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281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49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工作部件内部液位;根据所述工作部件内部液位,调整对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方案;其中,所述工作部件包括所述蒸发器、所述储液罐、所述供气罐中的部分或全部。通过对各个工作部件内部液位进行检测,本申请能够结合实际工况来确定最合理的补液路径及相应的供气方案。因此,本申请能够使整个供气系统中的液态冷媒始终保持充足,避免相关部件因冷媒量不足而长时间干转。从而能够提高供气系统中工作部件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升机组启动运行时的可靠性。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控制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制冷,例如涉及一种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介质


技术介绍

1、目前,气悬浮供气系统多采用冷媒泵、电加热、供气罐等部件对压缩机进行供气。当机组停机后再重新开机时,供气罐内可能存在冷媒不足的情况,需要先启动冷媒泵。而此时冷媒泵由于长时间停机,管路内冷媒与空气发生换热蒸发,导致管路中可能存在气体,短时间冷媒泵无法将冷媒引入供气罐,导致开机时间较长。而且冷媒泵长期干转也会损害冷媒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机组的可靠性,导致机组无法正常开机。为此,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轴承供气系统,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及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所在的冷媒循环回路;储液罐,与所述冷凝器相连通,使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流入所述储液罐;供气罐,连通于所述储液罐和所述压缩机的轴承供气孔;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罐的顶部和所述供气罐的顶部;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罐的底部和所述供气罐的底部;其中,所述储液罐的内腔顶端设置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供气罐内腔顶端设置高度且所述储液罐的内腔顶端设置高度大于所述供气罐的内腔底端设置高度。

2、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包括气悬浮压缩机、循环主回路、储液罐和供气罐,所述循环主回路设置有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气悬浮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器通过吸气管路与所述气悬浮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所述储液罐通过多个取液管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相连通,所述供气罐通过出液管路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并通过供气管路与所述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口相连通;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管路包括第一取液管路和第二取液管路,所述第一取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相连通,另一端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包括气悬浮压缩机、循环主回路、储液罐和供气罐,所述循环主回路设置有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气悬浮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器通过吸气管路与所述气悬浮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所述储液罐通过多个取液管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相连通,所述供气罐通过出液管路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并通过供气管路与所述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口相连通;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管路包括第一取液管路和第二取液管路,所述第一取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所述第一取液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取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所述第二取液管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根据所述工作部件内部液位,调整对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方案,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储液罐内部液位,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闭状态,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还包括第一旁通管路,所述第一旁通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吸气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或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之前,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路设置有冷媒泵,所述冷媒泵与所述供气罐之间的出液管路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所述冷媒泵与所述储液罐之间的出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锐邓善营张辉张晨旭齐增辉王会超张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