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5107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0
本专利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包括总控制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设有吸附机构、流体控制机构和抽真空机构,支撑机构内设有腔体,腔体包括吸附气道、外接气道和辅助气道;流体控制机构上设有公共端、抽真空出气端和破真空进气端,吸附气道的一端与一个或多个吸附机构连通,吸附气道的另一端与公共端相连,沿破真空气体的流向,外接气道上依次开设有第三转接孔、第一连通孔和至少一个通气孔;抽真空机构的出气端通过第三转接孔与外接气道相连,流体控制机构的破真空进气端通过第一连通孔与外接气道相连,通气孔与外部空气相连。本专利设计结构巧妙,最大限度的缩小横截面尺寸,稳定性好、吸附释放物品速度快、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真空吸附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真空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1、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夹持技术,真空吸附装置可以吸取一些表面平整而无法被夹取的工件,如玻璃、板或纸箱等大尺寸、重量轻且有规则平面物件、易受损物件或对质量要求很高的物件;真空吸附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在吸附机构与被吸物体接触后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密封空间,通过抽取或者稀薄密封空间里面的空气,产生内外压力差,从而使吸附机构吸附物体。

2、工业生产或生活应用中,为了不占用更多空间、使用更方便、转移物品效率更高、更安全,真空吸附装置内部必须或优选的零部件需要进行一定的排布设计,以获得既能满足性能需要、尺寸又小,又能使使用方便、稳定性好的真空吸附装置。关于不占用更多空间,尤其在工业生产中,产线上的空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装配更多真空吸附装置或装配更多能够独立控制的吸附机构,以实现产线上搬运物品的效率最大化,是生产企业迫切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至少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本专利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2、本专利提供的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包括总控制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吸附机构、流体控制机构和抽真空机构,所述总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流体控制机构和抽真空机构相连,以分别控制所述流体控制机构和抽真空机构工作;

3、所述支撑机构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包括至少一个吸附气道、至少一个外接气道和至少一个辅助气道,所述抽真空机构的进气端与辅助气道相连;

4、所述流体控制机构上设有公共端、抽真空出气端和破真空进气端,所述吸附气道的一端与一个或多个吸附机构连通,吸附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公共端相连,所述抽真空出气端与辅助气道相连;

5、沿破真空气体的流向,所述外接气道上依次开设有第三转接孔、第一连通孔和至少一个通气孔;抽真空机构的出气端通过第三转接孔与外接气道相连,流体控制机构的破真空进气端通过第一连通孔与外接气道相连,通气孔与外部空气相连;

6、当所述真空吸附装置吸附物品时,所述公共端与所述抽真空出气端连通;

7、当所述真空吸附装置释放物品时,所述公共端与所述破真空进气端连通。

8、作为本专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表面设有第二转接孔、第三转接孔和流体控制机构连通孔;所述抽真空机构的进气端通过第二转接孔与辅助气道相连,所述抽真空机构的出气端通过第三转接孔与外接气道相连;

9、所述流体控制机构通过流体控制机构连通孔分别与吸附气道、外接气道和辅助气道相连,所述流体控制机构能够控制吸附气道与辅助气道相连或吸附气道与外接气道相连;

10、第二转接孔和第三转接孔均位于流体控制机构沿宽度方向的一侧。

11、作为本专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流体控制机构固定安装于支撑机构上。所述支撑机构上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正对所述流体控制机构上方设有第一安装平台,抽真空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平台上。

12、作为本专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平台的侧面竖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平台,总控制机构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安装平台上。

13、作为本专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流体控制机构固定安装于支撑机构上,支撑机构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能够限位流体控制机构的安装位置。

14、作为本专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为矩形结构;

15、支撑机构上安装有外壳体,流体控制机构和抽真空机构均容置于外壳体内,外壳体的截面呈矩形。

16、作为本专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破真空进气端与外部空气和/或抽真空机构的出气端相连;和/或

17、所述吸附气道为环状气道。

18、作为本专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密封连接,所述流体控制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吸附机构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内。

19、作为本专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表面密封连接。

20、作为本专利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腔体内设有第一过滤机构,所述第一过滤机构与所述腔体的下表面密封连接;和/或

21、还包括第二过滤机构,所述第二过滤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的进气端与所述抽真空出气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的出气端与抽真空机构的进气端相连;和/或

