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泵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泵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2984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51
本申请提供一种泵送装置,包含平移单元、泵组单元和补偿单元;所述平移单元包含平移件;所述泵组单元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泵、第二泵;所述平移件经由所述补偿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连接;当所述平移件沿与第一方向平移时,带动所述第一泵进入泵送状态、所述第二泵进入退回状态;当所述平移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平移时,带动所述第一泵进入退回状态、所述第二泵进入泵送状态;当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中的任一个泵由退回状态向泵送状态转换时,所述补偿单元向该泵提供补偿力以稳定地向外泵送液体。据此,能够保持液体的稳定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能够保持稳定输出的泵送装置


技术介绍

1、高压水射流在清创、消融、无针注射等医疗领域的多个场景中都有应用,既需要能产生高压的压力源作为增压泵送组件,还需要对压力进行精准控制以实现精准医疗。目前通常采用柱塞泵来实现高压泵送,柱塞则由伺服电机带动曲柄连杆滑块机构来驱动。

2、曲柄连杆滑块机构的特性决定了柱塞泵的压力必然会波动大,在电机做匀速转动时,柱塞的运动速度为正弦曲线型,导致了高压液体的流量和压力也随之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压力的波动反作用于驱动电机使得电机的转速也出现周期性波动,甚至在某些转速时会因共振产生更大的波动。

3、现有技术中,有的采用斜盘式多柱塞泵改善压力波动,但多柱塞泵只是将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减小,输出流量仍然是周期性曲线型;斜盘在转动时柱塞产生侧向力也会影响密封寿命,且随着柱塞数量的增加会成倍数的增加设备成本。

4、为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何保持泵送装置的稳定输出的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稳定输出的泵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个方案为,一种泵送装置,包含平移单元、泵组单元和补偿单元;所述平移单元包含平移件;所述泵组单元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一泵、第二泵;所述平移件经由所述补偿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连接;当所述平移件沿与第一方向平移时,带动所述第一泵进入泵送状态、所述第二泵进入退回状态;当所述平移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平移时,带动所述第一泵进入退回状态、所述第二泵进入泵送状态;当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中的任一个泵由退回状态向泵送状态转换时,所述补偿单元向该泵提供补偿力以稳定地向外泵送液体。

2、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补偿单元,使两个泵交替向外泵送液体时,还能保持输出液体压力和流量的稳定。

3、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中的任一个泵由退回状态向泵送状态转换时,所述补偿单元向该泵提供的所述补偿力,使该泵对自身泵送的液体的推力等于本次状态转换前另一个泵对自身泵送的液体的推力。

4、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两个泵交替时对泵送液体的推力一致,可以避免两个泵切换过程中对输出液体的压力的影响。

5、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中的任一个泵由退回状态向泵送状态转换时,所述平移件与所述补偿单元脱离规定的时间以形成空档期,在所述空档期内该泵仅受所述补偿单元的所述补偿力的推动。

6、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设置空档期既可以使转入泵送状态的泵仅受补偿单元的作用力以保证泵送液体压力的稳定,还能减少换向过程中对传动部件特别是动力机构的冲击。

7、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补偿单元设有电磁模块,所述电磁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当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中的任一个泵由退回状态向泵送状态转换时,控制所述电磁模块内的电流大小以向该泵提供所述补偿力;其中,至少基于本次状态转换前另一个泵对其泵送的液体的推力大小来确定所述电磁模块内的电流大小。

8、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电磁模块的电流大小来调节施加于泵上的推力,对力的控制更精准更便捷。

9、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补偿单元具有交替进行的准备阶段和补偿阶段;当所述平移件平移带动所述第一泵或所述第二泵进入泵送状态时,所述补偿单元进入准备阶段;当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中的任一个泵由退回状态向泵送状态转换时,所述补偿单元进入补偿阶段,向该泵提供所述补偿力以向外泵送液体。

10、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补偿单元在准备阶段和补偿阶段之间交替切换,以便于适应两个泵在泵送状态和退回状态之间的切换。

11、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补偿单元包含能够与所述平移件传动连接并往复地平移的泵间传动件;所述补偿单元还包含与所述第一泵连接的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泵间传动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第一弹性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二泵连接的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泵间传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第二弹性模块;所述第一弹性模块、所述第二弹性模块在所述泵间传动件的平移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形变允许量;当所述补偿单元进入准备阶段时,所述第一弹性模块、所述第二弹性模块同步被压缩相同的距离;当所述补偿单元进入补偿阶段时,所述第一弹性模块、所述第二弹性模块同步回弹相同的距离。

12、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补偿单元通过两个弹性模块的同步压缩和回弹,来保证施于两个泵的弹力是一致的,进而保证向外泵送液体的稳定性。

13、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泵间传动件设有泵间齿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设有与所述泵间齿轮咬合的、沿所述泵间传动件的平移方向延伸的齿条;当所述平移件推动所述泵间传动件朝所述第一泵平移时,通过齿轮齿条构造,所述第一连接件逐渐靠近所述泵间传动件、使所述第一弹性模块被压缩,并且经由所述泵间齿轮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逐渐靠近所述泵间传动件,使所述第二弹性模块被压缩,所述补偿单元进入准备阶段;当所述平移件推动所述泵间传动件朝所述第二泵平移时,通过齿轮齿条构造,所述第二连接件逐渐靠近所述泵间传动件、使所述第二弹性模块被压缩,并且经由所述泵间齿轮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逐渐靠近所述泵间传动件,使所述第一弹性模块被压缩,所述补偿单元进入准备阶段。

14、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齿轮齿条构造使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处于反向等距移动的共轭关系,保证两个弹性模块压缩量的一致性。

15、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中的任一个泵由退回状态向泵送状态转换时,所述平移件与所述泵间传动件脱离规定的时间以形成所述空档期,被压缩的所述第一弹性模块、所述第二弹性模块逐渐回弹,并分别向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泵提供弹力,所述补偿单元进入补偿阶段。

16、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在状态转换时平移件和泵间传动件脱离一段空档期,使泵间传动件仅受第一弹性模块/第二弹性模块的弹力,由于两个弹性模块的压缩量是一致的,这样在两个泵之间切换时保证施予泵内液体的压力是一致的,进而保证输出液体的稳定性。

17、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平移单元包含变向传动模块、丝杠滑块模块,其中所述丝杠滑块模块包含所述平移件;所述变向传动模块能够带动所述丝杠滑块模块的旋转件绕旋转轴往复地转动,进而推动所述平移件沿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往复地平移。

18、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丝杠滑块对位移的控制更精准,配合上变向传动模块,能够方便地实现往复平移和换向传动的精准控制。

19、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变向传动模块包含与所述旋转件连接的传动轴,以及与动力机构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轴套设有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以各自的锥底相互远离的方式相对地设置;所述传动轴能够沿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往复地平移,使所述第一锥齿轮交替地与所述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抵接,从而经由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旋转件往复地转动。

20、根据前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泵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轶伦刘福伟赵静陈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