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541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由流延机三层共挤而成,具有复合在一起的外层、中层和内层,中层的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10-1∶1的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聚丙烯;其中,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3.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与传统的CPP薄膜相比,大大提高了三层共挤复合薄膜的耐低温耐冷冻性能,可以在-30℃环境下正常使用,而且不影响其阻隔性和强度,特别适合于水饺、汤圆等速冻产品的包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层共挤复合薄膜,具体是一种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三层共挤复合薄膜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又以食 品包装所占比例最大,比如饮料包装、速冻食品包装、蒸煮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等,这些 产品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有的三层共挤复合薄膜使用较多的是流延聚丙烯薄膜(CPP),其是采用普通的 聚丙烯(PP)原料经流延机三层共挤而成,这种普通的PP原料决定了流延聚丙烯薄膜(CPP) 耐低温耐冷冻性能较差,不能用于o°c以下的冷冻产品的包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其耐低温耐冷冻性能较好, 可用于0 °c以下的冷冻产品的包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制备上述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由流延机三层共挤而成, 具有复合在一起的外层、中层和内层,上述中层的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 10-1 1的茂金 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聚丙烯;其中,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3. 5。上述内层的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 10-1 1的三元共聚聚丙烯和茂金属低密度 线性聚乙烯;其中,三元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6-12,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熔融 指数为1-3.5。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将复合薄膜的外层材料、中层材料和内层 材料通过流延机三层共挤而成;其中,中层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 10-1 1的茂金属低密 度线性聚乙烯和聚丙烯,以160-270°c的温度进行共混或共挤,且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 的熔融指数为1-3.5。上述内层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 10-1 1的三元共聚聚丙烯和茂金属低密度线 性聚乙烯,以160-270°C的温度进行共混或共挤,且三元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6-12,茂 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3. 5。上述外层材料采用二元无规共聚聚丙烯,以160-270°c的温度挤出,并对上述外层 材料进行40-42达因的电晕处理。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其中层的材料采用茂金属 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聚丙烯进行共混或共挤,使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聚丙烯进行接 枝,使复合薄膜的部分性能向PE转化,同时具有PE的低温柔韧性和PP的强度及透明度。与 传统的CPP薄膜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大大提高了三层共挤复合薄膜 的耐低温耐冷冻性能,可以在-30°C环境下正常使用,而且不影响其阻隔性和强度,特别适3合于水饺、汤圆等速冻产品的包装。而且,本专利技术中,内层的材料采用三元共聚聚丙烯和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进 行共混或共挤,可降低复合薄膜的热封温度,热封温度可降至100-110°c (传统的CPP的热 封温度为120°c以上)。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由流延机三层共挤而成,具有复合在一起的 外层、中层和内层。中层的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 10-1 1的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聚丙烯;其 中,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3.5 ;作为较佳的实施例,茂金属低密度线性 聚乙烯和聚丙烯的重量比可取1 5或1 3或1 2。内层的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 10-1 1的三元共聚聚丙烯和茂金属低密度线性 聚乙烯;其中,三元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6-12,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熔融指数 为1-3. 5 ;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三元共聚聚丙烯和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重量比可取 1 5 或 1 3 或 1 1。本专利技术的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将复合薄膜的外层材料、中层材 料和内层材料通过流延机三层共挤而成。其中中层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 10-1 1的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聚丙烯,以 160-270°C的温度进行共混或共挤,且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3. 5 ;作为 较佳的实施例,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聚丙烯的重量比可取1 5或1 3或1 2;内层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 10-1 1的三元共聚聚丙烯和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 乙烯,以160-270°C的温度进行共混或共挤,且三元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6-12,茂金属 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3.5 ;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三元共聚聚丙烯和茂金属低 密度线性聚乙烯的重量比可取15或13或11;外层材料采用二元无规共聚聚丙烯,以160-270°C的温度挤出,并对外层材料进行 40-42达因的电晕处理。权利要求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由流延机三层共挤而成,具有复合在一起的外层、中层和内层,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层的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10 1∶1的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聚丙烯;其中,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 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层的材料采 用重量比为1 10-1 1的三元共聚聚丙烯和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其中,三元共聚 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6-12,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3. 5。3.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将复合薄膜的外层材料、中层材料和内层材 料通过流延机三层共挤而成;其中,中层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 10-1 1的茂金属低密度 线性聚乙烯和聚丙烯,以160-270°C的温度进行共混或共挤,且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 熔融指数为1-3.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 内层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 10-1 1的三元共聚聚丙烯和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以 160-270°C的温度进行共混或共挤,且三元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6-12,茂金属低密度线 性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3.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 层材料采用二元无规共聚聚丙烯,以160-270°C的温度挤出,并对上述外层材料进行40-42 达因的电晕处理。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其由流延机三层共挤而成,具有复合在一起的外层、中层和内层,中层的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10-1∶1的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聚丙烯;其中,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3.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与传统的CPP薄膜相比,大大提高了三层共挤复合薄膜的耐低温耐冷冻性能,可以在-30℃环境下正常使用,而且不影响其阻隔性和强度,特别适合于水饺、汤圆等速冻产品的包装。文档编号B29C47/06GK101927591SQ20101022575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8日专利技术者吕文艺 申请人:福建凯达印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耐低温三层共挤复合薄膜,由流延机三层共挤而成,具有复合在一起的外层、中层和内层,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层的材料采用重量比为1∶10-1∶1的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和聚丙烯;其中,茂金属低密度线性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3.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凯达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