22、还设有吸附力检测机构,所述吸附力检测机构与所述吸附气道连通,所述吸附力检测机构与所述总控制机构相连。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效果:

24、本专利设计结构巧妙,最大限度的缩小横截面尺寸,且在气流稳定性、吸附释放物品、抽破真空效率上也有巨大的优势。

25、沿破真空气体的流向,所述外接气道上依次开设有第三转接孔、第一连通孔和至少一个通气孔,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抽真空机构排出的气体对被吸附的物体进行破真空释放,有助于提高被吸附物体的释放速度和释放效率。

26、流体控制机构可拆卸安装于支撑机构上,流体控制机构上的三个端口直接与腔体的三个气道连通,不需要设置气管,从而降低吸附机构气管连接的复杂性,降低气道的总长度,提高装置的集成度,减少空间占用。同时使气体流速提高,缩短抽真空和放气的响应时间。

27、腔体的吸附气道、外接气道和辅助气道的三种气道的设计,在对吸附机构进行破真空的同时,抽真空机构也会继续抽吸辅助气道内的气体,在对吸附机构抽真空前,先降低辅助气道内的气压,进而在吸附气道和辅助气道连通时,可以更快的降低吸附气道内的气压,从而有效缩短抽真空机构对吸附机构的抽真空时间,实现快速抽真空。

28、第二转接孔和第三转接孔位于流体控制机构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缩小吸附装置沿流体控制机构长度方向的长度,充分利用其沿宽度方向的空间,使产品的体积更小更紧凑,充分提高本吸附装置的操作空间和安装空间,在同一产线上能够装配更多本吸附装置,提高本吸附装置的使用密度,扩大了本吸附装置的应用场景,更受市场及客户的青睐,同时还能够减低本装置制造成本。同时支撑机构及外壳体沿本吸附装置的横截面方向均优先设计为矩形,如果为圆形设计的话,周边吐出来的弧边会增大本吸附装置的横截面积,另外也影响抽真空机构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连接的管路的排布,支撑机构及外壳体沿本吸附装置的横截面方向为矩形设计的话,抽真空机构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连接的管路能竖直于外壳体内;如果外壳体的横截面为圆形设计的话,抽真空机构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连接的管路容易贴在外壳体的内壁上,长时间使用的话,管路容易被压扁,从而会影响吸附装置的信号及性能。

29、本方案的外接气道的设计,即外接气道内的气体先经过与电磁阀连通的第一连通孔,再经过与外部空气连通的通气孔,此设置的目的,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抽真空机构排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控制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吸附机构、流体控制机构和抽真空机构,所述总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流体控制机构和抽真空机构相连,以分别控制所述流体控制机构和抽真空机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表面设有第二转接孔(112)、第三转接孔(114)和流体控制机构连通孔;所述抽真空机构(6)的进气端通过第二转接孔(112)与辅助气道(73)相连,所述抽真空机构(6)的出气端通过第三转接孔(114)与外接气道(7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机构(5)固定安装于支撑机构(1)上;所述支撑机构(1)上还设置有支架(18),所述支架(18)正对所述流体控制机构上方设有第一安装平台,抽真空机构(6)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平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平台的侧面竖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平台(181),总控制机构(4)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安装平台(18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机构(5)固定安装于支撑机构(1)上,支撑机构(1)表面设置有凸起(19),所述凸起(19)能够限位流体控制机构(5)的安装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为矩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真空进气端与外部空气和/或抽真空机构的出气端相连;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密封连接,所述流体控制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吸附机构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表面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设有第一过滤机构,所述第一过滤机构与所述腔体的下表面密封连接;和/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控制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吸附机构、流体控制机构和抽真空机构,所述总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流体控制机构和抽真空机构相连,以分别控制所述流体控制机构和抽真空机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表面设有第二转接孔(112)、第三转接孔(114)和流体控制机构连通孔;所述抽真空机构(6)的进气端通过第二转接孔(112)与辅助气道(73)相连,所述抽真空机构(6)的出气端通过第三转接孔(114)与外接气道(7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机构(5)固定安装于支撑机构(1)上;所述支撑机构(1)上还设置有支架(18),所述支架(18)正对所述流体控制机构上方设有第一安装平台,抽真空机构(6)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平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平台的侧面竖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平台(181),总控制机构(4)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安装平台(18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磊磊赵怀山张常森曹磊王全介党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钧舵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