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513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同动旋转连接的夹持座,所述夹持座上可活动地设有复数个相互配合使用的夹爪;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设在夹持座上以用于联动复数个夹爪同时相对夹持座活动,所述联动组件被配置成能随夹持座同动旋转连接且能沿夹持座轴向滑动;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使联动组件沿夹持座轴向滑动;本技术通过将夹持组件直接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同动旋转连接,即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直接带动夹持组件旋转,为此夹持组件能够更好随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旋转,具有传动效果好,转动惯量较小,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的容器在生产组装过程中,会在容器口部螺纹连接有盖体以将容器内腔密封。

2、现阶段应用于将盖体旋转拧紧于容器口部的旋转拧紧机构中的包括夹持组件、用于驱使夹持组件张合的驱动气缸以及用于驱使夹持组件和驱动气缸旋转的驱动电机,这就导致驱动气缸在旋转过程中,与驱动气缸的连接气管/连接电线会发生缠绕现象,导致驱动电机无法连续驱动夹持组件和驱动气缸旋转,存在设计不合理和使用不变的问题。

3、另外,现阶段的旋转拧紧机构中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以带动夹持组件和驱动气缸旋转,这就导致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夹持组件的旋转轴通常不在同一轴线上,致使存在占用空间大、制造成本高的问题,还存在启停惯性大而导致对盖体的拧紧力度过大或过小而影响盖体与容器口部之间的连接性能,致使由上述旋转拧紧机构组装的产品存在良品率低的问题。

4、为此,本技术即针对上述问题而研究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可以避免气管或电线缠绕且可以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具有结构紧凑,转动惯量较小,制造成本低的特点,另外还可以精确控制位置和扭矩。

2、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包括:

4、驱动电机1,所述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呈中空结构设置;

5、夹持组件2,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与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同动旋转连接的夹持座21,所述夹持座21上可活动地设有复数个相互配合使用的夹爪22;

6、联动组件3,所述联动组件3设在夹持座21上以用于联动复数个夹爪22同时相对夹持座21活动,所述联动组件3被配置成能随夹持座21同动旋转连接且能沿夹持座21轴向滑动;

7、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穿过驱动电机1以用于驱使联动组件3沿夹持座21轴向滑动。

8、如上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编码器。

9、如上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所述驱动组件4为设在驱动电机1后端上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气缸杆位于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内侧且与联动组件3连接。

10、如上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所述夹持座21上设有能供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伸入的夹持连接孔211;所述联动组件3包括设在夹持连接孔211内且与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连接的联动连接件31,所述联动连接件31被配置成能随夹持座21同动旋转连接且能沿夹持座21轴向滑动;所述联动组件3还包括复数根可活动地设在夹持座21上的联动传动件32,所述联动传动件32中部与夹持座21之间通过枢轴可转动连接,所述联动传动件32下端与夹爪22连接,所述联动传动件32上端与联动连接件31下端连接,当驱动组件4作用联动连接件31沿夹持座21轴向滑动时,联动连接件31通过两联动传动件32以驱使两夹爪22相向夹紧或背向松开。

11、如上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所述联动连接件31下端设有容纳凹槽311,所述联动传动件32上端位于容纳凹槽311内侧。

12、如上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所述联动连接件31上端设有用于供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伸入的连接凹腔312;所述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与连接凹腔312之间设有连接轴承41,所述连接轴承41内圈与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外壁相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承41外圈与连接凹腔312内壁相对固定连接。

13、如上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所述连接凹腔312内壁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轴承41外圈下端面的安装台阶3121,所述连接凹腔312内壁上且位于安装台阶3121上方设有环形卡槽3122,所述环形卡槽3122内卡接有用于与连接轴承41外圈上端面抵接配合的卡簧3123。

14、如上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所述夹爪22与夹持座21之间设有导向结构23。

15、如上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所述导向结构23包括设在夹持座21下端的导向安装座230,所述导向安装座230上设有沿夹持座21径向方向延伸设置的导向滑槽231;所述导向结构23还包括设在夹爪22端部且能在导向滑槽231内导向滑动的导向滑块232,所述联动传动件32下端贯穿导向滑槽231底壁而与导向滑块232连接。

16、如上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所述夹持座21外壁和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外壁均设有用于供紧固件穿设以将夹持座21与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的安装孔212。

17、如上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所述夹持连接孔211内相对固定地嵌装有用于供联动连接件31在内滑动的安装滑套24。

1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9、1、本技术通过将夹持组件直接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同动旋转连接,即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直接带动夹持组件旋转,为此夹持组件能够更好随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旋转,具有传动效果好,转动惯量较小,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特点。

20、2、本技术中驱动组件通过联动组件以控制复数个夹爪同时相对夹持座活动,进而使得夹持组件处于夹紧状态或松开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避免气管或电线旋转时缠绕。

21、3、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呈中空结构设置,所述驱动组件为设在驱动电机后端上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气缸杆位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内侧且与联动组件连接,夹持组件设在驱动电机前端的电机轴上,能够使得夹持座、电机轴、气缸杆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轴线上,还能够使得夹紧机构整体重心位于驱动电机上。

22、4、所述夹爪与夹持座之间设有导向结构,能够使得夹爪沿预设方向顺畅滑动,同时对夹爪起到导向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编码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为设在驱动电机(1)后端上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气缸杆位于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内侧且与联动组件(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21)上设有能供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伸入的夹持连接孔(2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连接件(31)下端设有容纳凹槽(311),所述联动传动件(32)上端位于容纳凹槽(311)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连接件(31)上端设有用于供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伸入的连接凹腔(312);所述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与连接凹腔(312)之间设有连接轴承(41),所述连接轴承(41)内圈与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外壁相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承(41)外圈与连接凹腔(312)内壁相对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腔(312)内壁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轴承(41)外圈下端面的安装台阶(3121),所述连接凹腔(312)内壁上且位于安装台阶(3121)上方设有环形卡槽(3122),所述环形卡槽(3122)内卡接有用于与连接轴承(41)外圈上端面抵接配合的卡簧(312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22)与夹持座(21)之间设有导向结构(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23)包括设在夹持座(21)下端的导向安装座(230),所述导向安装座(230)上设有沿夹持座(21)径向方向延伸设置的导向滑槽(231);所述导向结构(23)还包括设在夹爪(22)端部且能在导向滑槽(231)内导向滑动的导向滑块(232),所述联动传动件(32)下端贯穿导向滑槽(231)底壁而与导向滑块(23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连接孔(211)内相对固定地嵌装有用于供联动连接件(31)在内滑动的安装滑套(2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编码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为设在驱动电机(1)后端上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气缸杆位于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内侧且与联动组件(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21)上设有能供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伸入的夹持连接孔(2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连接件(31)下端设有容纳凹槽(311),所述联动传动件(32)上端位于容纳凹槽(311)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可连续旋转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连接件(31)上端设有用于供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伸入的连接凹腔(312);所述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与连接凹腔(312)之间设有连接轴承(41),所述连接轴承(41)内圈与驱动组件(4)的驱动端外壁相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承(41)外圈与连接凹腔(312)内壁相对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奇能
申请(专利权)人:鸿辉达珠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