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4510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根据导轨上充电枪的数量对应增加充电模块造成充电桩建设成本增加、充电模块利用率降低的问题,其包括直流充电柜、充电导轨以及安装在充电导轨上并可在充电导轨上滑动的充电包,充电导轨上设置有多个可供充电包进行充电的充电位置;还包括继电器切换盒,直流充电柜的直流充电模块通过继电器切换盒与充电位置上的充电包电连接。通过继电器切换盒可以将直流充电模块与其他任一一个充电位置的充电包连通,无需根据每个充电位置而单独配置独立的直流充电模块,有效减少了建设充电桩时直流充电模块的数量,节约建设成本,提高直流充电模块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一个充电模块对应多个充电位置的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于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目前的充电桩,基本上是一个车位配套有一个充电桩、一把充电枪,但是经常发生新能源车位被燃油车霸占的现象,导致充电桩成了一种摆设,或者使用率不高。

2、对于此现象,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共享式的充电桩。即设置有充电导轨,带有充电枪的充电包可在充电导轨上移动,并停放到指定位置后,充电枪输出并插接到车辆上,对车辆进行充电。现有技术中,为了在一条导轨上设置多个充电枪,可同时对多辆车进行充电。为此,申请号为202210834481.0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丝杠导向式闭环移动充电桩,导轨的位于各拐角处的多件弧形段导轨和直线段导轨吊装在车库墙壁顶部,之间留有多个变轨缺口;变轨装置的变轨组件的装有滑块的导柱两端分别支承在变轨架体的短边框上,装有连接架的变轨导轨安装在滑块上,电推杆两端分别铰接在推杆凸耳和连接架上,变轨装置安装在变轨缺口内;移动装置的收放装置的绕有电缆的收放滚筒两端支承在移动架上,移动架上的收放驱动与收放滚连接,装有导向组件的导向杆和导向丝杠两端分别支承在移动装置的移动架上,导向丝杠上的导向齿轮与收放装置的收放齿轮啮合,多件移动装置通过安装在移动架上的移动组件吊挂在导轨上。

3、如上述移动充电桩,当导轨上设置有多个充电枪时,通常需要在充电柜内设置对应数量的充电模块,每个充电模块对应一个充电位置,每个充电模块对对应的充电位置提供充电服务(如图1所示)。但是,随着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充电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会在导轨上布置更多的充电包(即充电枪);要实现对一条轨道上的多个充电包进行充电,那就需要在充电柜内配置更多的充电模块,造成充电桩的建设成本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根据导轨上充电枪的数量对应增加充电模块造成充电桩建设成本增加、充电模块利用率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通过在充电柜与充电位置之间增设继电器切换盒,使一个充电模块能够适配于多个充电位置。

2、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充电系统,包括直流充电柜、充电导轨以及安装在充电导轨上并可在充电导轨上滑动的充电包,充电导轨上设置有多个可供充电包进行充电的充电位置;还包括继电器切换盒,直流充电柜的直流充电模块通过继电器切换盒与充电位置上的充电包电连接。

4、进一步地,继电器切换盒内设置有n*m层正极电路、n*m层负极电路;

5、正极电路包括继电器开关k2,继电器开关k2的引脚4与电源电连接,继电器开关k2的引脚5与三极管的集电极3电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2接地,三极管的基极1通过电阻r1与继电器切换盒内的单片机上的直流充电模块n正极控制端信号连接,三极管的基极1和电阻r1之间的连接线还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的发射极2的接地线电连接,继电器开关k2的引脚5和三极管的集电极3之间的连接线还通过二极管d1与继电器开关k2的引脚4和电源之间的连接线电连接;开关k1的引脚1与直流充电模块n正极信号连接,开关k1处于与开关k1的引脚3常开、与开关k1的引脚2常开、以及常关三种状态时分别对应与继电器开关k2的引脚3、引脚1、引脚2电连接,开关k1的引脚3与充电位置m正极信号连接;

6、负极电路包括继电器开关k2,继电器开关k2的引脚4与电源电连接,继电器开关k2的引脚5与三极管的集电极3电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2接地,三极管的基极1通过电阻r1与继电器切换盒内的单片机上的直流充电模块n负极控制端信号连接,三极管的基极1和电阻r1之间的连接线还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的发射极2的接地线电连接,继电器开关k2的引脚5和三极管的集电极3之间的连接线还通过二极管d1与继电器开关k2的引脚4和电源之间的连接线电连接;开关k1的引脚1与直流充电模块n负极信号连接,开关k1处于与开关k1的引脚3常开、与开关k1的引脚2常开、以及常关三种状态时分别对应与继电器开关k2的引脚3、引脚1、引脚2电连接,开关k1的引脚3与充电位置m负极信号连接;

7、其中,其中n∈[1,2,…,n],n为直流充电模块的数量,m∈[1,2,…,m],m为充电位置的数量。

8、进一步地,充电位置处设置有换轨机构,换轨机构的移动导轨上设置有网络连接触点,充电包上设置有与网络连接触点相适配的网线接头;

9、充电包移动至移动导轨上并停在移动导轨上,网络连接触点与网线接头接通,直流充电柜对对应的充电包进行充电。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技术中,在直流充电柜的直流充电模块与充电位置的充电包之间设置继电器切换盒,通过继电器切换盒可以将每个充电位置的充电包与每个直流充电模块电连接,并通过继电器切换盒内的单片机控制某个直流充电模块与对应的充电位置的充电包进行连通,对充电包进行充电;在此基础上,由于通过继电器切换盒可以将直流充电模块与其他任一一个充电位置的充电包连通,因而就无需根据每个充电位置而单独配置独立的直流充电模块,从而能够配置比充电位置数量更少的直流充电模块仍能满足需要,有效减少了建设充电桩时直流充电模块的数量,节约建设成本,提高直流充电模块的利用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系统,包括直流充电柜(01)、充电导轨(1)以及安装在充电导轨(1)上并可在充电导轨(1)上滑动的充电包(2),充电导轨(1)上设置有多个可供充电包(2)进行充电的充电位置(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继电器切换盒(04),直流充电柜(01)的直流充电模块(03)通过继电器切换盒(04)与充电位置(02)上的充电包(2)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继电器切换盒(04)内设置有n*m层正极电路、n*m层负极电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位置(02)处设置有换轨机构,换轨机构的移动导轨(32)上设置有网络连接触点(6),充电包(2)上设置有与网络连接触点(6)相适配的网线接头(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系统,包括直流充电柜(01)、充电导轨(1)以及安装在充电导轨(1)上并可在充电导轨(1)上滑动的充电包(2),充电导轨(1)上设置有多个可供充电包(2)进行充电的充电位置(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继电器切换盒(04),直流充电柜(01)的直流充电模块(03)通过继电器切换盒(04)与充电位置(02)上的充电包(2)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国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乐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