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集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434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集成组件,包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部,所述第一流道部具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连通,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二段连通,所述第四段包括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位于形成所述第一段的壁,所述第二端口位于形成所述第三段的壁,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一段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四段高于所述第二段,有效降低压缩机的空吸,有利于压缩机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集成组件


技术介绍

1、空调系统包括各个功能部件,如换热器,换热器用于不同流道的流体热交换。压缩机在停机后,换热器内的流道可能会积液,积液可能会堵塞流道;压缩机开启后,压缩机会发生空吸,可能对压缩机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及集成组件,有利于降低压缩机发生空吸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部,所述第一流道部具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连通,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二段连通,所述第四段包括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位于形成所述第一段的壁,所述第二端口位于形成所述第三段的壁,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一段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四段高于所述第二段。

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集成组件,包括储液器以及上述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储液器限位连接或固定连接,所述储液器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孔道,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二孔道,所述第二孔道与所述第二段连通,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第二孔道连通。

5、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热器及集成组件,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部,第一流道部具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沿重力方向,第一段的至少部分高于第二段,第三段的至少部分高于第二段,第四段高于第二段;在压缩机停机后,第二段可能会有积液,积液会减小第二段的有效流通面积;在压缩机重新开启后,部分介质会通过第四段进入第一段或第三段,其余介质会通过第二段进入第一段或第三段,有效降低压缩机的空吸,有利于压缩机正常运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流道部(10),所述第一流道部(10)具有第一流道(11),所述第一流道(11)包括第一段(12)、第二段(13)、第三段(14)以及第四段(15),所述第一段(12)与所述第二段(13)连通,所述第三段(14)与所述第二段(13)连通,所述第四段(15)包括第一端口(151)以及第二端口(152),所述第一端口(151)位于形成所述第一段(12)的壁,所述第二端口(152)位于形成所述第三段(14)的壁,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一段(12)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二段(13),所述第三段(14)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二段(13),所述第四段(15)高于所述第二段(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二流道部(20)以及换热部(30),所述第二流道部(20)具有第二流道(21),所述换热部(30)包括第一壁(31)与第二壁(32),形成所述第一流道(11)的壁包括所述第一壁(31),形成所述第二流道(21)的壁包括第二壁(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包括第一端部(101)与第二端部(102),沿所述换热器(100)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端部(101)与所述第二端部(102)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壁(31)与所述第二壁(32)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壁(31)与所述第二壁(32)至少部分相对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主体部(40)、第一盖板(41)以及第二盖板(42),所述第一盖板(41)与所述主体部(40)限位连接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盖板(42)与所述主体部(40)限位连接或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40)具有第一槽(43)以及第二槽(44),形成所述第一槽(43)的壁包括所述第一壁(31),形成所述第二槽(44)的壁包括所述第二壁(32),沿所述换热器(10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槽(43)在朝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02)的方向具有开口,所述第二槽(44)在朝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01)的方向具有开口,所述第一盖板(41)和所述第一壁(31)配合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流道(11),所述第二盖板(42)与所述第二壁(32)配合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流道(2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12)的有效流道面积为D1,所述第三段(14)的有效流通面积为D2,所述第四段(15)的有效流通面积为D3,且满足D3=(0.2-0.5)D1,D3=(0.2-0.5)D2。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1)具有第三端口(111)以及第四端口(112),所述第三端口(111)位于形成所述第一段(12)的壁,所述第三段(14)包括第一单元段(141)、第二单元段(142)以及第三单元段(143),所述第一单元段(141)通过所述第二单元段(142)与所述第三单元段(143)连通,所述第一段(12)通过所述第二段(13)与所述第一单元段(141)连通,所述第四端口(112)位于形成所述第三单元段(143)的壁,所述第二端口(152)位于形成所述第一单元段(141)的壁或所述第二单元段(142)的壁,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单元段(142)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一单元段(141),所述第二单元段(142)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三单元段(143),沿垂直于重力方向,所述第一段(12)、所述第一单元段(141)以及所述第三单元段(143)并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1)具有第三端口(111)以及第四端口(112),所述第三端口(111)位于形成所述第一段(12)的壁,所述第三段(14)包括第一单元段(141)、第二单元段(142)以及第三单元段(143),所述第一单元段(141)通过所述第二单元段(142)与所述第三单元段(143)连通,所述第一段(12)通过所述第二段(13)与所述第一单元段(141)连通,所述第四端口(112)位于形成所述第三单元段(143)的壁,所述第二端口(152)位于形成所述第一单元段(141)的壁或所述第二单元段(142)的壁,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单元段(142)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一单元段(141),所述第二单元段(142)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三单元段(143),沿垂直于重力方向,所述第一段(12)、所述第一单元段(141)以及所述第三单元段(143)并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152)位于形成所述第一单元段(141)的壁时,沿重力方向,所...

【技术特征摘要】

1.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流道部(10),所述第一流道部(10)具有第一流道(11),所述第一流道(11)包括第一段(12)、第二段(13)、第三段(14)以及第四段(15),所述第一段(12)与所述第二段(13)连通,所述第三段(14)与所述第二段(13)连通,所述第四段(15)包括第一端口(151)以及第二端口(152),所述第一端口(151)位于形成所述第一段(12)的壁,所述第二端口(152)位于形成所述第三段(14)的壁,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一段(12)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二段(13),所述第三段(14)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二段(13),所述第四段(15)高于所述第二段(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二流道部(20)以及换热部(30),所述第二流道部(20)具有第二流道(21),所述换热部(30)包括第一壁(31)与第二壁(32),形成所述第一流道(11)的壁包括所述第一壁(31),形成所述第二流道(21)的壁包括第二壁(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包括第一端部(101)与第二端部(102),沿所述换热器(100)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端部(101)与所述第二端部(102)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壁(31)与所述第二壁(32)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壁(31)与所述第二壁(32)至少部分相对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主体部(40)、第一盖板(41)以及第二盖板(42),所述第一盖板(41)与所述主体部(40)限位连接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盖板(42)与所述主体部(40)限位连接或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部(40)具有第一槽(43)以及第二槽(44),形成所述第一槽(43)的壁包括所述第一壁(31),形成所述第二槽(44)的壁包括所述第二壁(32),沿所述换热器(10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槽(43)在朝远离所述第二端部(102)的方向具有开口,所述第二槽(44)在朝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01)的方向具有开口,所述第一盖板(41)和所述第一壁(31)配合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流道(11),所述第二盖板(42)与所述第二壁(32)配合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流道(2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12)的有效流道面积为d1,所述第三段(14)的有效流通面积为d2,所述第四段(15)的有效流通面积为d3,且满足d3=(0.2-0.5)d1,d3=(0.2-0.5)d2。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1)具有第三端口(111)以及第四端口(112),所述第三端口(111)位于形成所述第一段(12)的壁,所述第三段(14)包括第一单元段(141)、第二单元段(142)以及第三单元段(143),所述第一单元段(141)通过所述第二单元段(142)与所述第三单元段(143)连通,所述第一段(12)通过所述第二段(13)与所述第一单元段(141)连通,所述第四端口(112)位于形成所述第三单元段(143)的壁,所述第二端口(152)位于形成所述第一单元段(141)的壁或所述第二单元段(142)的壁,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单元段(142)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一单元段(141),所述第二单元段(142)的至少部分高于所述第三单元段(143),沿垂直于重力方向,所述第一段(12)、所述第一单元段(141)以及所述第三单元段(143)并排设置。

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