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2165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包括设置在充电机器人上的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输入端、储能电池系统、转换控制模块、逆变器组、交流输出端、直流输出端、交直流计费模块、无线模块;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分别通过CAN总线与输入端、储能电池系统、转换控制模块、交直流计费模块以及无线模块通讯连接;转换控制模块分别通过CAN总线与储能电池系统和逆变器组通讯连接;输入端与储能电池系统连接;转换控制模块分别通过直流母线与储能电池系统、逆变器组以及直流输出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充电机器人的交直流充电装置体积较大,输出供电方式比较单一,控制方式复杂,在机器人上集成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充电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


技术介绍

1、近些年,随着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和社会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充电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种携带交直流充电装置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因具有自主调配的能力,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呼叫充电机器人进行远程送电,并进行充电结算。通过随时随地的呼叫方式,采用车载化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大大地解决了电动汽车应急救援充电的问题。带交直流充电装置的机器人在电网用电负荷比较大的地区,例如工业园区、城市配网以及边远山区等,可作为临时供电系统,发挥占地面积小,灵活移动,快速便捷等优点;也可作为应急保电电源,用于电力抢险、野外作业、抢险救灾、突发事件处理、临时供电等多种情形。

2、对于以上充电场景,现有充电机器人的交直流充电装置体积较大,输出供电方式比较单一,控制方式复杂,在机器人上集成度低。

3、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减少控制复杂度,提高充电机器人上的集成度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以解决现有充电机器人的交直流充电装置体积较大,输出供电方式比较单一,控制方式复杂,在机器人上集成度低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包括设置在充电机器人上的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输入端、储能电池系统、转换控制模块、逆变器组、交流输出端、直流输出端、交直流计费模块和无线模块;

3、所述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分别通过can总线与所述输入端、所述储能电池系统、所述转换控制模块、所述交直流计费模块以及所述无线模块通讯连接;

4、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分别通过can总线与所述储能电池系统和所述逆变器组通讯连接;

5、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储能电池系统连接;

6、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分别通过直流母线与所述储能电池系统、所述逆变器组以及所述直流输出端连接,使得所述储能电池系统通过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向所述逆变器组和所述直流输出端供电;

7、所述交流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组连接;

8、所述交直流计费模块分别与所述交流输出端和所述直流输出端连接。

9、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充电机器人上的储能变流器pcs;所述储能变流器pcs并网连接市电,并且通过can总线与所述转换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储能变流器pcs通过直流母线与所述转换控制模块连接,使得所述储能电池系统通过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向所述储能变流器pcs供电。

10、优选地,所述储能电池系统包括储能电池包和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储能电池包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分别通过can总线与所述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和所述转换控制模块通讯连接。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储能电池包采用容量不大于100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包。

12、优选地,所述输入端包括直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入端;所述直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入端均通过can总线与所述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通讯连接。

13、优选地,所述逆变器组包括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所述交流输出端包括交流输出插座和国际交流充电桩;所述直流输出端为国际直流充电桩;

14、所述第一逆变器与所述交流输出插座连接;

15、所述第二逆变器与所述国际交流充电桩连接;

16、所述国际直流充电桩通过直流母线与所述转换控制模块连接。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交流输出插座的输出功率为380v,所述国际交流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是220v。

18、优选地,所述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包括工控机和工业触摸屏;

19、所述工控机与所述工业触摸屏连接,并且分别通过can总线与所述输入端、所述储能电池系统、所述转换控制模块、所述交直流计费模块以及所述无线模块连接。

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将各个模块集成在充电机器人上,减少了充电机器人的控制复杂度,提高了充电机器人的集成度。

2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各个模块直接采用can总线进行通信,数据传输速度高、节省了通信线束,降低了交直流充电装置的重量。

2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采用小容量小体积的磷酸铁锂电池,相对于大容量交直流充电装置价格便宜、移动灵活,满足空间狭窄的应用场景。

24、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设计了转换控制模块来实现对储能变流器pcs、逆变器的交流供电控制及国际直流充电桩的直流供电控制,性能安全,管理方便。

25、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适配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实现了对储能电池的智能化管理和高精度的监测、提高了对储能电池的可靠性保护和电池的寿命。

26、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储能电池组具有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种充电方式,搭载国际直流充电桩和国际交流充电桩两种充电桩,方便各种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和不同车型进行充电。

27、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交直流计费模块实现了对多种供电口的采样,方便对各种用电设施进行控制,采用无线模块实现用户远程充电结算方式,方便了智能化使用和管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充电机器人上的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输入端、储能电池系统、转换控制模块、逆变器组、交流输出端、直流输出端、交直流计费模块和无线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充电机器人上的储能变流器PCS;所述储能变流器PCS并网连接市电,并且通过CAN总线与所述转换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储能变流器PCS通过直流母线与所述转换控制模块连接,使得所述储能电池系统通过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向所述储能变流器PCS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系统包括储能电池包和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储能电池包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分别通过CAN总线与所述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和所述转换控制模块通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包采用容量不大于100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包括直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入端;所述直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入端均通过CAN总线与所述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通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组包括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所述交流输出端包括交流输出插座和国际交流充电桩;所述直流输出端为国际直流充电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出插座的输出功率为380V,所述国际交流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是220V。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包括工控机和工业触摸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充电机器人上的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输入端、储能电池系统、转换控制模块、逆变器组、交流输出端、直流输出端、交直流计费模块和无线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充电机器人上的储能变流器pcs;所述储能变流器pcs并网连接市电,并且通过can总线与所述转换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储能变流器pcs通过直流母线与所述转换控制模块连接,使得所述储能电池系统通过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向所述储能变流器pcs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充电机器人的移动交直流充电装置控制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系统包括储能电池包和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储能电池包与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分别通过can总线与所述充电机器人控制模块和所述转换控制模块通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雄张黎明钱峰杨磊张剑李承霖胡益菲于连祥魏显鉴祖国强张智达曹筱欧贺瑞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