,往里侧环砌一层轻质 保温砖,再往里为环砌一层高铝砖或粘土砖,最里面的工作层,下部为高铝砖。这种炉衬结 构,对于冶炼比重小的合金,如电石,效果较好。但对比重较大的合金,如硅锰合金、镍铁、锰 铁等,因冶炼产物比重大,很容易钻入炉底砖缝且冶炼产物之一的炉渣,对炉衬具有强烈的 腐蚀性,因而使用效果不好,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矿热炉冶炼比重大的金属时,防止渣铁钻透炉 底引起炉底炭块飘浮以及对炉衬的腐蚀,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矿热炉炉衬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中,在矿热炉炉底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浇注料层、致密型高铝砖I、高导 石墨块和高导热炭块;矿热炉炉墙从外到内依次为石墨瓦、低气孔率炭块和致密型高铝砖 II ;在所述矿热炉炉墙的出铁口四周设置半石墨碳-碳化硅砖。所述的半石墨碳-碳化硅砖内设盲孔,盲孔内设置石墨套。每排相邻高导热炭块之间的端面为斜面。在所述高导热炭块的上方设置保护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采用高导热的材料,对材质质量进一步优化以 及铁口部位材料的合理搭配,解决了制约矿热炉冶炼比重大金属时,渣铁容易钻透炉底,炉 渣对炉衬的强烈腐蚀性,降低了冶炼工艺对炉衬耐火材料的破坏,使用寿命由3个月提高 到3年以上甚至更长,大大提高了矿热炉炉衬的整体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矿热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出铁口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涉及的是矿热炉从炉底到炉墙整个炉衬的改进。具体地说,矿热炉炉底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浇注料层9、致密型高铝砖I 7、高导石 墨块10和高导热炭块1。其中每排相邻的高导热炭块1之间的端面为斜面,且每块高导热炭块1中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这样可以加大高导热炭块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高导热炭块 1出现“抽签”和“漂浮”现象。另外,还可以在高导热炭块1的上方设置保护砖6,为更好 地防止炉渣钻透炉底,炉底钢板下部封闭,并使用锅炉排烟机抽风,使炉底等温线上移,使 合金不易钻入炉衬。矿热炉炉墙从外到内依次为石墨瓦4、低气孔率炭块2和致密型高铝砖II 5。且 在石墨瓦4与高导石墨块10和致密型高铝砖I 7之间用高导微膨捣打料8填充。需要说 明的是,矿热炉渣线部位为炉衬最薄弱环节,在炉墙部位外侧紧贴炉墙周边的炉壳内侧砌 一层高导热石墨瓦4,而炉壳外部采用喷水强制冷却,即需要在炉墙部位炉壳外增设若干个 喷淋头。当炉壳外部冷却强度足够大时,由炉膛高温区向炉墙_炉渣界面传递的热流等于 或小于炉壳传递的热流量,炉渣在界面处凝固,形成自然炉衬保护炉墙渣线部位。如图2所示,在矿热炉炉墙的出铁口四周设置高导热、耐冲刷、抗热震性能优良的 半石墨碳_碳化硅砖3,半石墨碳-碳化硅砖3内设盲孔,盲孔内设置石墨套11,石墨套11 外侧设置石墨砖12,从而使铁口容易操作且更换方便。本技术的原理是本技术应用高导热材料及炉壁水冷,通过将炉衬的热转移而使炉衬冷却,并 低于其本身材料的熔点。这样产生冷凝层渣,形成一层有保护作用的渣壳,这种渣壳包裹在 耐火材料的高温表面,它将使耐火材料与高温隔绝,起到保护炉衬作用,另外在炉底采用斜 形砌筑,防止了炉底炭块的“抽签”和“漂浮”,延长炉衬寿命。由于起保护作用的炉壳结构 比较疏松,导热系数较低,减少了炉膛内热量向外散失,降低了能耗。同时在炉衬结构中减 少了耐火材料的用量,使反应过程与冷却系统之间的热阻变小,增加了炉子内容积,降低了 投资费用,缩短了安装时间,从而达到了矿热炉安全、节能、高效、长寿的目的。权利要求一种矿热炉冷却法技术用炉衬结构,其特征在于矿热炉炉底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浇注料层(9)、致密型高铝砖I(7)、高导石墨块(10)和高导热炭块(1);矿热炉炉墙从外到内依次为石墨瓦(4)、低气孔率炭块(2)和致密型高铝砖II(5);在所述矿热炉炉墙的出铁口四周设置半石墨碳 碳化硅砖(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热炉冷却法技术用炉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石墨 碳-碳化硅砖(3)内设盲孔,盲孔内设置石墨套(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热炉冷却法技术用炉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排相邻高导 热炭块(1)之间的端面为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矿热炉冷却法技术用炉衬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高导热炭块(1)的上方设置保护砖(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热炉冷却法技术用炉衬结构,矿热炉炉底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浇注料层、致密型高铝砖I、高导石墨块和高导热炭块;矿热炉炉墙从外到内依次为石墨瓦、低气孔率炭块和致密型高铝砖II;在所述矿热炉炉墙的出铁口四周设置半石墨碳-碳化硅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采用高导热的材料,对材质质量进一步优化以及铁口部位材料的合理搭配,解决了制约矿热炉冶炼比重大金属时,渣铁容易钻透炉底,炉渣对炉衬的强烈腐蚀性,降低了冶炼工艺对炉衬耐火材料的破坏,使用寿命由3个月提高到3年以上甚至更长,大大提高了矿热炉炉衬的整体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27D1/10GK201697470SQ20102022593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刘鸿昌, 叶乐, 李健伟, 石欣 申请人:李健伟;叶乐;刘鸿昌;石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热炉冷却法技术用炉衬结构,其特征在于:矿热炉炉底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浇注料层(9)、致密型高铝砖Ⅰ(7)、高导石墨块(10)和高导热炭块(1);矿热炉炉墙从外到内依次为石墨瓦(4)、低气孔率炭块(2)和致密型高铝砖Ⅱ(5);在所述矿热炉炉墙的出铁口四周设置半石墨碳-碳化硅砖(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伟叶乐刘鸿昌石欣
申请(专利权)人:李健伟叶乐刘鸿昌石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