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换热冷凝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换热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3468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冷凝器,包括主体,主体包括第一涡旋板和插设于第一涡旋板中的第二涡旋板,第一涡旋板与第二涡旋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均为封闭结构,第一涡旋板上设有分别连通第一流道的第一口部和第三口部,第二涡旋板上设有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口部及第四口部,第一口部与第二口部均位于主体的中空区域内,第三口部与第四口部均位于主体的外侧。本换热冷凝器结构新颖,体积小巧,当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通入蒸汽热流体后,蒸汽热流体在涡旋板的涡卷导向角导流作用下,蒸汽热流体会以湍流形式在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中流动,换热效率更高,提取物提取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量交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冷凝器


技术介绍

1、蒸气相变凝结在工业蒸馏领域,属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通过冷凝,使蒸汽液化。现有的中药挥发油提取、石化行业精油分离、工业废气回收有机溶剂都采用这类工艺,常规的蒸馏系统包括加热器、冷凝器及收集器,其中冷凝器普遍采用列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翅片管式换热器等,这类换热器存在共性的问题:蒸汽流体以层流形式通过换热器与换热器内流动的冷媒换热,层流是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传递动量、热量和质量的,而湍流主要通过质点间的混掺传递动量、热量和质量,层流和湍流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的流体质点之间没有径向脉动;而后者存在径向脉动,湍流程度越大,径向脉动也越大,流体径向脉动越大,换热效率越高,也就是说,相比于层流,湍流更能提高冷凝器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换热冷凝器。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换热冷凝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涡旋板和插设于所述第一涡旋板中的第二涡旋板,所述第一涡旋板与所述第二涡旋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均为封闭结构,所述第一涡旋板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口部和第三口部,所述第二涡旋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口部及第四口部,所述第一口部与所述第二口部均位于所述主体的中空区域内,所述第三口部与所述第四口部均位于所述主体的外侧。

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换热冷凝器结构新颖,体积小巧,当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通入待冷凝的蒸汽热流体后,蒸汽热流体在涡旋板的涡卷导向角导流作用下,蒸汽热流体会以湍流形式在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中流动,相比于按照层流形式进行流动的蒸汽热流体而言,本换热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更高,提取物提取率更高。能够实现薄膜传热,传热效率更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涡旋板和插设于所述第一涡旋板中的第二涡旋板,所述第一涡旋板与所述第二涡旋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均为封闭结构,所述第一涡旋板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口部和第三口部,所述第二涡旋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口部及第四口部,所述第一口部与所述第二口部均位于所述主体的中空区域内,所述第三口部与所述第四口部均位于所述主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两个呈涡旋状的填充密封件,位于所述主体的顶部的一个所述填充密封件插设于所述第一流道中以密封所述第一流道的顶部,位于所述主体的顶部的另一个所述填充密封件插设于所述第二流道中以密封所述第二流道的顶部;位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一个所述填充密封件插设于所述第一流道中以密封所述第一流道的底部,位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另一个所述填充密封件插设于所述第二流道中以密封所述第二流道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密封件通过密封胶分别与所述第一涡旋板及第二涡旋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支撑体和外紧固体,所述内支撑体包括两个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于所述主体的中空区域内,一个所述支撑环对应于位于所述主体的顶部的所述填充密封件设置,另一个所述支撑环对应于位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所述填充密封件设置;所述外紧固体包括两个抱箍,所述抱箍套设在所述主体上,一个所述抱箍对应于位于所述主体的顶部的所述填充密封件设置,另一个所述抱箍对应于位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所述填充密封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涡旋板位于所述主体的中空区域内的端部朝靠近所述第二涡旋板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折边板,所述第一折边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涡旋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折边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填充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涡旋板位于所述主体的中空区域内的端部朝靠近所述第一涡旋板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折边板,所述第二折边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涡旋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折边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填充密封件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体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支撑环的第一臂结构,所述第一臂结构的外壁抵触所述第一折边板的内壁以及第二折边板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结构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口部及第二口部的第一避让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涡旋板位于所述主体的外侧的端部朝靠近所述第二涡旋板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三折边板,所述第三折边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涡旋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折边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填充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涡旋板位于所述主体的外侧的端部朝靠近所述第一涡旋板的方向弯折形成第四折边板,所述第四折边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涡旋板密封连接,所述第四折边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填充密封件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紧固体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抱箍的第二臂结构,所述第二臂结构的内壁抵触所述第三折边板的外壁以及第四折边板的外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结构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三口部及第四口部的第二避让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涡旋板和插设于所述第一涡旋板中的第二涡旋板,所述第一涡旋板与所述第二涡旋板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均为封闭结构,所述第一涡旋板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口部和第三口部,所述第二涡旋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口部及第四口部,所述第一口部与所述第二口部均位于所述主体的中空区域内,所述第三口部与所述第四口部均位于所述主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两个呈涡旋状的填充密封件,位于所述主体的顶部的一个所述填充密封件插设于所述第一流道中以密封所述第一流道的顶部,位于所述主体的顶部的另一个所述填充密封件插设于所述第二流道中以密封所述第二流道的顶部;位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一个所述填充密封件插设于所述第一流道中以密封所述第一流道的底部,位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另一个所述填充密封件插设于所述第二流道中以密封所述第二流道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密封件通过密封胶分别与所述第一涡旋板及第二涡旋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支撑体和外紧固体,所述内支撑体包括两个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于所述主体的中空区域内,一个所述支撑环对应于位于所述主体的顶部的所述填充密封件设置,另一个所述支撑环对应于位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所述填充密封件设置;所述外紧固体包括两个抱箍,所述抱箍套设在所述主体上,一个所述抱箍对应于位于所述主体的顶部的所述填充密封件设置,另一个所述抱箍对应于位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所述填充密封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拥军邓昌沪祝春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瑞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