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4721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7
本技术涉及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为双层布结构,表层织物和里层织物均为1/1平纹组织,接结组织采用下接上法,表层织物由抗病毒纱构成,里层织物由远红外发热纱构成。本技术具有耐洗性好,抗病毒、抗菌、远红外发热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织面料,具体涉及一种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


技术介绍

1、1/1双层梭织布是常用的口罩布原料,该面料表面可印制不同的花色,增加美观程度,但是普通的梭织布口罩并不具备功能性,尤其在冬季和春季,由于天气冷同时细菌病毒等较为活跃,而普通梭织口罩布不具备抗病毒、发热的功能。同时,目前大多口罩布采用熔喷布、纺粘布等制成,无纺布制成的口罩成本低廉,且具有抗病毒效果,进一步挤压梭织口罩布的市场,但是该类产品通常为一次性产品,不能重复使用,且对环境污染大。公开号为cn115633812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可杀灭病毒口罩的制作方法,在制作口罩时,在口罩的里层夹层放入40目至80目生石灰小颗作为空气过滤剂。在制作缝纫口罩时对放有生石灰小颗粒的夹层布料针线加密纵横缝纫,避免生石灰小颗滚落聚集堆积,影响杀菌消毒效果。因生石灰本质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且不放射、不扩散、无异味。又因人们在佩戴口罩时就会呼出潮湿温热的气体。生石灰在遇到潮湿气体时就会产生氧化反应,缓慢的释放出热量和氢氧化钙。当病毒经过口罩的生石灰防控层时就会被阻拦杀灭。该专利制作缝纫口罩时对放有生石灰小颗粒的夹层布料针线加密纵横缝纫,避免生石灰小颗滚落聚集堆积,此结构较为复杂,生产难度较大。同时生石灰在遇到潮湿气体时就会产生氧化反应,缓慢的释放出热量和氢氧化钙,该技术方案对精度要求高,生产难度也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双层机织布作为口罩布使用时,不具备抗病毒、发热等功能性,提升双层布的耐洗性,同时现有技术中杀灭病毒口罩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生产难度大,以及减少一次性口罩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该机织布具有耐洗性好,抗病毒、抗菌、远红外发热的特点。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为双层布结构,表层织物和里层织物均为1/1平纹组织,接结组织采用下接上接结法,表层织物由抗病毒纱构成,里层织物由远红外发热纱构成。

4、进一步地,表层织物和里层织物的经组织点位置相对应。

5、进一步地,表层织物的第一列的第一行和第二列的第二行为表层织物的经组织点,里层织物中与表层织物的经组织点对应位置为里层织物的经组织点,接结组织的第二列的第二行为接结组织的经组织点。

6、进一步地,抗病毒纱为抗病毒抗菌整理剂整理的纯棉纱。

7、更进一步地,抗病毒抗菌整理剂为抗病毒抗菌剂antitm cov-19。

8、进一步地,远红外发热纱为远红外发热整理剂整理的纯棉纱。

9、更进一步地,远红外发热整理剂为功能整理剂frn396。

10、进一步地,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140g/m2。

11、进一步地,抗病毒纱和远红外发热纱的细度均为40英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表层织物由抗病毒纱构成,抗病毒纱为抗病毒抗菌整理剂整理的纯棉纱,抗病毒抗菌整理剂为抗病毒抗菌剂antitm cov-19,使用时,表层织物在口罩表层,因此口罩表层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抗菌的作用。里层织物由远红外发热纱构成,远红外发热纱为远红外发热整理剂整理的纯棉纱,远红外发热整理剂为功能整理剂frn396,使用时里层织物在口罩内侧,具有良好的远红外发热作用,在寒冷季节使用时具有更好的舒适性。由于本技术为双层布结构,表层和里层为平纹结构,双层布的接结组织采用下接上法,接结组织的第二列的第二行为接结组织的经组织点,所以表层和里层之间具有空隙,可以贮存空气,能够增强隔热保暖性,适用于寒冷季节使用。同时本技术表层和里层均为1/1平纹组织,表层织物的第一列的第一行和第二列的第二行为表层织物的经组织点,里层织物中与表层织物的经组织点对应位置为里层织物的经组织点,双层布的接结组织采用下接上接结法,接结组织的第二列的第二行为接结组织的经组织点,该组织结构表层织物和里层织物以及接结组织均较为牢固,50次水洗后,结构稳定,因此耐洗性好,能够重复使用。

13、为测试本技术的耐洗性,根据《gb/t 8629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标准,对本技术水洗20次。根据《iso 18184纺织产品的抗病毒活性测定》测试,水洗前和20次水洗后,本技术对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值mv≥3.0,具有优异的抗病毒性能。根据《gb/t 30127 纺织品 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测试,水洗前和20次水洗后,本技术的远红外辐射温升不低于1.4℃,具有远红外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为双层布结构,表层织物和里层织物均为1/1平纹组织,接结组织采用下接上接结法,所述表层织物由抗病毒纱构成,所述里层织物由远红外发热纱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织物和所述里层织物的经组织点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织物的第一列的第一行和第二列的第二行为所述表层织物的经组织点,所述里层织物中与所述表层织物的经组织点对应位置为所述里层织物的经组织点,所述接结组织的第二列的第二行为所述接结组织的经组织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纱为抗病毒抗菌整理剂整理的纯棉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抗菌整理剂为抗病毒抗菌剂ANTITM COV-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纱为远红外发热整理剂整理的纯棉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整理剂为功能整理剂FRN39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140g/m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纱和所述远红外发热纱的细度均为40英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为双层布结构,表层织物和里层织物均为1/1平纹组织,接结组织采用下接上接结法,所述表层织物由抗病毒纱构成,所述里层织物由远红外发热纱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织物和所述里层织物的经组织点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织物的第一列的第一行和第二列的第二行为所述表层织物的经组织点,所述里层织物中与所述表层织物的经组织点对应位置为所述里层织物的经组织点,所述接结组织的第二列的第二行为所述接结组织的经组织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发热双层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纱为抗病毒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立谭春明田爱萍张召阳朱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